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8
  • 148
  • 10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62
  • 162
  • 72
  • 39
  • 35
  • 35
  • 29
  • 28
  • 25
  • 25
  • 24
  • 23
  • 22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聯合國與西南非法律地位問題

洪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南非與南非共和國接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為德國之屬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西南非依凡爾賽和約第一一九條之規定脫離德國,並依國聯盟約及西南非委任統治書之規定,成為國際聯盟之委任統治地,由南非政府負責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凡未獲得獨立之委任統治地,均由各受任統治國將其置於聯合國託管制度下,唯獨西南非例外。南非共和國一面否認聯合國對西南非行政之監督權,一面積佈署兼併西南非之措施,西南非之法律地位遂成為聯合國內受人矚目之問題,頗值吾人研究。 本文共分七章,凡廿二節。 西南非之法律地位問題,有其特殊淵源與背景。第一章「緒論」,即在試圖從委任統治制度本身,西南非委任統治地之設置,國聯對西南非行政之監督及國聯之解散與委任統治制度等方面,對於此一問題之背景尋求瞭解。 聯合國大會第一屆會通過決議要求各受任統治國將其管理之委任統治地,置於託管制度之下,南非共和國則要求合併西南非。聯合國堅決予以拒絕,此後南非即斷然否認其對西南非所負之國際義務。本文第二章係從聯合國第一至第四屆大會有關聯合國與南非聯邦之爭議,研究雙方對本案所持之立場。 一九五○年國際法院徇聯合國大會之請,就西南非之國際地位發表諮詢意見,認為南非仍負有國聯盟約第廿二條及西南非委任統治書所規定之義務,國聯理事會對委任統治地之督權應由聯合國大會行使,南非不得片面改變西南非之國際地位。第三章係就此項諮詢意見加以研究。 為實施國際法院上述諮詢意見,相繼發生聯合國大會投票程序及聽取請願人口頭陳述問題。第四章係分析國際法院有關此二問題所發表之諮詢意見。 一九六○年伊索比亞及賴比瑞亞向國際法院控訴南非共和國,將西南非法律地位問題帶入高潮。第五章係從國際法院一九六二年及一九六六年所作兩次判決研討本案之性質。 一九六六年國際法院之判決,因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許多方面反應極為激烈。非洲國家循司法途徑解決本案之意圖既告失敗,於是乃向聯合國大會提案建議終止西南非之委任統治,並獲通過。此即本文第六章研究之範圍。 第七章「結論」對本文作一總結,並展望本案之未來發展。 西南非法律地位問題,爭執二十餘年,由於亞非國家至表關切,此一問題深受各方矚目。惟目前國內有關此一問題之論著尚不多見,各圖書館對於有關此一問題之外文專著之收藏亦絕無僅有。本文大部分篇幅均依原始文件攢成,掛漏之處必多,但願日後繼續探討,藉補闕遺。 本文承本所國際法教授張*鼎博士悉心指導,獲益良深,謹此申謝。
2

