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志願服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社教機構為對象 / The Study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of Volunteers:The Case of The Public Society-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aipei District賴學仕, Lai, Hsueh-S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行為的經營管理,主要包含有三個部分,即瞭解個體、團體與組織的行為模式,預測不同的管理活動可以導引出怎麼樣的行為反應,以及運用這些瞭解與預測來達到控制的目的。但是,無論是瞭解行為、預測反應抑或達到控制的目的,最基礎的工作是瞭解員工的主觀認知與工作生活經驗為何,亦即何者是員工所重視的,員工的需求為何,瞭解員工心理的認知,方能成就後續的管理作為,此就支薪員工是如此,即便對象是不支薪的志願服務人員,亦復如此。基此,本論文乃藉由相關文獻的蒐集整合,透過實證調查,決定志工之工作生活品質核心構面,並探討人口統計變項及志工參與類型對志工工作生活品質的態度。
從研究發現,志工工作生活品質計有八項核心構面,它們是「組織認同」、「福利獎酬」、「人際關係」、「督導狀況」、「工作內容」、「個人成長」、「學習機會」與「工作影響」等。其次,在人口統計變項對工作生活品質的態度,發現女性志工對於「督導狀況」的重視程度高於男性志工;中年志工對整體工作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低於非中年志工,對「個人成長」與「學習機會」的重視程度,中年志工亦顯著的低於非中年志工;未婚的志工對於「學習機會」的重視程度高於已婚的志工;退休人員對於「督導狀況」的重視程度低於家庭主婦,對於「學習機會」的重視程度則低於學生與其他職業者;在本機構擔任志工的年資未滿一年者,較任職為一年以上志工不重視「人際關係」;擔任志工的總年資較為資深的志工,對「工作影響」的重視程度高於較資淺的志工。此外,在志工參與類型對工作生活品質的態度,猶豫型、積極型、責任型與奉獻型等四種參與類型,對「個人成長」的重視程度有顯著差異存在,且積極型高於猶豫型與奉獻型。而在人口統計變項與志工參與類型交互作用下對整體工作生活品質的態度,則發現達顯著差異水準的有職業一項,其餘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在本機構擔任志工的年資及擔任志工總年資等,則未有顯著差異。
在探討志工工作生活品質相關內涵後,本論文建議志願服務機構:1瞭解志工的工作生活品質需求,是有效志工管理的前提。2提昇志工工作生活品質,充分運用志工人力。3考量志工的人口特性與參與類型,分別提供適當的管理作為。4對志工及志願服務應有正確的認知,俾以發展專業的志工管理作為。建議志工:1、主動瞭解機構的宗旨與運作狀況,並勇於提供建言。2、尊重志工督導人員的職責,正確認知志工的角色。3、積極的參與,快樂的學習。4、珍惜志願工作的機會,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5、體驗志願工作的樂趣,不斷的自我成長。並對後續的研究,建議從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廣度以及研究深度等方面,加以改善、發展與努力。
|
2 |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服務人員專業訓練之研究朱嘉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業服務的主要任務即在於積極參與與促進就業市場中人力的調適,以達成人與事之間的良好媒合,但由於時代變遷之下,公立就業服務的功能執掌也逐漸有了轉變。隨著失業類型從摩擦性失業轉變為多元性失業型態;以及公立就業服務之對象要求多元化,造成媒合難度提高;加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工作內容複雜度提高等因素,使得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內之就業服務人員需面對更大程度之挑戰,也因此在其相關專業知能與從業心態上有更多元之要求。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就業服務人員首先在其任用過程中是否有一任用標準;進而在其工作過程中,是否有相關之在職訓練做一配合,並進一步探討其相關訓練措施上之現況及困難點,以促進就業服務的順利推行。
從文獻及訪談中發現,我國目前並未建構出就業服務人員所應具備之職能架構,因此本文從相關文獻探討中,建構出本文所認為就業服務人員應具備之職能架構:應包含三個層面:(一)核心觀念與態度、(二)一般能力、(三)專業能力之具備。從而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之後,有以下之發現:首先在人員進用上,目前多為非編制內之人員擔任且工作年資在三年以上居多,科系專長多元化,對於就業服務證照之要求則不嚴謹。訓練需求分析上,多採用觀察法或問卷調查之方式,但目前並未有一嚴謹之標準化訓練需求評估制度。訓練內容上,則分為兩類,一類為一般人員所需之通識課程:主要加強人員態度面、禮儀面,亦需加強就服人員情緒及壓力管理之能力。專業課程部分:訓練執行主要依據就業服務法及就業保險法相關規定為主,勞工相關法令為輔,並依據職位不同有其他特殊之課程安排。訓練效果評估上,則以課程滿意度調查中學員之主觀陳述作評估,或輔以主管督導、年度綜合績效等指標,在反應(滿意度調查)及學習(課堂考試)層面有進行評估,但在行為層面卻未有一定之評估標準;在結果層面,僅以年度之綜合性評估,而未能針對每場訓練結束後皆進行結果層面評估,便難以得知各場次訓練帶來之效果如何,是否皆有達成其所訂定之目的便無從得知。
進一步綜合文獻分析及實證結果之後,針對現行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服務人員專業訓練措施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建立合理之非編制人員升遷及薪資制度。
(二) 針對個案管理員等第二線人員應以正式人力擔任。
(三) 建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各類就業服務人員之職能架構。
(四) 進行制度化之訓練效果評估。
(五) 建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人員訓練講師資料庫。
|
3 |
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 以金融業為例)陳富祥, CHEN, FU-X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目的在探討金融業服務人員的一般工作滿止與工作投入情況,及其相互間關係。
第一章 緒論,包含研究目的、問題及假設,名詞操作性定義,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包含工作滿足、工作投入及與各變項間之理論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包含研究樣本,衡量工具,施測過程及統計方法。
第四章 結果及討論,內含基本資料分析,一般滿足、投入情況分析及各變項間相關
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就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