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代詩學「境」「意境」|i「境界」相關之理論與實際批評

杜淑華, DU,SH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人研究詩學的「境」、「意境」、「境界」焦點大力集中王國維、況周頤、陳廷焯等詞評家,尤以王國維為然。唯詩論、文論、曲論亦甚有言之精華者,不免遺珠。本專題特欲「闡幽發微」一窺詞論以外之堂奧,勉力使全貌得而朗現。 分析文獻來源含詩話、詞話、曲話、文話;文集、詩集的序跋;筆記批注;今人著作專書及期刊等等。 鑒於中國傳統批評所謂「雜而不章」抑或隨筆叢談,兼以實際批評原為理論基點,故筆者擬采類似「后設美學」的方法(一)為片斷截句的評語間設架構,(二)自批評的實踐中歸納出一些重要理論,(三)運用「后設語言」進行理論內容的詮釋;準此,大綱略舉如下: (一)說明研究目的、方法、文獻概要。 (二)析論境、意境、境界諸詞義界、淵源及本論文在清代以前的發展。 (三)基本理論:含詩之本質論、創作者的條件、創作過程的要求。 (四)美學特征:意象的塑造、雄渾與優美風格的區分、審美心理的描述。 (五)探討摘句為評的批評方法及其與評點方法的異質同流。 (六)評價與應用可能性之厘測。 研究結果將凸顯本命題與詞論「境界說」分歧之處,并深入了解一個理論的圓熟與不足,提供繼起者一小片磚瓦,以期引出瑰麗的玉石。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