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6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地方自治與政治參與之研究

李子偉, LI,Z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當代民主理論當中,有關政治參與和公民參與訓練的問題。比較學者所 提出的理論及其爭論之重點,歸納、整理 中山先生的參與理論與地方自治主張,以 中山先生之觀點處理參與問題之爭論,並且根據臺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的經驗,與國 人的政治態度,參與行為,對中山先生的理論作初步的驗證。本文除緒言和結論外, 共分五章各章內容簡述如后: 第一章探討古典民主理論對政治參與的主張。首先釐清政治學者對政治參與一辭所賦 予之雙重意義,其次簡述盧梭、彌爾與杜威,關於大眾參與、代議制度、地方政府、 工業民主及公民參與訓練等主張,說明三者彼此之異同。第二章介紹當代民主理論者 的主張,包括修正理論與批評修正理論的幾位較著名學者,了解關於民主理論之參與 問題,其爭論何在。並且對目前受到廣泛討論的工業民主作為訓練公民參與之功能, 就其理論與實際情形予以討論。第三章歸納中山先生的參與理論,從民權、自由輿平 等諸概念討論參與之意義,以權能區分原則說明 中山先生對民主系統中,大眾與菁 英關係之看法,研討四項民權之意義與實施方式。第四章討論中山先生對地方自治作 為訓練公民參與能力及基層參與單位之主張,分別就參與訓練功能、地方自治實施階 段及實施內容予以說明。第五章根據臺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之經驗,與學者對國人政 治參與及政治態度之調查,從民主制度建立與運作之整體角度,初步驗證中山先生之 理論。
2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

陳儀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主義是近代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而 中山先生正是民主主義的信仰者和推動者,他一生中奔走革命四十年,主要目的就在造成中國的民主共和-並且是真民主、真共和;他深知中西國情之不同,及西方代議政治的缺陷,乃思求一套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民主制度;又因為他是一位革命家,不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要把理想付諸實現,因而「革命方略」便成為其民主理論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筆者就這樣以價值-制度-方略(途徑)來組成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 在尚未進入民主理論的本題之前,筆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說明其理論的淵源和背景,但不採「因襲」、「規撫」、「獨創」三者以分割每一部份思想的故習。因為 中山先生一生中有三十年的時間在外國,並且中學、大學受的教育是純西方式的,其民主理論之以歐美為主要淵源,是很自然的現象。當然他對傳統中國的政治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對當時的中國國情也有切實的瞭解,因此建構起來的民主理論與西方民主思想家的頗有不同。 關於民主思想的一般論題,筆者歸納為共和、權利、自由、平等四項,其申多拿梁啟超、盧梭、彌勒、嚴復等人的觀點來與 中山先生相比,以明其理論的由來、重點和時代性。關於制度一章,從中央到地方,從理論到現實,筆者不但用歷史的方法把他前後主張之不一致處說明清楚,並且把實際上可能發生的困難列舉出來,能解決則試為解決,不能解決亦不曲為辯護;因為政治制度不過是人類為達到某些目的的一些方法或工具,通常以適用(可行)與否作評判標準,但吾人亦深知他這樣設計之背後所代表的理想和意義,所以即使目前不可行,將來未必不可行。第五章是講民主化的途徑,也就是革命方略的問題,可以說是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比較特殊之處,從這□可以看出他不與真專制、假共和妥協的革命氣魄,無意中流露之對民主體認的深度,以及思以目的、手段互相保障的苦心。 綜觀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在制度方面頗富「唯理的(rational)」色彩,較少「經驗的(empirical)」意味,也許是革命家的性質使然;在一般論題方面,卻對放任的個人自由、假平等,天賦人權予以嚴厲的批評,可能部份是因為它們有礙於革命進行的緣故。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堅持革命的一面,應該也注意他在策略上的彈性運用,對現實的妥協,以及為中國創設一套屬於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制度的用心。這才算認識到一個整全的、活生生的 中山先生。
3

