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4
  • 33
  • 7
  • 1
  • Tagged with
  • 41
  • 41
  • 41
  • 41
  • 17
  • 16
  • 16
  • 14
  • 13
  • 12
  • 12
  • 11
  • 10
  • 9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自利利他〉的自由主義:高一涵政治思想研究

趙席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藉探討一位清末民初時代下,少數政治學專科出身,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高一涵的政治思想,探求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自由主義的思想在中國上世紀的重要主張,與中國現代化的連動關係。在五四運動前這是許多先進知識分子的追求,尤其「民權」與「個人」曾凌駕於國家之上,冀圖解放傳統束縛下的中國人,成為像西方先進國家的「人」。第二、五四之後,隨著國際局勢與國內狀況惡化,「群」與「己」比重的分歧日甚,激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漸漸躍升為主流,革命與改革主張的衝突也日益擴大,信仰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又如何因應?第三、自由主義在中國上世紀「現代化」的過程中,似已完全失敗,檢討這段經驗與歷程時,是否有足以再省思的地方? 高一涵政治思想的特點,反映當時許多自由派學者的共通處,但他也有自己較特出的提倡「自利利他」的自由主義。他不止引介西方政治思想與理論,發表在新思潮刊物上,他也親身參與重大論爭,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聯省自治」(聯邦論)的爭議等。即使身歷五四運動的衝擊,他也只是略作修正,並沒有像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轉向激進共產主義路線。政治問題上,他仍是以英美式民主自由政治為理想。經濟問題,他則一貫主張溫和社會主義路線的平均思想,希望做到富與均的平衡,而非是純粹英美式資本主義。毫無疑義他的思想是趨近調適路線而非激進轉化型,是屬「中國式」自由主義的一員。高一涵政治思想的演變與最後去留抉擇,都反映那時期的知識分子,在面對改革與革命兩種思維上的衝突與矛盾,也正呼應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終極差異。 關鍵詞:高一涵、自由主義、現代化、自利利他、中國式自由主義
2

自由主義之正義與平等理論--其思想發展軌跡初探

蔡錫清, Tsai, Hsi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代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政治社會思想家竭盡心智所追求的不外乎自由與平等兩大核心價值。自由主義作為西方世界思想的主流,有其悠久的歷史與傳統,面臨時代的演進和環境變遷的挑戰,自由主義思想迄今雖然屹立不搖,但是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可以發現歷代的自由主義思想家,也針對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嘗試著作出新的詮釋,以讓自由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依然能夠對新的時代發揮引導的作用。 一九九○年代以來,以經濟自由主義為主導力量的全球化浪潮席捲全世界,經貿自由化發展的結果,卻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懸殊之「M型社會」的來臨。當社會正義與公平再度成為普遍關注的嚴肅課題之時,自由主義對於平等的價值究竟抱持何種觀點,乃成為亟待釐清之焦點。本研究依循近代自由主義思想之歷史沿革,探索古典自由主義以及功利主義之平等觀點。 觀照古典自由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平等思想之後,本研究簡要地引述當代自由主義式平等主義思想家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以及另一位自由主義大師德沃金的平等理論概念,以揭示其公平正義原則與平等理念所啟發的道德價值,對於國家社會努力方向的指引。 從自由主義平等思想之演變,吾人可以清晰地發現:沒有平等作為基礎的自由,很可能徒擁高貴之名,卻產生卑劣之結果。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時代,對處於歷史關鍵十字路口的台灣而言,既有危機也是難得的契機。在追求個人自由與國家經濟成長的同時,唯有兼顧社會公平並且給予全體國民平等的關注與尊重,作為一個世代相繼的社會合作體系,人民的安居樂業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實現的可能。
3

人民幣匯率政策之研析─重商主義vs自由主義 / An analysis of RMB exchange rate's policy--Mercantilism vs. Liberalism

吳燕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各國經濟正當逐漸從國際金融危機中甦醒之時,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當前全球熱烈討論的議題。人民幣匯率爭議應避免掀起貿易保護戰,如果各國各自祭出報復手段,形成變相的保護主義,很可能重創全球復甦中的經濟景氣。西方各國秉持著自由主義精神希望中國不僅能夠盡快完善匯率體制,最重要的是希望讓人民幣有更大的浮動。但中國為了保護國內經濟以及千家企業,人民幣絕不大幅升值,以避免重蹈當年「廣場協議」的慘痛經驗。但隨著中國對外順差愈來愈大,累積外匯存底節節高升,因此國際強大壓力下,中國亦不得不調整其外匯政策已對國際釋出善意。中美匯率問題必須避免變成一場大戰,雙方如果各自祭出報復手段,形成變相的保護主義,很可能重創全球復甦中的經濟景氣。本文藉由分析中國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以了解相關策略與政策工具的意涵與執行成效,政府與市場力量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搭配,全球政經結構中權力地位的互動與配置。筆者在本論文中以重商主義與自由主義作為論述起點,嘗試透過理論的辯證與檢驗,對照實際情況的發展,分析人民幣匯率問題因應策略的意涵與成效,並試圖為中國尋找一個較佳的策略方向來處理當前以及未來可能的種種問題,以提供相關研究者一個思考方向。
4

