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共政策與政治整合--台灣山地社會個案研究

高德義, GAO, DE-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山地政策為焦點,從政治整合的理論出發,探討山地社會的整合。研究的主 題有三:(一)檢視政策的源起及其環境,(二)分析政策的制定、執行及其整合功 能,(三)測度政策目標的達成程度,檢討其得失並提出建議。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 和樣本調查法並重。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一)研究動機與意義,(二)政策與整合的概念和理論,(三) 分析的架構與研究設計。 第二章政策環境─整合的背景。主要為(一)分析山地社會的背景,(二)探討政策 的內外環境。 第三章政策制定與執行─整合的過程。從政策分析的角度說明整合的過程,分為(一 )政策的形成,(二)政策的執行,(三)執行內容與整合。 第四章政策影響─整合的效果。為本文重心所在,分為(一)政治與經濟的整合,( 二)社會與文化的整合,(三)綜合分析及檢討。 第五章結論。(一)摘述研究發現並說明其意義,(二)歸納數則建議事項,提供爾 後研究上及政策施行的參考。
2

歐盟政治整合之研究

龐宇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今日的歐盟共有27個會員國、人口近5億,正是源自1957年3月25日,由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與西德組成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在二戰殘留的煙硝與廢墟中,六國政府希望藉由建立歐盟,在法國與德國之間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繫,避免兩國再啟戰端。過去50年來,法德亦為歐盟發展的主要動力,盡力消弭各國的貿易壁壘,共組龐大的單一市場,讓貨物、金錢、服務,甚至是人員都能自由流通,2007年歐元正式發行即為重大突破,13個歐盟成員國同意以歐元代替本國貨幣。 這麼大的經濟體能否進一步整合到其他領域?本研究探討歐洲經濟上整合的成功歷史是否能成為其政治整合的基礎?而互惠的貿易關係是否能進化到共享主權? 本文偏重探討歐盟的政治整合過程,由馬斯垂克條約開始的三項重要條約演進、到里斯本條約之評析,希望可由歷史的經驗法則試著看出歐盟整合的方向,並以此經驗法則作為未來兩岸協商的參考依據。
3

論兩岸政治整合可能模式:具「兩岸特色」的中華邦聯 / The possibility of cross-strait political integration with cross-strait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onfederation

徐于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5月20日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後,五年多來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獲得相當大的進展。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在「九二共識」 的基礎上恢復制度化的協商,也已達成十六項經濟協議。達成「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代表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目標有了雖模糊但同方向的共識,這對未來兩岸走向國家的統一具有正面的助益,在這樣和平發展的契機下,重新探討兩岸對未來國家統一後的國家結構與制度安排有其重大的意義。 由於兩岸對於國家統一的規範有各自堅持的立場與主張,在這樣的思維之下,維護中華民國主權以及北京的「一國兩制」原則兩項前提就極為重要,如何尋求一個兩岸共同可以接受的政治體制實質架構,實行於未來統一後的臺灣與中國大陸,實有其研究價值。本文有鑑於兩岸當前的交流互動已發展出具有「兩岸特色」的經貿制度,往後更會加強在文化層面的交流,依循兩岸間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將經濟上「兩岸特色」的核心價值「比較利益原則」以及文化上「中華文化」放入兩岸政治整合的之中,寄以提出一個具有「兩岸特色」的整合模式-「中華邦聯」。「中華邦聯」的實質內涵將含括部分的「一國兩制」精神,這將不是由北京為主導,「一國」不再指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不是「中央對地方」的從屬關係,而是兼具「一國兩制」的精神及「主權共用」的原則,以「對等」的「中央對中央」的權力關係來取代「一國兩制」,含括「中華邦聯」的國家結構設計亦可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以及與中國大陸互為「對等」的地位。故「具有兩岸特色的中華邦聯」將是基於兩岸現階段經貿文教的交流互動為基礎,在一個國家內部的框架下,以對等的權力關係進行兩岸的政治整合。
4

族群衝突與政治整合:比利時與台灣之比較研究 / Ethnic Conflict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lgium and Taiwan

劉華宗, Liu, Hua-ts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西冷戰結束後,族群衝突問題躍為國際政治社會最主要的焦點。比利時和台灣的族群衝突,共同點為少數族群為優勢族群,對多數族群進行強勢支配,多數族群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為爭取自身權益群起抗爭,少數族群為維護相對優勢地位及利益,對多數族群的抗爭起而反制,於是族群衝突問題加劇。族群衝突的結果,兩敗俱傷,於是乃有走上政治整合之路以解決之。 本文以權力分享途徑、政治體系環境因素、政治社會學的分析法與比較法,比較研究比利時和台灣的族群衝突問題,包括衝突的背景、衝突的事實,以及解決之道。研究結果,比利時的制度化政治整合,雖保障了族群權益,卻也造成族群隔閡的制度化與永久化。台灣未來解決族群衝突問題,有自然融合與政治制度化保障兩條途徑,兩者各有其利弊得失,惟從過去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未來採族群自然融合發展的可能性較高。

Page generated in 0.01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