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2
  • Tagged with
  • 5
  • 5
  • 5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陳獨秀與中國托派

黃健夫, HUANG, JIAN-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旨在論述陳獨秀被中國共產黨開除黨籍後,如何轉向共產黨的反對派--托派 ,以及陳氏與托派之關係,並以托派在中國的發展為輔助,著重論述陳氏政治生涯後 期政治思想之演變,最後則以陳氏一生從事政治活動之意義所在為結論。全文共一冊 ,分七章十二節,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導言。主要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論述中國托派產生的背景。 第三章陳獨秀與托派的結合,分兩節敘述陳氏失勢後與共黨中央的意見紛爭,以及被 開除黨籍後轉向托派的過程。 第四章中國托派的發展及其政治主張,分三節敘述中國托派早期的四個小組織,陳獨 秀如何努力於四個組織的統一,以及統一後的托派的政治主張。 第五章陳獨秀被捕與托派的沒落,敘述陳氏被捕之經過與其影響及托派迅速沒落之原 因。 第六章陳獨秀出獄後與托派的關係,敘述陳氏出獄後對托派的態度,並論述當時之「 托匪漢奸」事件,最後則論及陳氏出獄後政治思想的轉變及其意義。 第七章結論,陳獨秀是一個歷史人物,對於歷史人物不論其在政治上所扮演的是何種 角色,研究他的歷史,所應採取的是客觀的態度,本文所做的即是期望以客觀的態度 ,摒除意識型態上分歧的限制,對一個歷史人物後期的政治活動做一客觀的論述。
2

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 一八七九-一九一五. / 陳獨秀 / Xin wen hua yun dong qian de Chen Duxiu: yi ba qi jiu-yi jiu yi wu. / Chen Duxiu

January 1975 (has links)
撰者陳萬雄. / 論文(碩士)--香港中文大學,1975? / 參考文獻 (leaves 401-435). / zhuan zhe Chen Wanxiong. / Lun wen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1975?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401-435). / 目 錄 / 引言 --- p.1-6 / Chapter (一) --- 陳獨秀之青少年時代及其教育 --- p.7-77 / Chapter (二) --- 陳獨秀在辛亥革命前期的活動(1902-1907)(上) --- p.78-180 / Chapter (三) --- 陳獨秀在辛亥革命前期的活動(1902-1907)(下) --- p.181-253 / Chapter (四) --- 陳獨秀在辛亥革命後期的活動(1927-1905) --- p.254-304 / Chapter (五) --- 新文化運動前陳獨秀的思想 --- p.305-374 / Chapter (六) --- 餘論 --- p.375-400 / 徵引書目 --- p.401-435
3

陳獨秀之政治思想

王丰, WANG,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九世紀「廿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份子,感受到歷來最鉅大的變遷衝擊,當時的中國 知識精英,在面臨這一空前變局時,莫不亟思改弦更張,以因應此一大勢之趨,陳獨 秀正是廿世紀初葉以降,一個堅持全盤變革的知識精英典型,他的求變心切及流於偏 頗,無可避免地陶染了濃厚的時代悲劇色彩。 陳獨秀的反傳統主義,基本上是受到當代保守主義萎縮、軟弱的消極鼓舞,加之,西 方思潮及馬列主義先後提供他建構其反傳統意識型態的素材,使他在客觀上完成了理 論的建構,這也就是陳獨秀等人領導民初思想革命的背景輪廓。 本論文嚐試抽取陳獨秀的政治思想,就其各個時期的發展,作一全面的觀察,並進而 由此一「微觀」的研究標的中,進一步總結至他「巨觀」層面的整體意義。 本論文共有八章廿九節,分別是﹕ 第一章、陳獨秀早期思想塑型 第二章、西方思想衝擊(上) 第三章、西方思想衝擊(下) 第四章、中共成立初期的陳獨秀 第五章、清黨前陳獨秀思想 第六章、被開除黨籍及建立反對派勢力 第七章、晚年政治思想 第八章、綜論陳獨秀各時期的思想變遷
4

馬克斯主義在中國之出現. / Makesi zhu yi zai Zhongguo zhi chu xian.

January 1974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96-205).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Chapter 一、 --- 序言 --- p.1 / Chapter 1.1 --- 意識形態的符号夲盾 --- p.2 / Chapter 1.2 --- 意識形態的下層建築 --- p.15 / Chapter 1.3 --- 意識形態的移植 --- p.20 / Chapter 1.4 --- 本文的问題 --- p.26 / Chapter 二、 --- 二十世紀早期知識分子的知識承继 --- p.31 / Chapter 2.1 --- 民族主義 --- p.37 / Chapter 2.2 --- 改良主義 --- p.40 / Chapter 2.3 --- 西化主義 --- p.47 / Chapter 三、 --- 馬克思主義的形成 / Chapter 一、 --- 陳独秀的思想的轉变 --- p.64 / Chapter 3.1 --- 青年的陳独秀 --- p.68 / Chapter 3.2 --- 新青年的时期 --- p.71 / Chapter 3.3 --- 陳独秀的轉向 --- p.83 / Chapter 3.4 --- 陳独秀作為一个馬克思主義者 --- p.90 / Chapter 四、 --- 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 / Chapter 二、 --- 李大釗的思想的轉变 --- p.101 / Chapter 4.1 --- 年青时代的李大釗 --- p.102 / Chapter 4.2 --- 李大釗回中國 --- p.108 / Chapter 4.3 --- 轉变期的李大釗 --- p.118 / Chapter 4.4 --- 李大釗作為馬克思主乂者 --- p.103 / Chapter 五、 --- 中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根源 --- p.141 / Chapter 5.1 --- 社會地位 --- p.142 / Chapter 5.2 --- 反孔運動 --- p.146 / Chapter 5.3 --- 巴黎和会 --- p.151 / Chapter 5.4 --- 俄國革命 --- p.156 / Chapter 六、 --- 結論 --- p.181 / 參考書目 --- p.196
5

陳獨秀民主思想研究 / The Democratic Thought of Ch'en Tu-Shiu

陳政如, Chen, Che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研究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政治現代化-即「民主代」-在思想面的問題。其中陳獨秀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以陳獨秀的思想為主軸,進而闡釋其思想在整個中國當代民主思想中的時代性及對現代可能的啟示。全文共六章,分別論述如下:第一章導論:簡述研究旨趣,並概述西方民主發展至今的兩大類型,及中國自晚清接觸民主概念以來對民主的基本認識。第二章思想淵源:闡釋陳獨秀思想的時代性與繼承性。透過這個面象,尋找陳獨秀乃至中國近代民主運動底層的根源及內在邏輯。第三章自由主義民主:以西方自由主義的幾個核心概念衡量陳獨秀自由主義思想的內涵,並力圖尋出其根本問題與此問題在近代中國的普遍性。第四章社會主義民主:首先探尋陳獨秀由西方自由主義轉向共產主義的根本因素;次以馬、列之別分析陳獨秀社會主義思想的民主與非民主性;最重要的,力陳陳獨秀晚年思想的社會主義傾向,希望澄清過去將陳獨秀晚年視為「回歸」西方民主的觀點。第五章中國民主化的途徑:陳述陳獨秀三個時期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意見,並試圖找出其中問題及失敗原因。第六章結論:陳獨秀民主思想不僅非如表面所呈顯的斷裂,透過對其思想深層理路的分析,陳獨秀思想實具有相當的一貫性、時代性、以及繼承性,時代危機和中國傳統因子事實上都左右了他的民主思想。這一點,仍值得世人深思。

Page generated in 0.02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