南韓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從金大中到盧武鉉-新自由主義理論之分析(1998年-2008年) / Kim, Dae-Jung and Roh, Moo-Hyun Government'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oliberalism

洪詩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回顧南韓歷史,自 1948 年建國以來,南韓一直都是保守派執政。在面對國 家分裂的處境時,保守派政府之施政方向是將北韓視為首要敵人,目的在於併吞 北韓並且統一朝鮮半島。進入 1970 年代後,隨著美蘇和解、中國與美國關係邁 向正常化等時代巨變,南韓政府意識到美國支持必然不復以往,必須隨之調整對 北韓以及對共產國家的對立態度。朴正熙政府透過紅十字會終於開啟與北韓間對 話協商,盧泰愚推動北方政策,致力與共產國家改善關係,拓展經貿往來。南北 韓也透過紅十字會會談、總理會談開始交流。雖然兩韓互動逐漸活絡,南韓政府 仍以併吞北韓、統一韓國為其政策思想。 1998 年金大中當選總統,他不僅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自由派的總統就任,也 代表南韓之北韓政策出現大幅度改變。1990 年德國統一,許多問題與代價逐漸 浮現。如收入、文化與生活型態的落差。這也使得南韓對於兩韓統一秉持較為實 際的態度,至少在經濟方面應該先採取漸進式的整合。金大中提出「陽光政策」 的交往政策路線,對北韓政策上帶來激烈的改變,因為它打破了半世紀以來的南 韓對北韓的對峙狀態。陽光政策的目標是追求和平共存、緩和兩韓的緊張局勢。 而繼任的盧武鉉政府則延續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提出「和平與繁榮政策」,在前 任政府的基礎上深化兩韓交往。兩任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和解政策,扭轉了「對 抗北韓」的政策方向,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和平、和解與合作來改善南北韓關係, 具有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 本論文從新自由主義理論中的「國際制度」與「互賴」的觀點分析金大中與 盧武鉉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政策。金大中與盧武鉉政府著眼於兩韓共同利益,透 過兩韓關係制度化以促進溝通與合作、降低軍事緊張;藉由經貿互賴關係之深化 以增進互信。兩人在任內積極拓展人道、政治、軍事領域的對話;推動金剛山觀 光、開城工業園區以及京義線鐵路等各項經濟合作計畫;更在 2000 年以及 2007 推動兩次南北高峰會,促成兩韓領導人的直接會面。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將兩 韓關係從保守推向開放、從對立邁向和解。多領域的對話機制增進南北韓的相互 理解與互信;經濟合作計畫促進兩韓人員交流、加深兩韓經貿互賴關係,在降低 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減少兩韓衝突,以及促進兩韓關係的和解與合作方面,皆有 有正面的影響。
5

分断都市マニラにおける「公共性」の地層―生活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ーとしてのジープニー― / Deposition of “the Public” in Divided City, Manila: Jeepney as Vital Infrastructure

西尾, 善太 23 March 2021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3297号 / 地博第278号 / 新制||地||10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東南アジア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岡本 正明, 准教授 町北 朋洋, 教授 藤倉 達郎, 教授 小川 さや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6

イギリスのニューライト : 新自由主義と新保守主義 / イギリス ノ ニュー ライト : シン ジユウ シュギ ト シン ホシュ シュギ

二宮, 元, Ninomiya, Gen 30 November 2010 (has links)
博士(社会学) / 甲第600号 / 172p / 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一橋大学)
7

諾齊克政治哲學研究 /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Robert Nozick

沈中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代美國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 1938-2002)於1974年出版了《《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一書,全書從對個人道德權利的關注出發,論證了一個正當的國家必須建立在保障個人權利的基礎之上,而唯一能夠在道德上被證成的國家,乃是一種最低限度的國家(the minimal state)。本文旨在分析諾齊克於該書中對於個人權利、國家功能、價值選擇等等看法的適切性,並對其論證過程進行檢驗。   本論文主體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論述諾齊克對於個人權利的證成,包括以權利邊際限制的觀點來對康德的道德原則進行詮釋,以及個人權利體現於財產權而產生的賦予權利理論,特別是其根據洛克的但書所建立起來的財產獲取觀點,筆者提出了若干質疑;第二個部分則檢視了諾齊克所主張之最低限度國家如何在道德上得到證成,包括諾齊克對於無政府主義以及功能更多之國家理論的回應;第三個部分探討的是諾齊克所提出,以最低限度國家做為一種烏托邦架構的可行性,此種以國家價值中立論旨為核心的觀點,引發了關於公民認同的爭議,卻也展現了諾齊克對於個人權利至上性的關注。   身為承襲古典自由主義傳統的哲學家,諾齊克的政治哲學展現了對於個人權利的重視,同時也使得當代學界在探討其他議題的同時,不得不正視個人權利的概念。儘管諾齊克放任自由主義的立場實屬光譜之極端,然而對應到當今世界對於人權的普遍重視、以及市場經濟透過全球化所展現的活力,在在都顯示出諾齊克的觀點與當前時代的精神有著相當程度的吻合之處。
8

