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持戒清淨對於天台止觀修證之重要性——以智顗《摩訶止觀》之論述為中心何名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佛法修行以解脫為目標,解脫的意義可分為世俗超脫和究竟解脫;戒律是以解脫為目標,作為修行的重要依止;天台止觀中的持戒清淨,其內涵即是從世俗的超脫到究竟的解脫,亦即從事律儀戒到理戒,以戒律和止觀修證的關係,透過一心三觀、圓融妙諦的思想型態說明持戒的意涵。
本論文以《摩訶止觀》中的持戒清淨作為討論主題,從持戒清淨本身的討論,包括戒律的持犯與懺悔,以及討論智者大師以一心三觀和圓融妙諦對於持戒清淨意涵的深化。由此可知,天台論持戒清淨是屬於圓戒思想,周備圓融;持戒清淨亦融攝戒定慧三者於其中,其具體的表現亦可於懺悔內涵中呈顯。本文即是從持戒和止觀的關係,說明戒行清淨為止觀修證之首務,以天台止觀之觀陰界入、觀不可思議境與持戒清淨皆以觀心乃至中道為圓頓思想的實現。
以下,略述本論文的各章內容。
第一章,說明本論題的基本背景,以及論題形成的因素,以及針對此論題的研究意義;其次,說明研究現況,釐清本論題的研究宗旨;第三,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論述程序。
第二章,以《摩訶止觀》的持戒內容作詳細的介紹,以戒名、戒相、持犯不定、犯戒的種類為說明,針對持戒的內容掌握,以此探究持戒義理之特殊性的基礎。其中輔以智者大師其他止觀著作加以呈現。
第三章,以《摩訶止觀》中持戒清淨的第四部份—懺悔之內容梳理。首先對於懺悔的意義—戒體清淨,以及懺悔的方法—有相持戒之懺悔、無相持戒之懺悔等內容說明。
第四章,於前二章對於《摩訶止觀》之持戒清淨的內容之後,進一步與從止觀的義理論述其二者的關係。首先,一心三觀與圓頓妙諦為《摩訶止觀》一書的宗旨,一心三觀即是其圓頓止觀的方法,以即空即假即中之中道觀為正觀,而中道正觀即是以圓頓妙諦為內涵,中道亦是不二無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一非一切之圓融無礙。又一心三觀持理戒,以中道觀心持戒,無戒不備,是以於止觀修證中,亦是以觀心為主要觀法,是以在圓頓之理觀上,持戒亦得以圓滿,止觀修證亦是為圓滿,是則戒定慧三者由一心三觀之止觀修證而互融無礙。於此持戒清淨與止觀的特殊性之處依此而開展。
第五章,本文以《摩訶止觀》中持戒與止觀為討論,主要探討持戒於天台止觀的重要性,由前文對於《摩訶止觀》之持戒的內容,以及《摩訶止觀》中論述止觀修證的思想,並由二者的內涵中發現二者的關係實是同以觀心為主,又如以此觀心為止觀修證,則法界圓融是當下圓滿,因為一即一法界,一法界即一,非一非一法界的思想,是以天台戒學以此為內涵,亦是周備圓融。又在此周備圓融觀法中,戒定慧三者的關係是相互融攝,此即為天台就學尤重戒定慧融合之特殊點。另從戒律發展史中呈現智者大師對於戒的定位和意義的闡發,如以戒和定的結合,而使其將十戒的次序以隨定戒作為最終,且其以圓頓實相之法,亦將兼攝大小乘諸戒。又持戒與懺悔本為重屬的關係,「持戒清淨」懺悔而使之清淨,而天台之懺悔思想之深入圓融,影響後來中國佛教的懺法,以一併說明。
|
2 |
高爾基小說《懺悔》中的主導概念─語言文化學層面的探討 / О ключевом концепте в повести М. Горького 《Исповедь》─ в аспекте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邱立旺, Chiou, Li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學文本是複雜的意義結構,是由語言層面和文化層面交織而成的場域,本論文所選用之概念分析法,是為綜合性質的文本分析法,並透過作者意象(Образ автора)、概念化(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與類別化(Категоризация)等分析過程,總結文學文本中語言和文化所結合呈現出的主導概念,重新詮釋文學文本的面貌。
高爾基是為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文化的代表作家,對於其著作《懺悔》的分析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往往帶有著政治性與片面性的解讀,故本論文的主旨,在於運用概念分析法的分析角度進入作品,給予高爾基著作新的解釋,並重新確立高爾基及其著作《懺悔》在俄羅斯文學史中的地位與價值。
|
3 |
田辺元の宗教哲学─倫理と宗教の転換媒介─浦井, 聡 24 January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3593号 / 文博第874号 / 新制||文||709(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杉村 靖彦, 教授 上原 麻有子, 准教授 伊原木 大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Page generated in 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