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少子女化社會的人口依賴負擔-台灣未來勞動力的隨機推計

胡力中, Hu, Li 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少子女化及高齡化是相當受到矚目的人口發展趨勢。伴隨這兩種趨勢而來的現象是人口依賴負擔的增加及勞動力的減少。經建會每兩年針對未來台灣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人口推計。然而,經建會的人口推計僅包含基本的人口訊息,並未包含未來可能勞動力的變化情形。同時,人口依賴負擔的測量亦是以代表人口結構的扶養比進行測量,並未納入勞動力人數變化這項經濟因素,因此較無法反應真實的人口負擔情形。故而,本研究以納入勞動力變遷情形的經濟依賴比來測量未來台灣的人口依賴負擔。 本研究以1978年至2007年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運用區塊拔靴法推估未來台灣勞參與率的變化趨勢,並結合人口推計,進行台灣未來勞動力的隨機推計。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中高年齡勞動力參與率的情形逐年下滑,再加上工作年齡人口的老化。勞動力人數負成長的時點將早於人口負成長,且減少的幅度大於人口負成長。此外,運用經濟依賴比測量所顯示的人口負擔情形,更是比扶養比所反應的更為嚴重。 面對這樣的衝擊,人口政策不單可以從提振生育水準及提高國際移民的方向來調整人口結構,以減緩人口負擔及勞動力減少的情形,更可以增加中高齡人口投入勞力市場的誘因,以減少勞動力人數下滑的幅度及人口負擔的加劇。 關鍵詞:人口負擔、區塊拔靴法、勞動力推計、經濟依賴比
2

兩岸經濟依賴程度之實證研究

劉昶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迅速地成長,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台商赴大陸投資不斷增加,台灣經濟發展是否過度依賴中國大陸,乃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使用1998年第一季至2008年第四季之資料,對兩岸經貿重要議題進行實證分析,範圍包括:台灣對中國的貿易是否影響台灣之經濟成長率、台商赴大陸之大量投資是否造成本地失業率之惡化以及兩岸貿易是否顯著影響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實證結果發現,在樣本期間,台灣對大陸之進出口貿易確實顯著影響台灣之經濟成長率;台商外移至大陸,也使得國內失業人口增加;而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對新台幣匯率的影響則不顯著。因此未來兩岸經貿之互動,將影響台灣經濟之未來發展前景,政府在做兩岸決策時,必須謹慎從事,趨吉避凶,才能消弭社會的疑慮,並促進台灣經濟的健全發展。
3

老年婦女陷入貧窮之因素及其困境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 / The research on the poverty of elderly women - The factors of the poverty and major hardships

