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結構型商品之拆解、風險與報酬劉銘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結構型商品透過財務工程技術的包裝下,呈現愈來愈趨多樣化與複雜化,但投資人面對結構型商品大多一知半解,無法窺其堂奧。本研究乃針對目前銀行所發行連結利率、匯率、股價、商品等類型的結構型商品進行拆解,並分析其風險與報酬所在。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從前述個案分析中,發行機構每檔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低於1%,若每
月發行金額低於五百萬美元,勢必不敷成本。
二、發行機構的收益率視個案而不同,有時保本型商品的發行收益高於非保
本型商品,因此發行機構收益率高低與商品是否保本並無直接關聯。
三、愈富有的投資人反而對保本的重視程度愈高,將迫使發行機構拉長產品
的存續期間或僅以少數高利率的貨幣作為設計標的。
四、由於結構型商品具有容易被複製的特性,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下,將
壓縮發行機構的獲利空間,不利於該項業務之發展。
|
2 |
結構型金融商品之實例分析陳姝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櫃買中心自民國92年7月開放結構型商品業務以來,許多券商陸續推出各種不同的結構型商品,投資人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如何運用可取得的投資工具以滿足本身的投資需求?商品是否真的如同廣告上所說的高報酬?為了了解上述兩個問題,本文選取具代表性的一種股權連結商品:台証「六六大順」,和三種保本型商品:元大「節節勝利保本95%」、寶來「臥虎藏龍看空型」和統一「金價讚」,以回溯測試的方法,從投資人的角度分別對這些商品做分析,驗證其實際的獲利績效。
本研究發現,商品的實際報酬並不如預期的高,反應出投資人在選擇商品時,必須對標的資產未來的走勢有深入的研究,畢竟發行者在設計商品時,已估算過可能的風險、成本,及投資人可能的損失和利得。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結構型商品,投資人在購買前應完全了解商品的結構與特性,且投資人應有高報酬通常伴隨著高風險的觀念,如此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
3 |
台灣證券商發行衍生性商品稅賦處理方式的探討郭乃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結構型商品,這種風險介於固定收益證券和股票之間的產品,而股權衍生商品則如同融資券般的槓桿交易操作,確面臨無法確認的稅賦問題或類似交易確有稅賦差異問題。保本型結構型商品甫上市以來,便廣受投資人的青睞,不僅提供保障本金的需求,更賦予參與股市上漲的獲利。且自從2004年之後,隨著目前景氣逐步回升,股票市場也預期會跟著上揚,於是連結股權的結構型商品也不斷地被推出,而其所隱含選擇權逐漸以連動多資產和具有新奇路徑相依條款為主,而使得在評價上,我們所面對的是更複雜商品設計的問題,此外證券商經營之結構型商品與保險業的投資型保單、投信業的保本型基金、銀行業代銷由外國金融機構發行之海外連動債,都是固定收益商品加上選擇權結合而成之商品。但是投資型保單不必課稅,保本型基金為有價證券免課所得稅,海外連動債為境外所得也不必課稅,唯獨證券商發行之結構型商品對個人投資人按財產交易所得課稅,稅率可高達40%,相同的稅務處理方式也影響股權衍生性商品發展,形成產品性質相同稅負不同的不公平現象。統計資料顯示證券業與銀行保險業之承作金額差距懸殊,不但造成產業間的不公平競爭,也產生獎勵國外券商、抑制國內券商的現象,不利於我國金融人才的培育與金融產業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
因此不論對投資人或發行機構,只要提及投資與收益,勢必涉及課稅議題,其關乎交易成本、政府稅收、租稅公平、市場效率等問題。金融商品稅制是投資人選擇投資理財工具的重要考量,也對金融創新及經濟市場健全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租稅規範,應注重租稅公平、行政效率、適足稅收、降低投資意願扭曲、維持良好投資環境等面向。此外,由於稅務法令的制定或修正常常跟不上金融商品的發展速度,導致許多定義上與相關課稅規範上的不明確或形成「一商品、一稅制」,造成實務上產生許多窒礙難行的情況。種種問題使發行者及投資者有租稅規避的誘因,使租稅的中立與公平原則因而遭到破壞。
再來就美國與加拿大稅法都規定結構型商品的給付具有利息的性質。尤其加拿大結構型商品之投資人在到期交易完結或提早贖回之年度才列報課稅的規定,事實上與我國目前對個人投資者的課稅時點是完全相同的。若能參照美國、加拿大之稅制,按利息所得課稅並輔以20%稅率以下的分離課稅方式,不但能符合先進國家的所得認定方式,也能減輕證券商發行之結構型商品在租稅上的不利因素,進而有助於促進國內金融市場之發展以及我國證券人才之培育。