非洲新興國家入會後對聯合國的影響

楊榮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非洲原有「黑暗大陸」之稱,各國獨立後仍為小國寡民。惟一九六○年大批非洲新興國家入會後舉世矚目,並因聊合國憲章的特殊規定以及冷戰的關係,美蘇等大國亦爭相結納,乃造成非洲新興國家今日在聯合國的優越地位。 非洲國家在聯合國內數目眾多,故在美蘇兩大集團之外與亞洲國家儼然形成了第三勢力,對於冷戰的發展具有左右的力量。另外又由於這些國家幾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獨立的新興國家,對於國際事務缺乏經驗,對西方殖民國家懷有很深怨恨,在「一國一票」、「多數決議」的情形下,加深了聯合國內集團林立,促成了聯合國內權力失衡。加之,非洲國家常只顧本身利害不計其他後果,乃有「你投我一票,我便投你一票」(YOU Vote for me, I vote for you.)的情形,對於國際組織未來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本文便針對此一目標,就非洲新興國家在聯合國內的活動,對聯合國的影響作一探討。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就非洲的歷史背景幾個轉變的階段加以簡單的介紹,以助於對非洲國家的認識。 聯合國各機關中帷大會係由全體會員國所組成,具有普遍代表性,而大會卻非行動的機關。因此只有在大會地位增強後,各會員國特別是中小國家始有發揮作用的可能,而大會地位的增強與會籍優局的打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後非洲國家才有獨立之後隨即入會的機會。是故,第二章僅就上述各點加以論述。 聯合國憲章所定表決制度,使各會員國在大會內無法單獨發揮作用,必須廣結與國始有推動議案或阻止議案之可能。是故,第三章就聯合國的表決制度說明聯合國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其發展的經過,並就非洲國家大批入會之後相互結合,以至造成今日在聯合國的優越的地位。 第四章個案研究,就大會內較具普遍而有代表性的有關問題:剛果行動案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案,憲章修正案以及殖民地問題,從議案的策劃、提出、推動以至於通過。以探討非洲國家的離合,因而說明該集團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及對聯合國的影響。 第五章結論就聯合國組織與職能兩方面分析非洲國家所造成的影響。 討論非洲各國專著雖然與日俱增,但就非洲國家在聯合國內活動的論著尚不多見,尤其是聯合國官文書及各種正式記錄國內仍欠齊備,研究上諸多困難,並限於智力,故本文疏漏之處勢所不免。惟盼來日仍有機會繼續研究是所至願! 本文在撰寫期間承本校教務長朱建民教授抽眼指導,受益良深,謹此申謝。
3

政治聯合理論--內閣制國家政府聯合之分析

鄒篤麒, ZOU, DU-G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聯合」,早期僅指涉政黨聯合或國家聯盟而言。然而,受到理性抉擇理論與博 奕理論發展影響,已經擴展為一種分析途徑。本文主要是分析賴克以降,各家政治聯 合理論的發展,並且檢定其對政府聯合成立預測的效力。 第一章緒論,說明聯合的意義以及研究的範圍和方式。 第二章賴克之聯合理論,敘逑賴克理論之基礎,以及理論之基礎,以及理論之推演過 程,最後則歸納對其理論之批評。 第三章聯合理論的發展,首先說明在社會學中三人之間聯合之分析,並導出簡森的聯 合理論。其次,說明賴克以後聯合理論的發展。 第四章聯合理論之實體研究,將理論的結果通過統計上的方法加以檢定,以便比較對 政府聯合成立預測的優劣。此外,並且說明實際上聯合的表現以補其不足。 第五章聯合償付分配之研究,說明聯合報配的分配型態,並且說明實際上聯合償付的 內容與結果。 第六章結論前逑的分析,同時說明個人的研究心得。
4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投票制度

