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0
  • 29
  • 1
  • 1
  • Tagged with
  • 31
  • 31
  • 31
  • 31
  • 15
  • 14
  • 10
  • 9
  • 9
  • 9
  • 8
  • 7
  • 7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地區山地人民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

劉古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省自實施地方自治,迄今已近三十年,有關公民政治參與活動,雖然先後已有不少學者專家、政府機關,從事該項研究,或專書分析,或專案報導。而山地人民政治參與之情形如何?獨乏人研究,本人在前校長李元簇先生及劉所長的提示與鼓勵下,乃欣然作此大膽之嚐試。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導論,敘述本文研究目的、範圍,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影響山地人民政治參與行為的幾個重要因素。第三章敘述山地選民的投票行為,旨在研究其特性,以及有別與其他地區之因素分析。第四章為出席村民大會之情形,分析山胞積極參與的態度和重視的程度。第五章為應考試,服公職,祇作現況之統計與報導。第六章結論,總結本文之各項發現,以及個人之觀點與問題的提出。 本文係以調查訪問法,搜集資料,經電腦分析統計後,製表百餘份,重要者均經採用附入各章,不重要者,特列入附錄,俾供參考。 本文自草擬研究計劃,決定研究綱目,一直到問卷設計,全文完成,承華師力進悉心指導,解疑啟思,行文教正,獲益良多,殊深感激。抽樣調查時,特別得到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董翔飛先生及花蓮縣政府主任秘書張文伯先生之協助,使調查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銘感之餘,謹此致謝。 最後,本文因受題旨之限制,不僅缺乏可資借鏡之章法,亦無足夠的資料與一定的寫作方法可資參考,復以寫作經驗有限,疏誤掛漏,在所難免,尚祈師長先進,有所教正。
2

我國之競選經費研究

洪志清, Hong, Zh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選擇是民主政治之基本要素,競選必須花費鉅額資金,由於金錢對選舉結果具有決定性之影響力,故規範競選經費已成為民主政治之重要課題。一般而言,規範競選經費之目的在於降低競選花費,減少政治腐敗,排除私人資金之過渡影響力,以及增加公民之政治參與。基於上述目的,一般民主國家常在公布帳目、限制損贈、限制支出與公費選舉四大方向上,採取不同之途徑以獲取上述目的。 由於競選經費對選舉具有重大影響力,本文將參考英、美各國有閞競選經費之規定,以及有關選經費之調查資料,分析與檢討我國有關競選經費之現狀與改進之道,其主要內容分述如下: 第壹章:緒論:包括金錢與政治、立法目的、立法途徑、兩種規範模型,以及我國之競選資金系統。 第貳章:經費的來源與支出:包括競選資金之流動過程,英、美有關捐贈與支出之具體規定,以及我國之現狀。 第參章:公布帳目:立法之目的與意義,英、美之規定,以及我國之現狀。 第肆章:公費選舉:詳述公費補助原則、補助類型,以及公費補助對政治系統之影響。 第伍章:經驗調查資料:包括次數分配與交叉分析。 第陸章:結論:敘述競選資金系統與憲法結構、政當制度之關係,並分析各種規範途徑之利弊得失,以及其對我國政治系統之影響。
3

暴力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

黃德福, Huang, De-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闡述當代暴力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澄清暴力的義涵;並說明進行本論文之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說明政治參與的角色及其義涵;並分析社會變遷與政治參與的關係,以及 政治參與與暴力的關係。 第三章 說明政治制度化的角色及其義涵;並分析社會變遷與政治制度化的關係, 以及政治制度化與暴力的關係。 第四章 進一步分析政治參與政治制度化兩者間的差距,與暴力的關係。 第五章 綜合本論文之研究發現,並檢討方法論上的得失,以為總結。 #2810308 #2810308
4

