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財經記者面臨的利益衝突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溫建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爆發台灣首宗財經記者勾結金管會高層的股市禿鷹案,記者涉嫌非法以職務之便報導股市消息,從中牟利千萬元,不但震撼記者圈,也讓媒體機構驚覺從此必須要加以記者規範利益迴避;隔年又發生財經記者涉嫌勒索台灣首富事件,突顯專職報導上市櫃企業動態與企業主的財經記者,所面臨的利益衝突問題。 本研究深度訪談14名不同媒體與年資的記者,發現記者的利益衝突可區分為餽贈、兼職、買賣股票、轉職壓力、及媒體機構與大股東的商業與政治利益等五種。不同的利益衝突帶來不同對新聞報導的影響,但普遍而言,利益衝突影響新聞方向的程度,依序為媒體利益(包含置入性行銷)、買賣股票、轉職壓力、餽贈、兼職。 研究發現,台灣的新聞採訪「送禮」的陋習由來已久,利益衝突是財經記者在實務上不能避免的問題,恪遵利益迴避原則可能影響記者的新聞表現。本研究也發現,媒體機構訂定具體明確的規範,記者越不能刻意利用職務去謀取私利。 訪談發現,「企業出錢、記者請假、媒體刊登」成為企業招待記者出訪,以圖撰寫報導的固定模式;不少受訪者被迫以記者之名撰寫置入行銷稿,而感到無奈與憤怒。記者待遇不佳、成為貪圖業外收益的主因。 證交法2005年修法之後,把記者納入內線交易的規範範圍,最重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重罪,一半以上受訪者仍然不清楚其採訪工作可能帶來觸法的風險,勾勒出台灣財經記者缺乏法制觀念的現象。

Page generated in 0.01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