王建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聯合國憲章將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責任授予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會究應採取何種投票辦法,通過決議以履行此項責任,是一得研究的問題。事實上,安理會的投票制度,尤其是大國全體一致的規定,在憲章制訂的過程中及聯合國成立後實際適用時,一直是引起爭論的問題。 為了幫助瞭解起見,在討論憲章的規定及安理會的實例以前,對一般國際組織的表決方式作一簡要的研究,有其必要,因此,第一章對影響國際組織表決方式的三種原則!全體一致,多數決及大國優越原則加以簡要敘述,並說明安理會的投票辦法實際上是這三種原則的混合制度。 安理會的投票辦法,除憲章第一○九條第一三兩項及國際法院規約第十條已另有規定外,均規定於憲章第二十七條,這一條文的由來如何,第二章將對頓巴敦橡團會議,雅爾達會議及金山會議的討論情形及所作決定,作扼要的敘述。 依照憲章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安理會的決議,安理會的決議,因待決問題是程序事項抑或非程序事項而適用不周的表決方式,何謂程序事項或非程序事項?安理會內對某一問題究竟是程序事項或非程序事項的意見不一致時,此一先決問題究竟如何決定,第三章將就四國聲明大會的決議及安理會的實例加以說明,並對因先決問題而發生的雙重否決問加顯以分析。 第四章「棄權與投票」,係論述第二十七條第三項但書所規定不得投票規定的適用範團及其共效力並分析常任理事國之一自願放棄投票或缺席時,對安理會表決的影響。第二十七條對自願棄權或缺席的效力均無明文的規定,雖嚴格從文義解釋,這兩種情形都構成反對票,但安理會已樹立一實例:自願棄權或缺席均不構成反對票,憲章第二十七條第三項全體常任理事國同意票的規定,實際上等於「到會及投票」的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 第五章「否決權的行使」,就各國歷次行使的情形加以統計說明,並說明否決權的行使對會籍,國際和平及安全的維持等問題的影響。一般認為否決權的行使已使安理會不克履行其職務,這種看法在某一意義及程度上,有其正確性,但否決權的行使實際上是「病癥」而非「病源」,其根本原因為大國關係的失調。 蘇聯在聯合國成立後不久即屢次行使否決權,引起其他會員國的不滿與指摘,大會歷屆常會曾對這問題加以討論,並通過決議,希望對否決權的行使加以改善。第六章即就各屆大會所作的努力,作一簡要的敘述。並說明憲章修正問題涉及安理會投票制度的情形。 第七章結論,說明大國全體一致原則規定於安理會投票度內,是現實國際政治的反映,否決權的行使亦不例外。安理會的投票制度不能僅作孤立的法律問題研究,而應願及所代表國際政治的意義。 本文寫作過程中,承蒙杜師光塤教授於百忙中崵予指導,始克完成,謹此表示謝意。
5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 / The Study of Labor Union Organization in Taiwan

陳永昇, Chen, Yeo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名稱: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 校所組別: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生:陳永昇 指導教授:王惠玲 博士 論文摘要內容: 台灣目前大部份為以廠、場為範圍組成之小規模工會,小規模工會力量有限,且受限於僱主管理權之干擾及工會經費、人材缺乏之限制,功能甚難發揮,極須依賴聯合組成能獨立運作且強有力之全國性工會協助其權益上之爭取。但目前以行政區域組成之各級總工會甚難發揮功能,而具大陸時期背景之工會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又不符合台灣目前的政治實況,嚴重阻礙聯合性工會之組成。 故自一九八七年開始即有甚多自主性工會陸續組成體制外之聯合會,如『桃,竹、苗』兄弟會、『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勞工陣線』、中華民國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台北縣及其他縣市產業總工會相繼成立,而中華民國全國產業總工會亦在積極籌組中。故我國工會法第四十九條對全國性工會聯合組織籌組的嚴格限制實有加以檢討改進之必要。 本研究擬就工會運動及工會組織之發展及美國、日本、德國工會組織發展及工會聯合組織之主要特色提出探討,並就我國工會組織之發展及目前台灣地區體制內、體制外工會聯合組織之功能提出探討,並進而分析我國現行制度之缺失並提出改進建議。 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內容重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探討本論文之問題所在,並說明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結構,本章主要在探討工會運動及工會組織之理論、源起與發展,並說明工會組織結構與功能及其相互間之關係。 第三章:外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經驗,本章選擇以職業工會為發展特色之美國及以企業別工會為特色之日本及產業別工會為主之德國,就其工會聯合組織主要特質進行探討,以擷取其優點,作為本國修法之參考。 第四章:我國工會聯合織織現況,本章主要在探討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發展背景、組織型態、組織特色。 第五章:深度訪談,本章乃對全國性工會聯合組織之全國總工會及省、縣總工會、產業及職業工會聯合會、體制外工會等各類型工會就目前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功能發揮做深度訪談,以分析其利弊。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本章係針對我國現行制度之缺失提出改進意見。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目的……………………………………… 1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目的……………………………………………… 2 第二節、研究設計……………………………………………… 2 壹、研究方法……………………………………………… 2 貳、研究範圍與架構……………………………………… 3 第二章 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結構………………………………… 6 第一節、工會組織之理論基礎………………………………… 6 壹、工會組織之理論基礎………………………………… 6 貳、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之源起………………………… 9 參、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之發展…………………………10 第二節、工會組織結構與工會功能……………………………12 壹、 工會組織結構……………………………………… 13 貳、 工會組織之功能…………………………………… 15 參、 工會聯合組織……………………………………… 19 第三章 外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經驗…………………………………25 第一節、美國經驗………………………………………………25 壹、美國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發展沿革…………………25 貳、美國工會組織型態……………………………………28 參、美國工會聯合組織主要特色…………………………35 第二節、日本經驗………………………………………………37 壹、日本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發展沿革…………………37 貳、日本工會組織型態……………………………………39 參、日本工會聯合組織主要特色…………………………43 第三節、德國經驗………………………………………………45 壹、德國工會運動與工會組織發展沿革…………………45 貳、德國工會組織型態……………………………………46 參、德國工會聯合組織主要特色…………………………49 第四章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53 第一節 我國工會組織發展沿革………………………………53 第二節 我國工會組織型態……………………………………65 第三節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73 第五章 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實證調查……………………………81 第一節、實證調查基本架構……………………………………81 第二節、深度訪談分析…………………………………………82 第三節、訪談結論…………………………………………… 12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0 參考書目…………………………………………………………………....134
6

