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國民年金制度之政治運作分析

黃福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內政部於民國92年6月針對「國民對實施國民年金保險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年滿20歲以上民間人口(不含軍人)中,目前有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以外之社會保險者,以參加勞工保險者占48.6%最多,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者占11.0%次多,參加公教人員保險者占3.9%,三者合計共占63.5%,亦即尚有36.5%的民間人口未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以外的任何社會保險,即有超過3分之1的國民尚未得到適當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 內政部民國94年3月底戶籍登記人口統計顯示:我國65歲以上國民共216萬9709人,佔總人口9.56%,較民國79年底增加3.34﹪,老化指數為49.78﹪,與國際平均水準比較,較全世界之23.33﹪及開發中國家之15.15﹪明顯偏高。數據顯示:我國人口急遽老化、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不斷提昇。台灣地區早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上有平均壽命的延長,下有出生率的下降,以致老人的人數和比例呈現顯著成長;而隨著社會的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傳統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功能逐漸式微,使得各界普遍強調老年問題的重要性,我國實施國民年金制度之條件與時機日趨成熟。 觀察我國國民年金制度之實施進程發現,我國國民年金制度自民國39年政府開辦勞工保險後,歷經50餘年逐步擴展仍未建構完成,依據經建會民國90年版「國民年金規劃報告」,我國尚有三百多萬自營雇主、農民、家庭主婦、學生和身心障礙者,其老年或遭遇身心障礙、死亡等事故時,其本人或其遺屬未能獲得基本之經濟安全保障,可見我國現行之老人經濟安全保障體系存有嚴重的缺口。到底我國國民年金制度之建構完成是因政策機會窗之開啟?抑或因總統民選、政治運作等因素呢? 本研究引用政黨競爭理論,將政黨(或政客)視為在議題面向上採取最有利位置以爭取最多選民支持的策略選擇者,若議題面向只有一個,則處於中位數者(median voter),最能得到此議題之其他行為者的支持,而可以在任何議題的配對輪流競爭中浮現,成為最後的贏家」。 研究發現,政黨或政客面對同樣的政策,特別在嚴重影響選票及當選機率之議題上(如老人津貼發放金額),會因朝野角色的不同,產生結構性的角色轉換,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不影響選票之政策規劃及制度內涵上,諸如國民黨自始至終將國民年金制度定位在社會保險部分,卻不需要改變,這種政黨將選舉策略與政策規劃脫鉤的特殊現象,是我國政黨政治因應選舉制度實際的運作方式,也是我國公共政策實際運作上最大的困境。另外,在陳水扁擔任我國總統5年期間(89年5月至94年5月),任內開始實施公益彩券盈餘提撥45%作為國民年金專戶制度,逐漸累積了國民年金開辦之財源,同時透過國會朝野協商機制,確立了國民年金制度建構前,老人、老農、老漁及老原住民等生活津貼「暫行」發放之制度,勞保新制上亦建立個人退休金可攜式制度等國民年金具體進程。我國各政黨之提案內容已涵蓋世界各國正在推行之稅收制、儲蓄保險制及社會保險制等3種制度內涵,這符合政黨競爭理論之基本假設。另外,各政黨雖未針對國民年金法形成聯盟並予以整合,卻可透過政黨間之利益結合,以朝野協商、通過個別知國民年金相關法案。而攸關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國民年金法」在「陳水扁政府少數執政」、「國會各政黨席次皆不國半」、「朝野皆未組成國會多數聯盟」及「政治菁英個人的偏好」等因素影響下,於國會遭到擱置。 關鍵詞:「競標」機制、社會保險制、儲蓄保險制、稅收制、政黨競爭理論
2