吳雅惠, Wu, Ya-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臺灣地區已在民國八十二年步入「老人國」之列,顯示老年人的經濟問題已不容忽視。尤其是女性老人,更是最易落入貧窮的一個族群,因此,本研究即在探討老年婦女陷入貧窮之因素及困境,研究目的有三: 1.探討婦女在老年陷入貧窮困境的因素。 2.探索貧窮的老年婦女之生活困境,以及她們如何適應。 3.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上的建議。 本研究採取女性主義者對女性陷入貧窮因素的解釋,輔以生命週期的觀點,來探討在女性的一生中,累積經濟資源(主要是工作薪資及財產繼承)的能力與機會如何影響到其在老年期的經濟地位。另外,也探討年滿65歲的老年婦女一旦陷入貧窮,她們所面臨在經濟上、健康醫療上、住屋上、心理適應及社會疏離的困境,以及她們如何適應。 本研究係採「質化研究法」,深入訪談十二位領取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的老年婦女,藉以勾勒出其生活狀況,及其一生中面臨的困境與難關。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女性身為經濟依賴者的身份,因此,陷入貧窮最大的因素在於被依賴者無法提供充足的經濟生活。而女性的被依賴者包含丈夫、子女及自己(含娘家)。由女性的一生看起來,她們先是生在不甚富裕的家庭裡,於是無法對她們做人力投資,再加上勞力市場的性別歧視,使她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賺取薪資。除此之外,娘家的困窘也無法提供任何財產的繼承。而後,在婚姻市場上也找不到條件較佳的丈夫,經濟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在這種貧困的條件下,對所生育的子女自也無法做良好的投資,培育其人力資本,影響到在勞力市場的表現,再加上子女若無撫養之意願,「養兒防老」的期待自然落空。 更深一層去探究老年婦女陷入貧窮的因素,其實是受到「父權主義」操縱的影響。由父權主義延伸的「性別勞力分工」的概念,形塑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於是女性擔負起無酬的家務工作及照顧工作的責任,再加上女性在教育、財產繼承、勞力市場等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使她們要靠自己的力量賺取薪資是相當不容易的,於是她們的經濟生活只能依賴男性,而當男性無法支持時,就無可避免的陷入貧窮。 歸納起來,受訪者正式進入社會救助體系的導火線不外三種:健康、住屋、以及工作中斷。這些事件的發生使得她們原本即不充裕的經濟生活更是陷入困境,在沒有其他支持體系的情況下,唯有進入社會救助中低或低收入戶的體系,以獲得生活上的補助。面對貧窮這項事實,大多的受訪者都抱持宿命論的態度。而在適應的方法上,受訪者多是參與宗教活動、運動、與鄰居聊天等方式來調適自己的心情。但由她們所從事的活動看來,侷限於自家附近,並很明顯的偏向從事免費的活動,形成了社會疏離的現象。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即是因為受訪者受限於經濟狀況、教育程度以及自卑心理,使她們與外界聯繫的程度不高。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幾點建議: 1.減少就業市場的性別歧視。 2.減少因家務照顧責任的損失。 3.合理計算貧窮線之基準,並規劃相關的補助措施。 4.鼓勵低收入戶老人參與文康休閒活動,及加強對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的問安服務。 5.規劃國民年金制度。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有二: 1.無法推論及概化。 2.信度與效度的問題。
4

性別角色社會化、相對工作時間與經濟依賴對家務分工的影響:台灣和日本的比較研究 /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comparing Taiwan and Japan

黃正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代女性普遍投入勞力市場的趨勢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現象依然存在,意即男女之間的家務分工行為仍然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本研究企圖以性別角色社會化、時間可利用性和相對資源論的觀察來分析兩性之間的家務分工行為之差異,並且討論台灣和日本社會的差異。 本研究使用ISSP在2002年蒐集的資料,針對家務時數和家務時數性別差距分別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在家務時數的影響機制方面,結果顯示:教育程度所代表的性別角色社會化在兩國有不同的面貌,其對台灣已婚女性在家務分工行為上有啟蒙的效果,但日本已婚女性則不然。另外,在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上,其會增加已婚男性家務時數,而會減少已婚女性家務時數。至於時間可利用性則普遍適用於台灣和日本社會。此外,在相對資源方面,台灣已婚男性和日本已婚男女在家庭經濟收入貢獻程度和家務時數之間存在線性關係。台灣已婚女性則為曲線關係,也就是有性別展示的現象。 在家務時數性別差距的影響機制上,結果顯示:教育程度所代表的性別角色社會化在兩國同樣也有不同的面貌,如大學教育會縮短台灣已婚女性的家務時數性別差距,但卻會擴大日本已婚女性的家務時數性別差距。在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上,其會減少已婚男女的家務時數性別差距。這表示已婚男性會增加家務時數,所以縮短性別差距,對已婚女性的意義則為減少家務時數,因此也縮短性別差距。而時間可利用性普遍亦適用於台灣和日本社會。另外,在相對資源方面,已婚男性在家庭經濟收入貢獻程度和家務時數性別差距之間都存在線性關係,已婚女性則皆為曲線關係。意即已婚男性皆為經濟理性,已婚女性皆為性別展示。

Page generated in 0.01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