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第五屆女性立委為例

王名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第五屆女性立委為例 摘 要 在歷史的洪流中,女性長久在政治場域缺席,進入二十世紀之後,女權才逐漸受到重視。當今世界各國,除了北歐五國以及其他少數歐美國家之外,台灣女性參政表現相當的亮眼。在中央級民意代表選舉上,2001年第五屆女性立委選舉,首次達到五十位女性進入國會殿堂。愈來愈多的優秀女性投入政治領域,也代表著今後權力的分享與資源的分配,必定要顧及性別的均衡。 本研究旨在結合菁英理論、民主多元理論與女性主義的視角,來探究台灣女性菁英在當前政治環境的從政優勢為何,及獲得政治權力之女性是否仍會受到性別歧視。 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以及文獻分析法同時進行,透過文獻分析可以初步建構女性菁英的社會背景及參政行為模式,而深度訪談法,直接與女性政治菁英面對面訪談,一方面補書面資料之缺漏,一方面可瞭解女性從政者更為細膩之心境轉折。訪談對象為第五屆女性立委,受訪者共計17人。 根據文獻探討以及深度訪談的結果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本文從女性政治菁英的教育程度、家族、婚姻關係、政黨以及派系五個面向切入,發現教育程度對於從政女性是明顯加分因素;家族與婚姻對於從政女性來講,有時是參政的阻礙,但家人若擁有相當的政治資源,女性當選的機率便大大提升;政黨相互競爭,可增加女性選民的發聲能量,對提升女性地位有正向影響,但隨著選舉制度的改變,政黨在選戰的重要性大增,政黨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婦女相關政策,將有待觀察;以往,女性從政者多是在執政黨與地方派系協調下進入政治領域,較無個人意志,但研究發現女性政治菁英不僅能善加利用當地勢力增加自己勝選機會,甚至成為地方派系的領袖。總之,女性如欲踏入政治領域,依附男性價值的情形已大為減少,且多已具備相當的性別意識。 二、社會對女性的刻版印象,相當程度仍影響女性的從政意願。首先是家務的勞動,讓許多女性從政者深感疲憊;婦女組織在每一次選戰中的動員力量愈來愈受矚目,但現階段仍不足以支持一位立委進入國會殿堂;隨著SNTV制度的改變,女性如欲投入政治,將更依賴政黨的提名,但筆者檢視各政黨第六屆不分區提名名單,各政黨仍有待改進。 總而言之,與以往相比,女性紛紛在政治領域上展露頭角,從政模式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以台灣政治生態的演變來看,女性政治菁英與政黨的關係將愈加密切。
5

政治疏離感對民眾政治參與的影響

江文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台灣民眾的政治疏離感,並且,也將以民眾的人口學和相關政治態度等因素去分析,究竟是哪些民眾擁有較高的政治疏離感。此外,本文也將進一步的分析,民眾的政治疏離感對其政治參與有何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政治世代為第一代、外省籍、教育程度較低者、居住在北部的民眾、政治興趣(除了注意報紙新聞和關心選舉,此處的政治興趣包括注意電視新聞和討論選舉議題)和施政評價較低者(包括施政者評價、整體經濟和個人經濟評價)、偏泛藍和無政黨認同者、以及對兩岸問題為偏向統一的民眾,其政治疏離感顯著偏高。 之後,在民眾政治疏離感對其政治參與的影響方面,疏離型民眾參與慣常性政治參與的比例顯著偏低。至於在非慣常性政治參與方面,卡方獨立性檢定上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因此,無法說明疏離型民眾在非慣常性政治參與的比例是偏低。
6

應用集群分析於民眾政治關注程度之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on people's level of concern about political

陳詠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2016年總統選舉結果,此次選舉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僅66.27%的選舉人參與投票,此為台灣開放總統直選以來,投票率首度低於七成的總統選舉。有鑿於此,本研究將探討台灣民眾之政治參與行為,並分析各特性民眾之政治看法及傳播媒體使用情況,期盼能藉由研究結果改善民眾之政治參與度。 本研究針對全台民眾進行政治參與行為調查,採用「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一期第四次(2015):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其主要涵蓋「政治與公共事務傳播相關行為」、「政治與選舉意見、態度與認知」、「選舉與政治行為」等三大研究主題,並將各主題之相關題項整理後進行統計分析,藉由探索性資料分析、卡方獨立性檢定及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探討民眾之政治關注程度差異及不同政治關注程度者之特性,以下為此次研究之發現: 一、根據民眾之關心總統大選程度、觀看電視上選舉新聞頻率、觀看談話性政論節目頻率、觀看報紙上選舉新聞頻率、觀看網路上選舉新聞頻率、在網路上蒐尋選舉相關訊息頻率、和他人面對面/電話討論政治頻率及和他人網路上討論政治頻率,將受訪者分為三大集群,分別是「低度政治關注程度者」、「中度政治關注程度者」、「高度政治關注程度者」。 二、不同性別對於政治關注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年齡分層對於政治關注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教育程度對於政治關注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工作狀況對於政治關注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7