公務人員保險制度之研究 V.1

張家洋, ZHANG, JIA-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目前正值非常時期,政府以有限財源,肆應各方重大需要,公教人員待遇自難臻 於理想。 社會保險在理論上乃是解決薪俸階級生活問題增進其經濟安全與福利的有效工具,現 為世界各國普遍採行,就我國一般公教人員目前的經濟生活條件而言,此種制度的性 質與作用似頗符合彼等生活方面的實際需要,若設計妥善,應可發揮相當良好的功效 。而現行公保制度即屬利用此種措施。 就結構及內容而言,本論文共分八章,凡屬公保制度之各重要部分大致均已論及。茲 將各章內容分別簡述如下: 第一章為「公保制度建立之背景與目的」,主要是從公務人員生活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論及公保建立的經過與目的。 第二章為「公保之立法」,主要內容在說明公保各種法規立法的情形,所含重要立法 原則、立法技術、修正及解釋、法規的性質、效力及地位等事項。 第三章為「公保行政系統」,係分別就公保行政系統中三個構成分子─主管機關、承 保機關及監理會的組織、職權及相互業務關係等加以說明,並對現行行政系統提出批 評,陳述改進意見及對未來行政系統發展的展望。 第四章為「公保之要保機關及被保險人」,本章係以要保機關為主體,說明其條件、 範圍、職責及業務程序。此外並論及被保險人的資格條件、範圍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 。其中關於各種業務程序析述甚詳,其原因即認為程序雖係微末細節,但其對被保險 人權益及公保實施的效果俱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值得重視。 第五章為「承保項目及各種給付」,主要係說明現有承保項目的範圍、各種承保項目 設置的意義、與外國社會保險承保項目的比較、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 第六章為「公保財務」,主要係說明公保財源的範圍、經費支出的情形、虧損發生原 因的分析、歷年虧損的情形、未來財務危機的測度、及應付虧損危機與健全財務基礎 所應採取的對策。 第七章為「公保意見調查報告」,係專門就對被保險人所作意見調查的結果,進行統 計分析,說明其各種意見內容與趨勢,並解釋其成因與背景。 第八章為「對公保之評價、建議與展望」,關於對公保效果的評價部分,係分別依據 官方統計意見調查及個案三方面資料,對公保實施的效果予以合理的評議。關於建議 部分,係選擇各章中重要意見作扼要說明與補充。雖然,部分意見可能在目前似嫌陳 義過高,不易實現,但作為公保日後改進的理想目標則未嘗不可。關於對公保未來發 展的展望,則係說明對公保業務與財務方面未來發展途徑所作的蠡測,並論及其與全 面社會保險制度配合的可能性,另外提出數點研究公保制度的綜合心得。 /
3

公務人員保險制度之研究 V.2

張家洋, ZHANG, JIA-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目前正值非常時期,政府以有限財源,肆應各方重大需要,公教人員待遇自難臻 於理想。 社會保險在理論上乃是解決薪俸階級生活問題增進其經濟安全與福利的有效工具,現 為世界各國普遍採行,就我國一般公教人員目前的經濟生活條件而言,此種制度的性 質與作用似頗符合彼等生活方面的實際需要,若設計妥善,應可發揮相當良好的功效 。而現行公保制度即屬利用此種措施。 就結構及內容而言,本論文共分八章,凡屬公保制度之各重要部分大致均已論及。茲 將各章內容分別簡述如下: 第一章為「公保制度建立之背景與目的」,主要是從公務人員生活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論及公保建立的經過與目的。 第二章為「公保之立法」,主要內容在說明公保各種法規立法的情形,所含重要立法 原則、立法技術、修正及解釋、法規的性質、效力及地位等事項。 第三章為「公保行政系統」,係分別就公保行政系統中三個構成分子─主管機關、承 保機關及監理會的組織、職權及相互業務關係等加以說明,並對現行行政系統提出批 評,陳述改進意見及對未來行政系統發展的展望。 第四章為「公保之要保機關及被保險人」,本章係以要保機關為主體,說明其條件、 範圍、職責及業務程序。此外並論及被保險人的資格條件、範圍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 。其中關於各種業務程序析述甚詳,其原因即認為程序雖係微末細節,但其對被保險 人權益及公保實施的效果俱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值得重視。 第五章為「承保項目及各種給付」,主要係說明現有承保項目的範圍、各種承保項目 設置的意義、與外國社會保險承保項目的比較、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 第六章為「公保財務」,主要係說明公保財源的範圍、經費支出的情形、虧損發生原 因的分析、歷年虧損的情形、未來財務危機的測度、及應付虧損危機與健全財務基礎 所應採取的對策。 第七章為「公保意見調查報告」,係專門就對被保險人所作意見調查的結果,進行統 計分析,說明其各種意見內容與趨勢,並解釋其成因與背景。 第八章為「對公保之評價、建議與展望」,關於對公保效果的評價部分,係分別依據 官方統計意見調查及個案三方面資料,對公保實施的效果予以合理的評議。關於建議 部分,係選擇各章中重要意見作扼要說明與補充。雖然,部分意見可能在目前似嫌陳 義過高,不易實現,但作為公保日後改進的理想目標則未嘗不可。關於對公保未來發 展的展望,則係說明對公保業務與財務方面未來發展途徑所作的蠡測,並論及其與全 面社會保險制度配合的可能性,另外提出數點研究公保制度的綜合心得。 /
4