自由主義的アジア主義と日中関係 ― 新中国をめぐる犬養毅と孫文のアジア主義 ―

呉, 舒平 23 March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23658号 / 法博第278号 / 新制||法||17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奈良岡 聰智, 教授 中西 寛, 教授 唐渡 晃弘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

契約當事人地位對等原則

黃程貴, Huang, Cheng-G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九世紀時達到最高度發展之資本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系近代市民法之基石 ,極為崇尚個人人格及其尊嚴,認為個人意思具有絕大之權威,私人相互間生活關係 之形成係依據對私人人格及其尊嚴之尊重所導出之私法自治原則。並強調每一個個人 在社會上、經濟上及政治上均係自由且平等之社會單位,每個人均應且能照料自己之 福祉,並在追求自利之同時,亦無形地達成整個社會之和諧與繁榮。唯上述只係理論 上之假設,在社會生活現實中,各人之社會、經濟地位有強弱之分,且由于契約自由 極易與所有權、金錢債權相結合,有產者以其絕對之所有權為後盾,在實際上更鞏固 強者之地位,使和理論上之契約自由變成只是強者之專制自由、弱者之專制服從。針 對此一近代市民法之弊病,唯有重建真正的實質上之契約自由,亦即藉當事人間對抗 力量之建立,保障維護當事人間之對等地位,祇有如此方能真正達成自由且平等之社 會。 第一章導論性之探討係著重于近代私法之制定歷史及其社會模式之變遷,並肯定當事 人地位對等原則係將來立法上所必然之趨勢。 第二章建立契約當事人對抗平等之必要,係分別由經濟、政治背景及私法上之相應的 革新三方面來探討當事人對抗力量建立之必要怪並肯定當事人地位對等原則係法律政 策不可或缺之必要手段。 第三─五章等章係分別就勞工法、經濟法及消費者保護法三者討論此一原則之貫澈的 問題。 第六章結論係綜合上述各章之論述,就此一原則之所據的政策目的作一簡要之結論。
10

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研究

周禮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協(ASEAN)自1967年成立以來,即有其獨特的安全觀。根據東協曼谷宣言,東協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區域安全與穩定」,並透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科技等各個層面的合作,達成未來形成共同體意識,而非透過組成軍事聯盟、以武力來解決彼此爭端。隨著「911事件」及「巴里島爆炸案」後,美國超強地位進一步向前推展,視東南亞為其全球反恐的第二戰場, 2001年東協與中共達成於10年內籌設雙邊「東協-中共自由貿易區」之協議,將成為涵蓋20億人口,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影響極為深遠。本文主旨在探討東協具備成為亞太政治大國的必要條件,善用集體安全合作機制,提高身價,主導議事,及積極從事經濟與安全區域整合,目前為何沒有達到維持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目的。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揭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探討及論文架構等。第二章為「東南亞概述」,從東南亞地緣政治及政經情勢變遷,經由區域主義的形成,探討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立與發展。第三章「東南亞區域安全」,探討東協如何藉由新自由主義之互賴理論推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合作,並揭櫫「綜合性安全」的觀念,使成員國之間擺脫安全困境加強各項安全合作,如何利用東協區域論壇 (ARF)為核心和載台,展開與外部大國之間的多邊安全對話,逐漸擺脫其邊陲的地位,進而維護東南亞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第四章「影響東南亞區域安全潛在的衝突熱點」,針對朝鮮半島、臺海兩岸及南中國海等問題,探討東協所主導東協區域論壇在亞太安全熱點的行為角色。第五章「未來的展望」,探討東南亞國家經由經濟區域整合,預定2020年前完成安全、經濟及社會文化的「東南亞共同體」的願景。第六章為結論。 近年來東協在區域整合的進展上頗有成果,2001年在汶萊的東協高峰會中,東南亞國家領袖與中共總理朱鎔基同意在2010年成立一個世界最大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2002年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東協高峰會中,討論加強東南亞地區經濟合作以及加快東協形成共同體的問題。而東協高峰會議後所舉行的東協十加三高峰會議中,東協和中共在柬埔寨簽署一項關於中國南海有爭議地區內避免衝突的劃時代協議「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會議中另一個重要的決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了「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正式啟動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在2003年10月份召開的巴里島高峰會,東協領導人共同簽署「巴里島協定Ⅱ」,追求政治、經濟、安全及社會文化整體化的「東南亞共同體」,東協為東南亞地區及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政治整合畫出美麗的藍圖。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