本論文主要貢獻可分為兩點:第一,瞭解衍生性商品課稅問題,來尋求解決之道。第二,本文還對國外相關產品課稅制度進行探討,來做為稅賦未來考量的參考。
|
4 |
金融商品所得課稅之研究 / Research of income taxe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黃盈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金融商品成長速度之快,課稅問題衍然成為重要課題之一。然而,金融商品發展快速、日新月異,不但越來越複雜,透明度也隨之下降,此方面有待主管機關儘速加以規範。由於金融商品種類眾多,其課稅方法亦因不同商品,而有不同之課稅方法,尤其近期相當興盛之結構型商品,其構成內容複雜,各國課稅方式不一,且我國課稅方式採接近於合一法仍存有一些問題,尤其不同發行商品之組成份子不同,如採同一課稅方法,自會有造成不公平之情事。
其次,證券交易所得是否課稅,以達到金融商品課稅課稅更公平之效果,也常為呼籲租稅改革者討論之課題;證券交易所得稅,我國除在民國78年短暫加以課稅,其餘多次曾經考量課稅,但都沒能付諸實施。惟衡諸實際情況,證券交易所得不課稅,確已產生許多問題,如透過虛設公司、資產證券化、在發放股利前出售,除息後再買回等,藉以規避證券交易所得課稅,造成租稅不公平及阻礙市場正常發展等問題。雖然以往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均未成功,若能解決課稅爭議及課稅技術等問題,不必然永遠應給予免稅;且若干國家除香港、新加坡外,大部分皆對證券交易所得課稅,也值得參酌而思索合適之辦法,再一次探討其正確課稅之道。
因金融商品範圍甚廣,而其最受關注,複雜度也最高的,莫過於結構性商品與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兩問題,且受研究時間及範圍所限,本論文將以這兩項金融商品之課稅問題作探討。本研究第一章為緒論,探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及限制。第二章則依據結構型商品及證券交易所得稅之文獻作探討。第三章為結構型商品之探討。第四章則為我國證券交易所得稅之分析。第五章則根據全文作結論。
|
5 |
結構型商品之實務應用與分析 – 以S銀行為例 /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tructured products a case study of S Bank楊恭逸, Yang, Ku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financial structured products, and the marketing aspects in Taiwan market. In this paper, evidence from S Bank, I will study its market strategies and the performances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ed product.
A Structured Product also known as an Investment Deposit is linked with various underlying investment options to provide enhanced return potential. Under the structured products, there are a few alternatives available to the investors, Principal Guaranteed Structured Product and Yield Enhanced Structured Product.
A Principal Guaranteed Structured Product enables investors to enjoy 100% principal protection if held to maturity with investment tenor to earn higher potential returns than conventional time depos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linked assets.A Yield Enhanced Structured Product can offer the potential for a higher interest rate than available with other fixed term deposits. In compensation for the higher risks, due to being exposed to market risks, the returns are higher than the returns on normal deposits. The deposit will receive a higher rate of interest irrespective of what happens to the price movement of linked assets.
