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廠商在策略群組間移動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為例張馥芳, Fu-Fang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運用組織調適理論與資源基礎的觀點,探討影響臺灣地區人壽保險公司在策略群組間移動的因素,期望對於策略群組的理論有所貢獻。
策略群組歸屬的變化與穩定分析為本研究理論上最重要之特色,為建構本研究所主張之群組歸屬之變化與穩定程度並提出相關假設,除透過文獻研究外,且經由實務個案之觀察與訪談,將二者之推論加以綜合以形成研究假設。
為驗證假說與推論,本研究選取人壽保險公司在過去四十年間的策略變化作為策略群組歸屬與穩定程度的實證對象,共收集到90份樣本,作為進行相關統計分析推論之依據。由於此產業在台灣的歷史悠久,且在此期間有分階段的市場開放,可以完整切割產業期間,適合本研究之進行。根據實證結果發現,本研究所提出的三個主假設中,資源與組織壓力獲得支持,組織慣性未獲支持。
由於本研究對影響策略群組穩定程度的分析涵蓋資源基礎組織調適理論與組織慣性理論,因此欲瞭解不同理論構念對於策略群組的穩定程度的解釋能力如何,本研究進一步彙整比較不同模型的McFadden R2。
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除了組織慣性之外,其餘不論是由資源基礎或組織調適理論之觀點對策略群組穩定程度之解釋力皆具有相當之水準,表示此兩種理論於探討影響策略群組的穩定程度之因素有同等之重要性。這項結果亦說明傳統上由資源基礎的觀點解釋群組的穩定,學者傾向於觀察公司所具有的「資源」,其實應與「組織壓力」相互呼應。
關鍵字:人壽保險業、資源基礎觀點、組織調適、組織壓力、組織慣性、策略群組之歸屬、策略群組之穩定程度
|
2 |
靜坐技術(Meditation Skill)與組織壓力管理之研究--從中山先生心物合一論關點來探討石敏光, Shi, Min-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壓力方面的研究,雖然自Hans Sely開始,在心理學中即佔有相當的份量。西方學者eE.fromm;N.W Ross;W.Barrett;E.Herrigel 等人,或採哲學的觀點,或運用了心理學的方法,對靜坐加以分析研究,結果亦相當可觀。
但是純以靜坐技術來解決組織壓力的研究卻極為罕見,尤其是國內的研究,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空白。基於組織壓車對於組織整體及個人造成的嚴重損失,已不容再忽視,並且由於靜坐技術的發展歷史甚為久遠,內容及效果對人類心理具有立即且明顯的影響,所以針對組織壓力與靜坐技術予以深入探討。
近年來西方學者對於由牛頓物理學所形成的典範,經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海森堡的量子物理的出現,漸漸無法解釋許多自然及社會的現象,而新物理學,乃至新生物學的誕生,也使得新的典範逐漸成形。新典範所發展出的心物一元世界觀,亦是組織壓力和靜坐技術彼此聯結的最好詮釋觀點。
中山先生早在民國初年的演講中,就已明白指出心物合一的論點,由此可知中山先生確實是其有遠見學者。
本論文在結構上,是先敘述靜坐技術的發展歷史,再介紹組織壓力的相關理論,並整合目前解決組織壓力的各種策略,配合靜坐技術加以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獻研究作為研究途徑。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