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西馬來西亞華巫政?V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七∼一九七五)V.1

楊建成, YANG, JIA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主題是討論馬來西亞自獨立建國以來(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五年),在西馬 來西亞(馬來亞半島)地區兩大種族─華人與馬來人之間政治關係的演化情形。 我們選擇獨立建國(一九五七年)作研究的期限的起點,其理由是:一九五七年馬來 亞聯合邦制憲獨立由殖民地蛻變成主權國家,當地的居民由殖民政權下的屬民(subje cts)躍身為主權國家的公民(citizens)。因此,我們把一九五七年獨立憲法作為基準 點,來檢討十八年來西馬地區華巫兩族居民,如何以公民的身份來分享這個國家的政 治權力。 西馬地區除了人數相當的華巫兩族(華人約佔百分之三十七、馬來人約佔百分之四十 九)之外,尚有佔全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印度人,及少量的他種人,本論文為了突出 華人和馬來人的關係,在許多地方都忽略了印度人和他種人的表現和動態,這樣是會 影響到研究結果的。但是,這是由於資料來源的限制,使筆者不得不作這種抉擇。 馬來亞的多元社會有兩種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這是一個以華人與馬來人為多數種 族兩極化的多元社會,這兩大種族各有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及社會制度,兩者之間極 端缺乏共同性,很難進行種族同化與融合。第二,這是一個自一九三○年之後逐漸穩 定成形的多元社會,土生的移民後代大量出現,據一九七四年統計所顯示的人口特徵 是馬來西亞(包括東馬西馬)社會全人口百分六十四是二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非 常年輕的社會,也可說是精力充沛變化潛能鉅大的社會。 華人和馬來人的政治關係是本論文的主題。本論文中所指涉的政治關係是包括華巫兩 族在政治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交往、競爭和衝突。 本論文的章節安排是參考K. J. Ratnam一九六五年出版的「馬來亞的社群主義與政治 過程」(Communalism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Malaya) 的章節而確定。這本 書是早期研究馬來亞獨立後種族政治關係的重要書籍之一。這本書把華巫之間政治地 位的問題如憲制政府、公民權、馬來人特殊地位、華人合法權益列為專章討論,把政 治活動及選舉中華巫兩族的表現,作為觀察憲制內華巫合法競爭的依據,自一九六○ 年代末期起,西馬地區華巫之間產生一連串劇烈的政治爭端;如爭取華文官方語運動 ,李光耀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號召,及一九六九年「五一三」華巫種族血 流大衝突,使得華巫政治關係由和緩平靜變成激烈沸勝。一九七○年之後馬來西亞政 府採行修改憲法、新經濟政策、徹底馬來化教育制度,以及文化同化政策來重新安排 華巫政治關係。筆者試以Ratnam氏所論述的華巫政治關係(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 )為基礎,比較觀察經過「五一三」事件之後,華巫政治關係產生怎樣的變化,進而 檢討自建國以來,十八年間,華巫關係演化的經過及原因。
2

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七∼一九七五)

楊建成, YANG, JIA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主題是討論馬來西亞自獨立建國以來(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五年),在西馬 來西亞(馬來亞半島)地區兩大種族─華人與馬來人之間政治關係的演化情形。 我們選擇獨立建國(一九五七年)作研究的期限的起點,其理由是:一九五七年馬來 亞聯合邦制憲獨立由殖民地蛻變成主權國家,當地的居民由殖民政權下的屬民(subje cts)躍身為主權國家的公民(citizens)。因此,我們把一九五七年獨立憲法作為基準 點,來檢討十八年來西馬地區華巫兩族居民,如何以公民的身份來分享這個國家的政 治權力。 西馬地區除了人數相當的華巫兩族(華人約佔百分之三十七、馬來人約佔百分之四十 九)之外,尚有佔全人口百分之十左右的印度人,及少量的他種人,本論文為了突出 華人和馬來人的關係,在許多地方都忽略了印度人和他種人的表現和動態,這樣是會 影響到研究結果的。但是,這是由於資料來源的限制,使筆者不得不作這種抉擇。 馬來亞的多元社會有兩種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這是一個以華人與馬來人為多數種 族兩極化的多元社會,這兩大種族各有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及社會制度,兩者之間極 端缺乏共同性,很難進行種族同化與融合。第二,這是一個自一九三○年之後逐漸穩 定成形的多元社會,土生的移民後代大量出現,據一九七四年統計所顯示的人口特徵 是馬來西亞(包括東馬西馬)社會全人口百分六十四是二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非 常年輕的社會,也可說是精力充沛變化潛能鉅大的社會。 華人和馬來人的政治關係是本論文的主題。本論文中所指涉的政治關係是包括華巫兩 族在政治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交往、競爭和衝突。 本論文的章節安排是參考K. J. Ratnam一九六五年出版的「馬來亞的社群主義與政治 過程」(Communalism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Malaya) 的章節而確定。這本 書是早期研究馬來亞獨立後種族政治關係的重要書籍之一。這本書把華巫之間政治地 位的問題如憲制政府、公民權、馬來人特殊地位、華人合法權益列為專章討論,把政 治活動及選舉中華巫兩族的表現,作為觀察憲制內華巫合法競爭的依據,自一九六○ 年代末期起,西馬地區華巫之間產生一連串劇烈的政治爭端;如爭取華文官方語運動 ,李光耀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號召,及一九六九年「五一三」華巫種族血 流大衝突,使得華巫政治關係由和緩平靜變成激烈沸勝。一九七○年之後馬來西亞政 府採行修改憲法、新經濟政策、徹底馬來化教育制度,以及文化同化政策來重新安排 華巫政治關係。筆者試以Ratnam氏所論述的華巫政治關係(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五年 )為基礎,比較觀察經過「五一三」事件之後,華巫政治關係產生怎樣的變化,進而 檢討自建國以來,十八年間,華巫關係演化的經過及原因。 /

Page generated in 0.02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