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結構型商品評價與分析--以逆浮動利率連結商品與匯率連結商品為例顏忠田, Yen, Chung-T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結構型理財商品的發行與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形下,本文以目前市場上已發行的利率連結商品與匯率連結商品為個案,進行評價與分析。在利率連結商品方面,以連結6個月美元LIBOR利率的「美元12個月期逆浮動利率連動債」為例,採用Brace, Gaterek and Musiela(1997)提出的LIBOR市場模型(又稱BGM模型),由市場觀察到的即期LIBOR利率與交換利率,求出遠期利率的起始值,並利用市場上利率上限選擇權(CAP)報價,校準遠期利率波動度結構,而遠期利率間的相關係數矩陣則以歷史資料來估計,然後以蒙地卡羅模擬法進行商品評價;在匯率連結商品方面,以連結日元兌澳元、英鎊、歐元匯率的「美元三個月期組合匯率理財專案」為例,採用Garman and Kohlhagen(1983)外匯選擇權的匯率動態過程,利用歷史資料求出各匯率變動率波動度以及各匯率間的相關係數矩陣,然後以蒙地卡羅模擬法進行商品評價。此外亦針對兩種商品的敏感性與避險參數作分析,最後分別由發行商與投資人的觀點,探討其發行與投資該商品的策略與風險所在。
|
2 |
結構型商品評價-以美元雙指標利率連動債與歐元逆浮動連動債為例謝明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採用BGM模型評價兩個配息型態不同的利率連結商品。利用BGM模型,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蒐集市場資料,即可描述LIBOR利率的期間結構。同時,對模型內遠期利率波動度與相關係數進行校準(Calibration),使評價更為正確。
而本文評價的第一個商品為「三年期美元每日計息雙指標利率連動債」,第二個商品則是「10年期歐元逆浮動連動債」。使用BGM模型,並透過最小平方蒙地卡羅模擬,考慮提前買回條款及計算各期的配息,分別求得兩個商品的合理價格並計算避險參數。此外,從發行商與投資人的角度,分別給予避險與投資建議。
關鍵字:利率連動債、每日計息、逆浮動、BGM模型、LIBOR Market Model、Least-Squares Monte Carlo
|
3 |
結構型金融商品之個案分析--一籃子信用連結債券與雪球式利率連結債券江姿瑩, Chiang,Tzu-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金融市場尚未發達的年代,利率常常被當作貨幣的價格看待,利率變動,投資人只能享受定存利率上升之外,很難有其他的獲利變化。不過這幾年來,好不容易金融市場開放,財政部、櫃檯買賣中心都分別開放金融機構取得「結構型商品」和「利率衍生性商品」的業務執照,許多銀行與券商立刻將兩者結合,推出連動利率之商品,總算替這些期盼已久的投資客開啟另一扇追求利潤的大門。此外,經過近30 年的發展,衍生產品市場正日益成為現代金融業的主流之一。雖然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衍生產品的交易與創新都僅限於市場性風險,然而,金融業面臨的風險之一是信用風險,卻未能在此領域大放光彩。不過,信用風險管理的新工具—信用衍生產品(Credit Derivative),已經慢慢蓬勃發展,因為大量需求而交易熱絡。1996 年,信用衍生產品交易額已達到400 億美元,日前則已超過1000 億美元。儘管目前信用衍生產品的交易量與一般的利率衍生產品交易量尚難並駕齊驅,但由於信用風險管理領域市場還是相當的開闊,相信在進入21 世紀之後,鼎盛時期之來臨並不遠矣,如同其他的衍生產品一樣,它將對未來金融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故本文運用Kijima and Muromachi(2000 ,KK)之模型,評價多標的的信用違約交換;同時利用Hull-and-White 之利率模型,評價逆浮動結構性債券,以解析解評價出合理價格;並以市場上已發行一籃子信用連動式債券與雪球式利率連動式債券為例,計算出合理價格,最後提出避險工具及探討,給予投資人明確的投資訊息,跳出資訊不對稱的空間;促成投資者與發行商雙贏的局面。
|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