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顧炎武經學之研究

孫劍秋, SUN, JIAN-G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清代的「經學經世」思想,主要是表現在學說上,而代表人物便是顧 亭林。因此本論文選擇顧亭林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期能更進一步了解經學義理與經世致用彼此間之關係,以及亭 林以何種方式結合經義與經世。故本文先從整個時代之趨向述起,並試圖證明亭林之 經世學說與經學主張,實為開啟清代學術之第一人。 三、研究範圍及參考文獻:本文以研究亭林之經學為範圍。亭林之經學著作有〔五經 同異〕、〔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日知錄〕前十卷,另有〔音學五書〕 中之〔詩本音〕、〔易音〕,及〔亭林文集〕中有關經義之論述。 四、論文內容提要:本論文共壹冊,約十五萬字。全書共計十章。 第一章 明末清初之朵學術趨向:本章旨在探討當時學術環境與學者之主張。而其結 果都朝向「經世致用」。 第二章 亭林治學之態度與方法:本章從亭林思想傳承敘起並述其治學態度及方法, 以印證亭林之經學確是根基深厚,學有本源。 第三章至第八章 分別闡釋亭林經學之主張,計有易、書、詩、禮、春秋、論孟諸經 。各章首皆通論,次及考證,末則以鄙見對亭林之經學提出質疑。 第九章 亭林治經之意義與特色:亭林治經之意義在經世致用,特色則在於以經、史 、子、集諸文獻中之思想與其所欲闡釋者相發明。 第十章 結論:肯定亭林在清初經學經世史上之地位。雖其見解有些泥古,不合時用 ,但仍不減損其開啟後學之功。
2

清初三大家對中央集權化的反思 / Discourse on Reform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Viewpoint from Huang Zhongxi, Gu Yanwu and Wang Fuzhi

姚育松, Yu, Yih So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呈現出越加中央集權化的發展趨勢,表現於地方權力往中央集中、官僚權力往皇權集中。本文以清初三大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探討他們是如何反思中央集權之弊端。其中他們以「君不信臣」作為批判起點,認為必須以封建之分權,來取代郡縣之集權,因此主張的是一種新的政治正當性,而非只停留於統治者的個人品德之批判上。本文並探討了他們反思背後的形上學認識和理想的分權原則。就前者而言,他們是以道德上的效果論來反省先驗法則是否正確。就後者而言,他們面對無力負荷集權運轉的政治現實,於是主張讓士大夫有更多的自主權力。在分權的政治理想下,他們於是提出了一種將倫常意義抽離出來的君臣關係,也就是相對的和分工的君臣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3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