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台灣紡織業的外移與轉型論國家角色

楊炯洋, Yang, Chiung-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是台灣紡織業在外移與轉型的過程中,國家機關所扮演的角色,並探究在過去與現在不同的階段中國家的角色是否有所變化,研究範圍是台灣的上市紡織公司。而本文所指的外移是在國外擁有生產線;而轉型則包括了紡織業的轉業或轉投資,以及進行產業升級與提昇產品競爭力。 紡織業是國民政府遷台後,首先發展的重要產業,而紡織業之所以能夠發展,除了大陸來台的紡織資本外,因為紡織業具有創匯快的特性,因此政府提供了保護與優惠的措施,加上美援的因素都使得台灣紡織業在1950年代之後得以發展,而這也是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由國家機關帶短產業發展的實例。 但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紡織業面臨了各項生產成本的提高與工時減少,及資金不易取得等不利因素,國外的保護主義亦使得出口受到阻礙,使得台灣紡織業的獲利空間和競爭力逐漸遭到壓縮,面臨這樣的困境,台灣紡織業選擇的是將生產線外移或從事於轉業或轉投資,以及產業升級與提昇產品競爭力,藉以增加獲利空間。而本文所討論的重點即是在於面對台灣紡織業的困境、外移以及轉型的過程當中,國家機關所提出的輔導與協助措施,探究這些措施對於台灣紡織業的發展是否有所助益,以及給予正面的效果?在目前紡織業的發展上國家是否仍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的研究發現:面臨紡織業發展上的困境,以及外移轉型的選擇,國家機關即使提供了若干的政策及計畫,可是成效卻是有限。本文認為,紡織業外移轉型的選擇與國家角色的式微是全球化趨勢的表徵,因為全球化使得國家能力與國家自主性減弱,無法如過去以強國家(Strong State)的型態保護與協助產業的成長;相較於廠商經過了國家機關過去的保護與協助以及資本積累的過程,可以運用比較利益尋求低廉的生產成本,或開拓市場等因素進行跨國的投資;進行轉業或轉投資也是廠商為尋求獲利而進行的自發性策略,並不需要國家機關的協助;在產業升級與提昇產品競爭力方面,雖然國家提供了諸多輔導與協助計畫和措施,亦有部分成效,但仍無法徹底改變台灣紡織業偏重製造但研發能力薄弱的生產結構。對照於過去台灣國家機關的角色,發現目前國家機關的角色在產業發展中有弱化的現象。 最後,本文將針對研究出的結果,提出研究發現及研究建議,認為在目前的國家機關不可能再扮演領導產業發展的角色,也無法扮演管制者的角色,而是作為輔導者與支持者的角色,提供產業發展良好的投資環境,協助方式上則是在不違反市場原則下,協助業者提升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