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2
  • Tagged with
  • 4
  • 4
  • 4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王船山之歷史哲學. / Wang Ch'uan Shan's philosophy of history / Lun Wang Chuanshan zhi li shi zhe xue.

January 1973 (has links)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1973. / Ms. / Thesis (M.A.) --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1973. / Chapter (一) --- 王船山哲學之精神及其為學用心之所在 --- p.1 / Chapter (二) --- 研究船山歷史哲學的進路  --- p.20 / Chapter (三) --- 船山歷史哲學的人本主義  --- p.35 / Chapter (四) --- 「歷史意識之實體」的特徵 --- p.68 / Chapter (五) --- 「歷史意識之實體」如何主宰歷史的流變 --- p.114 / Chapter (六) --- 「歷史意識之實體」印証於讀通鑑論乃宋論 --- p.166 / Chapter (七) --- 從船山之歷史哲學瞻望中國歷史文化的前途 --- p.233
2

王夫之詩學硏究. / Wang Fuzhi shi xue yan jiu.

January 1994 (has links)
稿本 /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1994. / 參考文獻: leaves 74-77 / 林偉業. / 提要 --- p.i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言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王夫之著述及論詩材料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王夫之詩論的主題及本文方向 --- p.3 / Chapter 第三節 --- 詩學:本文的硏究方法 --- p.9 / Chapter 第二章 --- 互爲主體性與儒家美學的建構 --- p.15 / Chapter 第一節 --- 前言 --- p.15 / Chapter 第二節 --- 儒家關於主體的理論視域 --- p.16 / Chapter 第三節 --- 王夫之哲學與互爲主體性的確立 --- p.20 / Chapter 第四節 --- 藝術:「互爲主體的主體性」的呈現 --- p.33 / Chapter 第三章 --- 章、意、情:閱讀詩學的建構 --- p.46 / Chapter 第一節 --- 前言 --- p.46 / Chapter 第二節 --- 作爲閱讀活動結構的兩大原則 --- p.48 / Chapter 第三節 --- 從理到勢:篇章的閱讀結構 --- p.51 / Chapter 第四節 --- 情意的篇章:理解與想像的辯証 --- p.58 / Chapter 第四章 --- 結語 --- p.68 / 主要參考書目 --- p.74
3

王船山評選陶謝詩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Wang Chuan-Shan appraising and choosing Tao(Yuan-Ming)'s and Xie(Ling-Yun)'s poems

郭凱文, Kuo, Ka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王船山特重謝靈運詩是其特色,評選陶謝詩所採取「揚謝抑陶」的態度,與多數文學史論者不同。本文即以此一評選的特殊現象展開研究。第一章緒論首先對前行學者相關研究成果予以省思,從而導出本文的論題、論點與方法,並說明史料的選擇與運用。第二章處理的論題是:「詮釋王船山選錄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的作品特質及其特定取向」,先分析船山選評的作品在「題材」、「情意」、「表現形式」等方面的特點,然後與歷代文人對陶謝詩評賞抑揚的結果,相互比較,觀其同異,以便說明船山的編選取向。第三章處理的論題是:「詮釋王船山評選陶淵明、謝靈運二家詩之評語的意涵」,先以前一章分析作品特質而得到的結論為基礎,逐條解釋船山評語的意義,並揭明其中的核心觀念:此即「二元或多元要素對立、分立統一」。然後溯源船山的詩論與文化思想,證成此為船山一貫的思維模式。最後說明船山評選陶謝詩所欲對治的明代詩學問題,尤其以竟陵派對陶謝詩的評選及其所關涉的詩學、文化問題為主要的批判對象。第四章處理的論題是:「說明船山的評選結果,在陶謝詩接受史上的意義」,重點在於說明船山如何基於「二元或多元要素對立、分立而統一」的觀念,對陶謝詩的既有典律及其堪為典律的意義,予以改造;乃至提出新範作。在論述上,以船山的評語、詩論中,所觸及的陶謝詩評說傳統為重心,梳理該評說傳統所涵具的詩學觀念,以為參照知識,藉此對顯、說明船山評選陶謝詩的歷史意義。第五章則綜合、條述全書各章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展望。
4

清初三大家對中央集權化的反思 / Discourse on Reform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Viewpoint from Huang Zhongxi, Gu Yanwu and Wang Fuzhi

姚育松, Yu, Yih So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呈現出越加中央集權化的發展趨勢,表現於地方權力往中央集中、官僚權力往皇權集中。本文以清初三大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探討他們是如何反思中央集權之弊端。其中他們以「君不信臣」作為批判起點,認為必須以封建之分權,來取代郡縣之集權,因此主張的是一種新的政治正當性,而非只停留於統治者的個人品德之批判上。本文並探討了他們反思背後的形上學認識和理想的分權原則。就前者而言,他們是以道德上的效果論來反省先驗法則是否正確。就後者而言,他們面對無力負荷集權運轉的政治現實,於是主張讓士大夫有更多的自主權力。在分權的政治理想下,他們於是提出了一種將倫常意義抽離出來的君臣關係,也就是相對的和分工的君臣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04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