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軍事院校政治教育課程之研究-軍隊與國家、軍隊與社會關係取向的內容分析 / The Orientation of Military & State and Military & Society: A Content Analysis to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s of Military Academies of R.O.C.

紀光陽, Chi Kuang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內容分析上是以Janowitz所提政治教育的三種信仰模式為依據,分析「軍隊與國家」、「軍隊與社會」,在「政治意識型態」、「愛國主義」、「公民意識」上所呈現出的關係。所以資料在立意取樣上必須能夠符合Janowitz的研究架構。而國防部在八十七年度所頒的「國軍軍事院校政治教育課程基準表」的教材中,許多科目在實際內容上偏向一般通識教育課程,較不符合本文的研究架構。 因此,本內容分析在資料的取樣上,是以國防部所頒十三門政治教育課程(國文、國際關係、中國現代史、國父思想、中華民國憲法、中國通史、法學緒論、人生哲學、共黨理論釋評、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國軍建軍思想)為母群體(popu1ation),再將課程內容依政治教育相關題材,分為四個指標(直接有關、間接有關、少許有關、毫無關係),給予不同的指數(如表1-1);之後則以Jonowitz所主張政冶教育的三個指標(政治意識型態、愛國主義、公民意識)為立意取樣的依據,來檢驗與政治教育「直接有關」的四門科目(國父思想、共黨理論釋評、民主憲政與政黨政冶、國軍建軍思想),我們發現「直接有關」的四門政治教育課程中只有國父思想、民主憲政與政黨政冶、國軍建軍思想三門科目,是符合Jonowitz提出政治教育的三個指標。因此,本研究最後是以Jonowitz的三個指標為架構,對國父思想、民主憲政與政黨政冶、國軍建軍思想三門科目做內容分析,來探討目前軍事院校政治教育課程中有關「軍隊與國家」、「軍隊與社會」所呈現的關係取向,此關係取向在「政治意識型態」、「愛國主義」、「公民意識」的優先順序為何?則是本內容文析探討的重點。 我國軍事院校政治教育課程之研究-「軍隊與國家」、「軍隊與社會」二者關係取向的內容分析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文獻分析 第三節、研究理論與研究假設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 第二節、資料選擇與類目分析單位建立 第三節、信度分析 第三章、國軍政治教育的功能與演變 第一節、政治教育的定義與緣起 第二節、國軍政治教育階段性作法 第三節、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國軍政治教育的改變 第四節、當前三軍六校政治教育與一般課程施教背景 第四章、國軍政治教育課程定量分析 第一節、「軍隊與國家」關係取向的定量分析 第二節、「軍隊與社會」關係取向的定量分析 第三節、權威類目、來源類目定量分析 第四節、綜合比較 第五章、國軍政治教育課程定質分析 第一節、「軍隊與國家」關係取向的類目分析 第二節、「軍隊與社會」關係取向的類目分析 第三節、「政治意識型態」、「愛國主義」、「公民責任」 三者內涵的綜合比較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研究結果 第二節、研究檢討與建議
2

組織變革與組織成員態度之研究─以軍事院校整併案為例

曹志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組織合併的過程中,不同組織文化的成員,對其原屬院校有深厚的情感認同,而其對原組織認同程度的高低,是否會影響對於組織合併的態度;以及哪些人口統計變項會影響組織成員對於原組織的認同;哪些人口統計變項可用來解釋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理解程度的差異,都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針對國軍六所軍校的教師及隊職官為調查對象,探討他們對於「軍官基礎院校調併專案」的相關態度,藉以提供專案推動者及國防部政策高層去消弭抗拒變革的力量,或規避變革過程中的不良影響;以及規劃未來新設「軍官大學」之組織系統、課程規劃與設計之參考,使院校調併專案能如期如質地順利達成組織變革預期的目標。 本研究問卷設計內容包括「原組織認同度」、「社會支配傾向」、「變革接受度」與「變革理解度」、以及「變革擬案偏好選擇」等變項,以Likert 6尺度來衡量,並以變異數分析(ANOVA)、多元迴歸分析以及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檢定。總計回收有效問卷202份,回收率達67.3%。 經分析有效樣本結果如下: (一)組織成員背景中,性別與校別對原組織認同程度關係不會產生差異;(二) 組織成員背景中,年資對組織變革理解程度的關係不會產生差異;(三) 組織成員中,不會因性別因素而產生變革接受程度的差異;(四)個人的原組織認同程度的高低,對個人在選擇生活教育方案時,不會造成影響,但對選擇學年教育方案時,原組織認同高者,會使個人傾向選擇多元化學年教育方案;(五)個人的組織變革理解程度的高低,對個人選擇生活教育與學年教育方案時,並不會造成影響。本研究建議:(一)加強溝通以化解變革阻力、(二)積極建構「新組織意象」的認同度、(三)重視領導軍官與專業軍官的學年教育差異性、(四)整合各校優點發展軍官大學的特色等。

Page generated in 0.03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