1 |
台灣唱片業跨國營運模式之研究陳子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音樂產業在1990年代進入百家爭鳴的成熟時期,台灣也在這段時間與國際音樂產業接軌。原先80年代初期台商透過授權代理的方式,取得全球音樂集團在台的發售權,到了80年代末期,外商則與代理商合資、購併或是成立全新子公司等方式,入主台灣市場,開啟台灣的音樂產業進行國際化的歷程。
學術研究不乏眾多跨國營運模式的理論,但少有針對台灣音樂產業跨國營運模式的探討,且唱片業面臨數位盜版以及音樂載體的轉變,現行的企業跨國營運模式已逐漸不符合時代需求,加上中國大陸的音樂消費市場崛起,跨國營運模式必須打破舊有的窠臼,尋找新的合作模式。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選擇台灣音樂產業跨國營運模式的案例,探討台商跨國營運採用哪種模式,以及台商在選擇某種模式的動機及所具備的資源為何,採用某種營運模式時,衍生哪些管理的議題,以期發展新的唱片業跨國營運模式,因應未來市場之劇烈變化,供實務界參考。
本研究訪談寶麗金唱片、滾石唱片、福茂唱片個案,從個案研究中發現台商購併的動機大多皆不相同。但相同之處在於三家音樂公司擁有的資源與能力,皆是在本土市場經營成功,擁有對市場較為瞭解的核心能耐。在其他合作的考慮因素方面,若雙方有過合作的經驗,會比較容易促成跨國合作的產生。藉由購併或策略聯盟來跨國營運,也衍生出品牌區隔、擔心失去經營權、刪減重複部門的管理議題。
個案分析發現音樂產業的趨勢轉變無法靠購併來解決,唯有以創新的經營模式,跨平台的異業結盟,以及與科技產業的合作,才能持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而伴隨中國大陸市場的崛起,台商應抱持把最新的音樂商業模式帶入中國大陸經營之心態,運用台商過去經營音樂的經驗,結合大陸龐大的市場,佈局未來廣大的華語市場。
|
Page generat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