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1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高爾基小說《懺悔》中的主導概念─語言文化學層面的探討 / О ключевом концепте в повести М. Горького 《Исповедь》─ в аспекте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

邱立旺, Chiou, Li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學文本是複雜的意義結構,是由語言層面和文化層面交織而成的場域,本論文所選用之概念分析法,是為綜合性質的文本分析法,並透過作者意象(Образ автора)、概念化(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與類別化(Категоризация)等分析過程,總結文學文本中語言和文化所結合呈現出的主導概念,重新詮釋文學文本的面貌。 高爾基是為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文化的代表作家,對於其著作《懺悔》的分析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往往帶有著政治性與片面性的解讀,故本論文的主旨,在於運用概念分析法的分析角度進入作品,給予高爾基著作新的解釋,並重新確立高爾基及其著作《懺悔》在俄羅斯文學史中的地位與價值。
2

Dieter Henrich對康德<先驗演繹>B版的詮釋

孫雩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對《純粹理性批判》B版〈先驗演繹〉的結構有一定的理解,並希望藉由這個理解能康德的哲學有進一步的掌握。 德國學者Dieter Henrich於1969所發表論文〈康德先驗演繹的證明結構〉中,對於《純粹理性批判》B版〈先驗演繹〉的論證結構提異於過往的詮釋。他以「論證重構」(argumentative reconstruction)的方式重新地闡釋了B版〈先驗演繹〉造成廣泛的迴響。 本文將順著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理路尋找出他的問題意識。第一章將描述康德所處時代的知識論困境以及他為解決此一困境所做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也使得康德走向「先驗哲學」之路。 第二章首先說明康德「先驗演繹」任務。為達成「範疇作為主觀思維形式具有客觀有效性」這個任務,康德在A版〈先驗演繹〉由經驗出發,透過對「三重綜合」的分析,得出先驗統覺。再由感性構想力與先驗統覺的結合,使得對象呈顯於意識之中作為實在的表象進而完成「先驗演繹」的任務。B版則由對「聯結」的分析中向上尋找出「先驗統覺」從而推導出範疇。最後知性透過「構想力」使經驗成為可能。知性如同時間空間言形式一般,是為經驗得以可能的必要條件,因而達到先驗演繹的目的。然而,A、B兩版的〈先驗演繹〉如此的差異正導致了兩者孰為先孰為後的優越性爭議,即A、B兩版在論證結構以及對於康德哲學基本立場相適應的問題。 在A、B兩版〈先驗演繹〉的爭論中,Dieter Henrich提出對於B版〈先驗演繹〉著名的「一個證明兩個步驟」見解。他認為先驗演繹作為一個單一的論證。在20節康德論證了範疇對於一切「具有統一性的直觀」的有效性;26節所證明的是:「所有人類的感性直觀皆具有統一性」。範疇的效力達到一切人類所擁有的經驗性直觀。結合這兩個步驟,先驗演繹的完整結論:「範疇對於一切感性經驗的對象皆具有效性」,才能被達成。 透過Dieter Henrich「一個證明兩個步驟」的詮釋顯現出康德哲學「綜合統一」的特性,知性與感性作為意識活動的不可化約作為必要條件,意識活動得以被說明。如此避免了A版中先驗演繹視為某種意識理論的語意分析,或是由自我意識分析地衍生出來的成素,而保持知性與感性各自的獨立並綜合地統一於自我意識的統一性中。 最後,筆者認為將B版〈先驗演繹〉視為一個分為兩部分的單一論證是一個良好的詮釋模型,並於文末再提出另一個學者Henry E. Allison作為此種詮釋模型的另一個展示。
3

認知症介護の社会学―新しい認知症ケア時代を生きる介護家族の経験

木下, 衆 25 January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9390号 / 文博第697号 / 新制||文||625(附属図書館) / 3241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伊藤 公雄, 教授 松田 素二, 准教授 太郎丸 博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1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