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興國家領導權轉移型態之研究- 以東南亞非共產國家為例陳建榮, CHEN, JIAN-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任何政治體系當中,國家領導權轉移問題的解決,是攸關政治體系的穩定,以及發
展前途的最關鍵性問題,其中又以對新興國家的影響最為突出。緣此,本文在整個論
述過程中,以東南亞非共產國家為例,試先對「新興國家領導權」及「新興國家領導
權轉移」做一概念界定;其次則依各國的「轉移年代」做為定點,以為分析探討的基
礎;再次則依據「轉移年代」來探討國家領導者為何要轉移及採用何種方式轉移。前
者本文稱之為「轉移原因」,並歸納為:死亡、任期、國家領導者的個人意願,及執
政團體的公開分裂等四項;後者本文稱之為「轉移方式」,並歸納為:公民選舉、指
定及武力等三種方式;最後,便透過「轉移原因」及「轉移方式」交叉配置的析論,
以建立國家領導權的權移型態,並將此「轉移型態」運用新興國家的建國歷程中,分
析何種轉移型態較有利於新興國家的政治穩定,而何種轉移型態則會導致新興國家的
政治不穩定,以供新興國家參考。
|
2 |
訓政時期政治體系之研究(1929--1947)姚誠, Yao,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政治系統理論作為分析架構。章節內容如下:
緒論;第一章:訓政理念的探討。含中山先生的訓政設計、胡漢民先生對訓政的闡釋,對於訓政爭議的言論;第二章:內憂外患的環境。含內戰與共禍、抗戰與國際情勢;第三章:訓政體系的社會經濟坴礎。含黃金十年的財攻建設、黃金十年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運動的開展;第四章:訓政體系的文化基礎。含政治文化的內涵、傳統中國的政治文化、國家意識的培養; 第五章:政治庄會化皂內涵與功能。含建立政治共識的基模、三民主義國民教育的確立、配合訓政建設的國民教育目標;第六章:政治參與的逐步實現。含中山先生的地方自治理論、訓政時期地方自治實施概況、非國民黨政治勢力的發展;第七章:民意的匯集與表達。含國民會議的召開、國民參政會的功能;第八章:政治傳播的綱路。含政治傳播機構的遞嬗、政治傳播方略的改進、政治傳播程序的分析;第九章:黨政姞構與黨政關係。含國民黨皂組織結構、國民政府的組織結構、黨攻關係皂運作;第十章:訓政精英的甄拔與培訓。含訓政政治就是典型的精英政治、中央領導階層的訓政精英、訓政精英的甄補管道;第十一章規則的制定--約法、法律暨規章。含訓政時期約法的制定與內容、主法的精神與程序、各類法規的頒訂;第十二章規則的執行--行攻。含國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財經政策;第十三章規則的裁判--司法、監察。含司法審判--法院、監察機關的功能;結論--訓政成效的評估。
|
Page generated in 0.01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