葛蘭西的霸權與民主理論

黃富國, HUANG,FU-G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是對葛蘭西對資本主義的社會作一分析, 并進而提出他對民主理論的詮釋。 資料來源以他的獄中札記, 另外配合他早期在新秩序團體所寫的文章為輔, 寫作順序 如下: 第一章概論, 談到有關整個論文的研究架構及葛蘭西的生平與著作。 第二章葛蘭西理論基礎, 包括批判經濟決定論, 批判馬克思主義中有關實證主義的論 點, 葛蘭西歸結本身理論在求主客合一的實踐。 第三章霸權理論, 由於崩潰理論與列寧主義無法分析及面對資本主義社會, 於是葛蘭 西辟出新的領域, 以詮釋市民社會與政治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 說明霸權內涵概念在 於同意, 并以義大利本身的具體實例來剝析布爾喬亞的形式霸權。 第四章民主理論, 有關人性潛能的闡明并尋求意識自覺以解放, 并將之落實於教育與 民主化的過程之中。 第五章結論, 有關葛蘭西的歷史地位, 包括其理論得失, 并說明他在政治社會化理論 中的現代意識。
4

馬來西亞聯盟與國陣政府聯合之研究

任怡心, REN, YI-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計七萬字,分六章。 本文企圖由協合式民主理論的角度來剖析馬來西亞聯盟與國陣政府聯合的性質。協合 式民主理論的精髓,是在分岐的社會中,藉著精英間彼此有意的聯合來達成社會穩定 的一種制度。而其維繫與否,最主要的則視精英間聯合的程度與能否有效處理群眾參 與所產生的政治壓力而定。基於此乃對章節作如下的安排:首先從事協合式民主理論 的介紹;再就當地多元社會的情形及形成原因作一探討;第三章則介紹聯盟與國陣的 歷史發展及其性質;第四、五兩章則進一步對限制性的政治參與及精英聯合的性質作 一剖析;最後則嘗試性的作一綜合評論。
5

公共參與對都市土地使用規劃之影響

王青河, WANG, GING-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約五萬字,分五章十七節。茲就各章內容做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表達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流程及研究範圍與內容。 第二章:文獻回顧,從土地所有權意識型態的演進、民主理論及規劃理論等三方面學 說及理論的探討,來說明公共參與之重要性與前瞻性。 第三章:公共參與實例之比較,扼要地介紹各先進國家規劃過程中公共參與的規範及 執行情況,並與國內之法律規範及執行情況做一比較。 第四章:我國公共參與之實證分析--以台北市為例,以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劃 處及都市計劃委員會彙總之人民建議案資料等,做實證分析,以了解其影響之型式與 程度。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6

陳獨秀民主思想研究 / The Democratic Thought of Ch'en Tu-Shiu

陳政如, Chen, Che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研究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政治現代化-即「民主代」-在思想面的問題。其中陳獨秀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以陳獨秀的思想為主軸,進而闡釋其思想在整個中國當代民主思想中的時代性及對現代可能的啟示。全文共六章,分別論述如下:第一章導論:簡述研究旨趣,並概述西方民主發展至今的兩大類型,及中國自晚清接觸民主概念以來對民主的基本認識。第二章思想淵源:闡釋陳獨秀思想的時代性與繼承性。透過這個面象,尋找陳獨秀乃至中國近代民主運動底層的根源及內在邏輯。第三章自由主義民主:以西方自由主義的幾個核心概念衡量陳獨秀自由主義思想的內涵,並力圖尋出其根本問題與此問題在近代中國的普遍性。第四章社會主義民主:首先探尋陳獨秀由西方自由主義轉向共產主義的根本因素;次以馬、列之別分析陳獨秀社會主義思想的民主與非民主性;最重要的,力陳陳獨秀晚年思想的社會主義傾向,希望澄清過去將陳獨秀晚年視為「回歸」西方民主的觀點。第五章中國民主化的途徑:陳述陳獨秀三個時期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意見,並試圖找出其中問題及失敗原因。第六章結論:陳獨秀民主思想不僅非如表面所呈顯的斷裂,透過對其思想深層理路的分析,陳獨秀思想實具有相當的一貫性、時代性、以及繼承性,時代危機和中國傳統因子事實上都左右了他的民主思想。這一點,仍值得世人深思。

Page generated in 0.02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