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意公共性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性節目為例楊意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索民意的公共性與公眾意涵,亦即從公共/眾的角度探討民意的概念。此外,本文也將進一步地剖析媒體再現民意公共/眾的問題,並實際檢驗報紙民調報導與電視談話性節目再現民意及其公共性的真正意涵。
為了有效瞭解媒體再現民意的問題,本論文建構了觀察民意公共性的指標,並以此作為觀察分析報紙民調報導與電視談話性節目的依據。在報紙民調報導方面,本文採用了論述分析的方式檢驗報紙民調新聞再現民意的表現,並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三大報為分析對象。電視談話性節目方面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並選擇TVBS「2100全民開講」為研究對象。至於研究時間則區分為選舉期間與非選舉期間。
本研究發現,不論是報紙民調新聞或是電視談話性節目,其所再現的民意公眾皆具有虛構/想像公眾、集體公眾、斷裂公眾的意涵。但民調報導則以統計數字建構了型式理性的公眾內涵,並以隱喻的論述方式轉喻了搖擺公眾成為民意公眾;談話性節目則利用公眾聲音建構了談話公眾的特色,而節目的內容型態也展現了非理性的情緒公眾意涵。民意公共場域方面,以上兩種媒體所呈現的公共領域皆具有政治領域的型態(民調報導議題與談話節目討論議題大部份皆以政治議題為主),而民意的批判公開性也轉變為媒體操縱公開性的意涵,甚至於談話性節目已成為代議政治政黨運作的公共場域,再次賦予了傳統代表公開性的重生機會。至於民意的批判與溝通意涵,報紙民調的固定量化報導型式並無法展現民意理性溝通與批判的精神;而談話性節目的談話論述充滿了二元對立、衝突以及戲劇化的效果,不但無法反映理性批判的本質,也使得溝通論證失去了民主論證的意涵。因此,本文認為現代民意經由媒體再現後,民意的公共/眾精神不再,只成為一種對實在主義的宣稱以及符號建構民意的概念。
關鍵詞:公共、公眾、民意、民意公共性、媒體再現、公開性、論證民主。
|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