性別化的社會資本及其政治效果:以同鄉會為例

林珮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社會資本在政治的面向上,被認為負載有利於民主運作的功能,就個體層次來說,個人的政治興趣、對政治事務的瞭解、政治參與的技能,都可在社團參與過程中培養。但由性別的角度觀之,社會資本是否有助女性提升政治意識和參與,學界尚未有一致地見解。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以質性分析為主、量化分析為輔,探討台灣社會資本性別差異的現象、成因與政治影響,描繪兩性藉由社團獲取社會資本的過程,建構社會資本使用需求的類型與相對應的政治行為模式,試圖歸納出女性在父權體制下所發展出不同於男性的做政治模式,並尋找有利於女性突破參與困境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透過社團獲取社會資本的性別差異主要存在於參與量,參與類型的差異較小;性別角色分工的社會結構為侷限女性社會資本積累的主因。此外,不分男女,當個人產生發展與社交需求時,社會資本皆可轉化為政治資源以促進政治參與和涉入,而此需求由結構因素所決定:女性雖受到性別角色侷限,卻也藉由性別優勢突破困境,發展出屬於女性的做政治模式。 本研究在第一個部分討論台灣兩性藉由社團參與累積社會資本的樣貌與性別差異的成因。首先,藉由量化分析社團參與的性別差異,發現不同於其他國家,台灣兩性的社團參與量差異更甚類型差異;男性的社團參與量長期多於女性,類型的性別差異僅出現在「同鄉會、校友/同學、宗親會」這類基於初級關係所建立的社團;顯示台灣女性藉由社團參與積累社會資本的過程可能面臨著某些困境。進一步針對同鄉會進行深入訪談和參與觀察,發現造成性別差異的關鍵為性別角色分工的社會結構:一方面是公私分工使得女性缺乏進入社團的管道,女性勞動率雖於工業化後增加,家務責任卻未能減輕,公私雙重負擔剝奪女性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是社團結構越基於初級關係、政治性越高,越複製傳統的性別角色,女性的主體性被忽視且無法進入社團權力核心,獲取的社會資本因而受到侷限。 本研究的第二個部分首先回應女性的社會資本是否可轉化為政治參與和涉入的三種不同看法,並剖析影響女性社會資本轉化的因素。透過量化分析發現,有參與社團的兩性皆有較高的政治涉入和參與,但面向略有不同。本研究進一步以社會位置與主要生活圈建構社會資本使用的需求層次,並對應不同的政治行為 ,分為發展型、隨從型、冷漠型、度日型等四種類型。藉由質性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將社會資本用於政治場域有賴「發展」需求或「社交」需求的產生:社會位置越高並以公領域為生活圈者,為滿足發展需求以社會資本做為在政治場域尋求表現的資源,產生「發展型」的政治行為;社會位置較低並以公領域為生活圈者,社會資本用以滿足社交需求而成為主要政治動員的對象,屬於「隨從型」的政治行為。是故,本研究支持社會資本依需求可轉化為政治參與的「階段說」說法,但並非僅適用於女性,決定社會資本積累與轉化為不同層次政治表現的關鍵為社會位置、主要生活圈、性別角色分工、社團的政治性與性別階層化等結構因素。女性雖受到性別角色的多重制約,卻也藉由性別優勢發展出屬於女性的做政治模式,突破父權體制的限制,在選舉動員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廣義政治場域中有積極表現。最後,本研究依據社團參與、需求層次與對應的政治行為,提出女性社會資本的政治轉化階層,呈現女性藉由社團獲取社會資本與使用於政治的樣貌。
8

網路kuso的政治表達與參與: 2012年總統大選個案研究 / Political Express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Kuso on the Internet: A Case Study of Presentential Election for 2012 in Taiwan

王詣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12年總統大選為題材,針對大選期間以競選為主題的kuso文本,分析其好笑、搞怪的背後,創作者如何表達意見參與選舉。 作為網路新興的參與政治方式,本研究根據文獻發展13項指標,逐項分析文本。研究結果發現: Kuso常以擬仿方式增添新意批評原作,或加入各種元素拼湊呈現。競選類型kuso,以攻擊候選人內容最多,攻擊對象通常是競選連任候選人,其執政表現是常見的攻擊主題。其餘類型的排行為塑造候選人形象、反駁候選人與陳述選民需求等。當作品訴求「改變」,多為要求執政者下台,換人做做看。作品中顛覆權力的方式多變俗語言是常見的拆解權力方式,但並非固定作法。創作者的「發聲」以抱怨為主,抱怨但期待回應者較少。尤其,作者駁斥競選連任候選人時往往過於簡略與情緒,理由不充份或流於個人好惡,這些都削弱反對的力度,難以強而有力的反對權力。
9