公務人員保險制度之研究 V.3

張家洋, ZHANG, JIA-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目前正值非常時期,政府以有限財源,肆應各方重大需要,公教人員待遇自難臻於理想。 社會保險在理論上乃是解決薪俸階級生活問題增進其經濟安全與福利的有效工具,現為世界各國普遍採行,就我國一般公教人員目前的經濟生活條件而言,此種制度的性質與作用似頗符合彼等生活方面的實際需要,若設計妥善,應可發揮相當良好的功效。而現行公保制度即屬利用此種措施。就結構及內容而言,本論文共分八章,凡屬公保制度之各重要部分大致均已論及。茲將各章內容分別簡述如下: 第一章為「公保制度建立之背景與目的」,主要是從公務人員生活問題及其解決途徑,論及公保建立的經過與目的。 第二章為「公保之立法」,主要內容在說明公保各種法規立法的情形,所含重要立法原則、立法技術、修正及解釋、法規的性質、效力及地位等事項。 第三章為「公保行政系統」,係分別就公保行政系統中三個構成分子─主管機關、承保機關及監理會的組織、職權及相互業務關係等加以說明,並對現行行政系統提出批評,陳述改進意見及對未來行政系統發展的展望。 第四章為「公保之要保機關及被保險人」,本章係以要保機關為主體,說明其條件、範圍、職責及業務程序。此外並論及被保險人的資格條件、範圍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其中關於各種業務程序析述甚詳,其原因即認為程序雖係微末細節,但其對被保險人權益及公保實施的效果俱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值得重視。 第五章為「承保項目及各種給付」,主要係說明現有承保項目的範圍、各種承保項目設置的意義、與外國社會保險承保項目的比較、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 第六章為「公保財務」,主要係說明公保財源的範圍、經費支出的情形、虧損發生原因的分析、歷年虧損的情形、未來財務危機的測度、及應付虧損危機與健全財務基礎所應採取的對策。 第七章為「公保意見調查報告」,係專門就對被保險人所作意見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說明其各種意見內容與趨勢,並解釋其成因與背景。 第八章為「對公保之評價、建議與展望」,關於對公保效果的評價部分,係分別依據官方統計意見調查及個案三方面資料,對公保實施的效果予以合理的評議。關於建議部分,係選擇各章中重要意見作扼要說明與補充。雖然,部分意見可能在目前似嫌陳義過高,不易實現,但作為公保日後改進的理想目標則未嘗不可。關於對公保未來發展的展望,則係說明對公保業務與財務方面未來發展途徑所作的蠡測,並論及其與全面社會保險制度配合的可能性,另外提出數點研究公保制度的綜合心得。 /

Page generated in 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