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銀行管理會計之研究姚秋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銀行業會計制度,係各業會計制度發端最早,且最具規模者,然,如今各業會計制度早已進入成本會計領域,且已重視管理會計方法之導入,唯獨銀行業,不但末能重視透過計數加強管理之管理會計領域,甚至「重營業,輕會計」之陳舊觀念,依然存在,實為可惜。考其主因,除國內銀行界業務範圍及利率,受中央銀行嚴格控制外,較具規模之銀行,大多為公營,實為最大原因。及至民國六十一年六月,行政院將院長接任視事後,深體時艱,勵精圖治,尤其對公營事業企業化之鼓吹,更不遺餘力,同年八月,即訂頒國、省營事業經營改進方案,明定公營事業企業化之具體方法,包括公營銀行用人費率制度之訂頒實施,是為公營銀行企業化最大之原動力;喚起了銀行企業化之覺醒,而銀行如欲走向企業化,非重視管理會計實不為功也,此乃啟發筆者撰述本論文之動機。
本文共分七章,三十三節。第一章導論:陳述銀行之特性、介紹銀行管理會計之意義及其發展之可能性。第二章:敘述銀行管理會計之執行機構、及其操作原則。第三章至第六章係本文之重心;第三章闡述銀行管理會計實施之前導資料—經營統計:包括統計方法及其應用之介紹。第四章:論述銀行成本計算之意義及其計算方法。第五章:陳述各項經營比較方法及其功用。第六章:殿以銀行管理會計之具體實施方法-預算控制:包括各種預算之編制程序、方法及其執行考核方法。第七章殿以結論。
本論文之撰述,承蒙 金師克和教授及會計名學者 許華振先生悉心指教,多所匡正,得以順利完成,謹此致最大之謝忱。唯筆者才疏學淺,根基容有末固,所述難免掛一漏萬,尚祈各界先進賢達,不吝指正是幸。
|
2 |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與台灣之實證研究謝玉玲, XIE, Y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緒論,闡述本論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在於銀行與一國的經濟有相當密利的
關係,而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行為,則關係著一銀行的收益性、風險性與流動性,亦
即關係著銀行經營的成敗,故對於銀行資產管理行為有以研究易必要與價值。第二章
則是銀行資產管理理論的概述,將各學者的論點做一綜合性的敘述。第三章則是建立
銀行資產管理的實證模型,並進而以台灣商業銀行之實際資料,加以實證分析研究。
第四章則為結論。
|
3 |
從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分析台資銀行之進入模式 / The Strategy of Taiwan Banks Entering Mainland China deriv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昌奕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中國銀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目前外資銀行在大陸扮演的角色,能讓讀者對於未來台資銀行的發展策略有更深入了解。加入WTO之後,中國銀行業正值開放之際,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著既是競爭亦是合作的微妙關係。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儘管佔有中國98%的市場、分行據點多且廣、客戶資源豐富的優勢,但在服務理念和業務品種等各方面落後於外資銀行。至於外資銀行方面,雖在2006年年底已實施國民待遇,可擺脫原有的諸多限制。但與中資銀行相比,其市場佔有率仍相當低,唯有透過合作以及參股併購等方式才能讓本身快速成長。
甫於2006年底中國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大幅放寬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推廣的限制,並提升參股國有銀行所能持有的股份,在在顯示出中國方面金融改革的企圖心。此舉不僅屢行中國身為WTO會員國的義務,同時也為其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經濟注入一只強心針,須知金融活動為自由資本社會中一切經濟行為的泉源,至於中國在推動經濟資本化的過程中,對於原有社會主義意識的衝擊則不在本文的討論之中。
據台灣官方統計,目前台商投資中國大陸已逾580億美元,此一數據尚不包括經由第三地子公司進入中國的資金。大批原有本地客戶的西進,使得台資銀行不得不將前往中國提供台商資金需求視為業務發展的重大策略,但礙於兩岸政治長久以來經常處於高度緊張之下,連帶讓台資銀行登陸的過程比國際性外資銀行更加艱辛,同時充滿不確定性。
本文由外資銀行在大陸的發展歷程及現況為起點,探討大陸當局近期的政策動向及措施,並分析WTO 及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兩岸金融互動的影響,歸結出台資銀行赴大陸設立據點的三種可行模式:(1)獨自設立分支據點。(2)結合外資銀行登陸。(3)參股或併購中資銀行。
本研究期能作一法規與經濟兩層面的交錯分析研究,俾使國內銀行業在面對全球競爭的衝擊與所處政經環境的變動下,能掌握更多規劃模式與思考。除了探討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經營之策略分析外,也期待兩岸氣氛和諧發展,繼續推動經濟等各方面互惠政策,締造雙贏局面。
|
Page generated in 0.01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