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政策分析與核能倫理-以我國核電政策為例

林博文, LIN, BO-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人類社會中,政治代表著一種價值的權威性分配;而公共政策在於顯示政府選擇作 為或不作為,及如何作為的一連串過程;因此,任何有關涉及公共價值分配的決定做 成時,其後必然隱含決策採行的音論根據。所以在決策制定的考慮上,為能期免於來 自執行階段的阻力,與完成目標充分性的(ADEQUANCE) 要求下,其評估(EVALUATE )的標準(CRITERIAN) 應該是多方面的;因此,林布隆教授(C.E.LINDBLOM)曾言 :「政策制定的主要特徵在於其複雜性與紊亂性。」由此可見,政策之良善,繫於其 考慮的深度與廣度。但是過去的政策研究基於邏輯實證論的觀點,強調事實面與行為 面的分析,並利用行為科學的數理研究方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技術,以建立政策運 作的效率與效能原則,作為評估公共政策的主要準。然而這樣的立場與觀點,及至1 960年代卅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批評與挑戰。於是學者建議在政策評估的標準上 ,應當另闢蹊徑,從價值的層面予以深入的分析與廓清,才不致在狹隘的經濟利益與 目標效能上打轉。因此,在政策論證評估的標準上,不應只單單強調目的的標準(TE LEOLOGICAL-CRITERIA) ,更應該在基本的原則中重視非目的的標準(NONTELEOLOGI CAL-CRITERIA)。也就是政策評估的標準採用,除了要去衡量政策的好壞之外,其在 倫理道德標準上的對與錯更應列為優先考慮。以核能發電為例,在台灣目前政府所面 臨的不單是一個純綷事實資料的政策辯證,它背後所真正隱含著的應該是一種人類對 於科技文明與對後代子孫責任的倫理價值取捨。因此,本文的動機先從檢視40多年 來有關核能發電的論證依據,並就其政策採行的原因做一整理,而後再就政策的適當 性(APPREPRIATENESS) 論證我們應不應當繼續發展核能發電。

Page generated in 0.03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