|
6 |
市場模型下評價目標利差型債券李岳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利用市場模型評價『利差型債券』,債券付息的方式是連結到30年期CMS及10年期CMS,目前在評價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市場模型最符合實務的需要,並利用市場上的資料來校準波動度結構及遠期利率之間的相關係數矩陣,再利用蒙地卡羅法模擬出各期的遠期利率,再組合成契約需要的各期
CMS,就可模擬出債券的理論價格,而在模擬的過程中發現,當契約中轉換事件訂的越高,則發行商的利潤越低,訂的越低,發行商的利潤越高。
|
7 |
累計贖回固定期限交換利率票券與數據資產股權連動債券之分析謝曜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金融海嘯,讓投資人對衍生性商品避之惟恐不及。本文針對目前市面上相當普遍的商品進行評價,並對商品本身的特色、條款與風險,作逐項分析,希望可以讓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前,能獲得更完整的資訊。本文使用目前廣為實務界接受的BGM模型,文中詳細介紹參數校準之方法,並針對評價結果作分析與探討,最後討論投資人與發行商之風險與報酬。本文建議投資人在投資前必須考量到潛在的風險,評估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不能只是被前幾期的高票息吸引,而草率地投入資金購買結構商品。
|
8 |
結構型商品評價與分析郭繼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兩年來,全球經濟處於結構性的轉變,投資人已難單從定存與股票中獲得利潤。利率的持續低迷,也使得傳統固定收益工具的報酬率太低。在這種情況下,結構性債券漸成為投資人爭相追逐的熱門商品。在國內連動債券的熱賣,掀起了投資的風潮。但一般的投資大眾往往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因為銀行行員的推薦就任意的購買,卻不知風險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如同廣告上所說那樣高報酬。因此,本論文希望藉由簡單的介紹與說明,使投資人對連動式債券有初步的認識。另外從投資人的角度,藉由本論文對於保本型票券的分析,使投資人能夠更加了解投資保本型票券可能面臨的報酬與風險,避免投資人因為不了解保本型票券的特性而遭受損失,或是因為不了解可能的風險而降低投資保本型票券的意願。由發行商的角度,使發行商了解發行保本型票券產品條款的設計,如何針對投資者的需求,設計出吸引投資者前來投資的新金融商品並從中獲取合理利潤,並且分析可能的風險與可行的避險方式,確保發行商的獲利。
|
9 |
路徑相依及區間回顧型之新台幣結構型金融商品評價與分析杜芳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以新台幣計價的結構性商品為主題,希望藉由對於此類商品的分析,讓投資人更加了解投資結構型商品所會面臨到的報酬及風險,並以兩個市場上已發行的產品為實證,推導出該結構性商品的價格、避險方式、發行商的風險及投資人的投資策略。藉由對於結構型商品的實證研究分析,使我們可以更清楚認知其風險所在與金融商品設計所需注意的地方。
隨著低利率時代的來臨,投資人無法再從定存及證券中獲得高報酬率,銀行也愈來愈不願接受投資者的大額存款。銀行及券商所推出的結構型商品,不只強調保本或高收益的特性來吸引大眾,投資人亦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理財規劃與風險偏好程度來投資金融商品以擊敗銀行微薄的定存利率。然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最佳的投資策略為何?想要有高報酬,相對所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投資時應特別留意發行機構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市場利率風險等各項風險。因此希望藉由本論文的分析,使投資人更進一步了解結構型商品之特性及投資結構型商品所可能面臨到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提供發行商在發行結構型商品時可注意的要點,不但要能吸引投資人的目光,還要考慮發行的利潤及後續所面臨的風險。
|
10 |
結構型商品評價與分析--以逆浮動利率連結商品與匯率連結商品為例顏忠田, Yen, Chung-T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結構型理財商品的發行與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形下,本文以目前市場上已發行的利率連結商品與匯率連結商品為個案,進行評價與分析。在利率連結商品方面,以連結6個月美元LIBOR利率的「美元12個月期逆浮動利率連動債」為例,採用Brace, Gaterek and Musiela(1997)提出的LIBOR市場模型(又稱BGM模型),由市場觀察到的即期LIBOR利率與交換利率,求出遠期利率的起始值,並利用市場上利率上限選擇權(CAP)報價,校準遠期利率波動度結構,而遠期利率間的相關係數矩陣則以歷史資料來估計,然後以蒙地卡羅模擬法進行商品評價;在匯率連結商品方面,以連結日元兌澳元、英鎊、歐元匯率的「美元三個月期組合匯率理財專案」為例,採用Garman and Kohlhagen(1983)外匯選擇權的匯率動態過程,利用歷史資料求出各匯率變動率波動度以及各匯率間的相關係數矩陣,然後以蒙地卡羅模擬法進行商品評價。此外亦針對兩種商品的敏感性與避險參數作分析,最後分別由發行商與投資人的觀點,探討其發行與投資該商品的策略與風險所在。
|
Page generated in 0.02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