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陸隴其《四書》學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Four Books learning of Lu Long-Qi林雨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陸隴其品行端正,性格謹嚴,致力於《四書》,畢生以承繼聖學聖道為己任。學術路徑尊崇朱熹步履,依實探求聖賢本意,對《四書》的闡釋採取經世致用的求實理解,歸納出可力行實踐的為學進程。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學術氛圍中,陸隴其對陽明心學流弊做出徹底檢討,亦從儒家道統觀延續的角度提出「朱子之學即為孔子之學」的看法,而其於《四書》學裡尊崇朱注、罷黜陸王的嚴格態度,奠定了「朱學正脈守護者」身分,對朱子羽翼衛道之功甚大。陸隴其結合學問和生活,倡導實學實行,將《四書》與朱子理解所注重的抽象道德思維,化為現實環境中修己治人的參考,把所學真正實踐於所行,提出「道不離人身」的日用踐履工夫,凡事必求之於「實」。這種肯定和注重現實的經世精神,強調後天的人為努力,在《四書》學上的開展,承接朱熹格物致知、居敬窮理想法,兼融「尊德性、道問學」二者,講求內外動靜兼具的存養工夫,以「立志、居敬、窮理、躬行」為實踐《四書》的義理進程,日益擴充,積累做熟,下學上達,進而建立天下有道的理想世界。本文經由探究陸隴其《四書》學內涵、特色和影響,從其對朱子《四書》學的承繼與開展歸納出陸隴其在《四書》學上的貢獻,並且從生活中踐履的新定義,為《四書》帶來詮釋深度及廣度,期以對陸隴其《四書》學擁有更客觀公允的了解。
|
2 |
顧炎武經學之研究孫劍秋, SUN, JIAN-G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清代的「經學經世」思想,主要是表現在學說上,而代表人物便是顧
亭林。因此本論文選擇顧亭林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期能更進一步了解經學義理與經世致用彼此間之關係,以及亭
林以何種方式結合經義與經世。故本文先從整個時代之趨向述起,並試圖證明亭林之
經世學說與經學主張,實為開啟清代學術之第一人。
三、研究範圍及參考文獻:本文以研究亭林之經學為範圍。亭林之經學著作有〔五經
同異〕、〔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日知錄〕前十卷,另有〔音學五書〕
中之〔詩本音〕、〔易音〕,及〔亭林文集〕中有關經義之論述。
四、論文內容提要:本論文共壹冊,約十五萬字。全書共計十章。
第一章 明末清初之朵學術趨向:本章旨在探討當時學術環境與學者之主張。而其結
果都朝向「經世致用」。
第二章 亭林治學之態度與方法:本章從亭林思想傳承敘起並述其治學態度及方法,
以印證亭林之經學確是根基深厚,學有本源。
第三章至第八章 分別闡釋亭林經學之主張,計有易、書、詩、禮、春秋、論孟諸經
。各章首皆通論,次及考證,末則以鄙見對亭林之經學提出質疑。
第九章 亭林治經之意義與特色:亭林治經之意義在經世致用,特色則在於以經、史
、子、集諸文獻中之思想與其所欲闡釋者相發明。
第十章 結論:肯定亭林在清初經學經世史上之地位。雖其見解有些泥古,不合時用
,但仍不減損其開啟後學之功。
|
Page generated in 0.02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