臺灣女性菁英的政治參與-以蔡英文為例 / A Study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Female Elites in Taiwan: the case of Tsai Ing-wen

陳貴琳, Chen, Kuei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成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帶動女性在缺席以久的政治場域上的出現和積極參與。從1960年斯里蘭卡誕生第一位民選女性總理開始,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出現女性領導人。台灣於1996年首度舉行總統直選,2016年選出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這樣的發展對台灣的性別平權有重大意義。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來分析,蔡英文身為一位女性在台灣的脈絡下成為首位女性國家領導人的條件;研究結果發現,政治機會、社會文化與個人資本是女性從政的重要條件。豐沛的個人資本奠定蔡英文政治參與的基礎,也是她進入合格人才庫及參選人才庫的要件;其次,即使具有高教育程度與專業經歷等條件,蔡英文的出場一開始仍然受到「男性不在場」的性別框架限制,但政治機會的出現與把握是她能夠突破參選人才庫的天花板成為民進黨內最高權力者的主因;最後,台灣社會性別文化由排斥女性參政逐漸轉變為鼓勵女性參政甚至欣賞女性政治菁英特質,也成為蔡英文當選總統的重要脈絡條件。本研究最後認為,以蔡英文為個案來探討台灣女性菁英的政治參與的重要意義在於進一步觀察,蔡英文成為首位女性國家領導人是否有助於提升台灣社會整體性別意識、改變父權的社會結構與文化,最終達成多數甚至全體台灣女性的解放。 /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trend of democracy, women appear to be more active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and public sphere where they have been absent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election of the first ever female national leader in Sri Lanka in 1960, we have seen more democratically-elected female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held its first direct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1996, and elected it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Tsai Ing-wen in 2016. This is certainly a notable achievement as far as the pursuit of gender equality in Taiwan is concern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and using Tsai Ing-wen as its case,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s, institutional as well as cultural, conducive to political empowerment and participation of female elites in the context of Taiwan. It is found that political opportunity, women-friendly culture, and personal capital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 of women in politics. In the case of Tsai, abundant personal capital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 and in party politics. Which helps her enter ‘the pools of eligibles and of candidates.’ Despite the various forms of capital Tsai has enjoyed,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were only available for Tsai when “male are absent” specifically within her party,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n emerging more women-friendly culture among the society in Taiwan also contributes to Tsai’s success in politic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ontribution and value of studying the case of Tsai to discuss the elite women '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aiwan lie in first, exploring the conditions that help female elites break the glass ceiling in traditionally male-dominate field of politics; and secondly, emphasizing that the election of Tsai as Taiwan’s first ever female president will only be truly meaningful for the pursuit of gender equality when the society’s gender consciousness is enhanced, patriarch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changed, and most if not all women liberated.
10

地方自治與政治參與之研究

李子偉, LI,Z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當代民主理論當中,有關政治參與和公民參與訓練的問題。比較學者所 提出的理論及其爭論之重點,歸納、整理 中山先生的參與理論與地方自治主張,以 中山先生之觀點處理參與問題之爭論,並且根據臺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的經驗,與國 人的政治態度,參與行為,對中山先生的理論作初步的驗證。本文除緒言和結論外, 共分五章各章內容簡述如后: 第一章探討古典民主理論對政治參與的主張。首先釐清政治學者對政治參與一辭所賦 予之雙重意義,其次簡述盧梭、彌爾與杜威,關於大眾參與、代議制度、地方政府、 工業民主及公民參與訓練等主張,說明三者彼此之異同。第二章介紹當代民主理論者 的主張,包括修正理論與批評修正理論的幾位較著名學者,了解關於民主理論之參與 問題,其爭論何在。並且對目前受到廣泛討論的工業民主作為訓練公民參與之功能, 就其理論與實際情形予以討論。第三章歸納中山先生的參與理論,從民權、自由輿平 等諸概念討論參與之意義,以權能區分原則說明 中山先生對民主系統中,大眾與菁 英關係之看法,研討四項民權之意義與實施方式。第四章討論中山先生對地方自治作 為訓練公民參與能力及基層參與單位之主張,分別就參與訓練功能、地方自治實施階 段及實施內容予以說明。第五章根據臺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之經驗,與學者對國人政 治參與及政治態度之調查,從民主制度建立與運作之整體角度,初步驗證中山先生之 理論。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