聯合國財務管理--會費攤派與財務困境之研究

陳乃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7

聯合國海上船舶保險模範條款之研究

李欣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8

資訊不對稱下銀行往來關係對聯合貸款條件之影響 以台灣聯合貸款市場為例 / Bank-firm relationship and syndicate loan contract terms und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Evidence from Taiwan syndicate loan market

許奇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鑒於「聯合貸款」之特殊結構所衍生出的「借款公司」與「主貸銀行」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在此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之下,銀行往來關係便顯得重要,「主貸銀行」透過往來關係的建立來蒐集「借款公司」之私有資訊,進而將其反映在「聯合貸款」的條件之上,如借款利率、借款金額及抵押品的要求。然而已存的研究通常使用LPC或Dealogic為其研究資料來源,但是此二資料庫皆以「聯合貸款」資料為大宗,所包含的「一般貸款」資料相對較少,在此情況之下,所能夠衡量的往來關係強度有其侷限性,因此本研究加入台灣經濟新報 ( TEJ ) 所收錄之台灣借款公司之一般貸款資料,重新加以衡量「主貸銀行」與「借款公司」間往來關係強度,並以此作為衡量兩者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發現,當「主貸銀行」與「借款公司」的往來關係長度越長時,銀行將提供更大的貸款金額,在擔保品的要求上亦將較為寬鬆,但在借款利率的影響上則較不顯著。 /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issues in the syndicate loan markets, with an emphasis on how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lenders and borrowers influences syndicate contract terms, which include loan price, loan amount and collateral requirement. Existing literature uses LPC and Dealogic datasets to estimate bank-firm relationship, but most of the loan data in these two datasets are syndicated loans and bilateral loan data is relatively sparse. I use Taiwan’s data which contain many bilateral loan data to re-estimate bank-firm relationship in this the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rrowing from relationship lender increases loan amount and decreases collateral requirement but the effect on loan price is insignificant in Taiwan.
9

民營化對企業聯合貸款借款條件影響 / Privatization effects on syndicated loans

羅雅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各國政府對國營事業積極進行民營化政策,藉由民營化可以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和經營效率,但是同時也讓企業失去政府在背後支持的保護,可能因此增加其倒閉的風險,而銀行聯合貸款是企業重要的融資來源,銀行相較於一般的債券投資人對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監督,因此在借款條件上更能反映出企業經營的表現,希望透過本文探究公司民營化對其在聯合貸款的借款條件上有何影響。研究樣本為全球開發中國家和歐洲已開發國家的民營化公司,研究結果發現民營化之後企業普遍擁有較低的借款利率和較高的借款金額,可見聯合貸款參與之貸款者相較於有政府在公司背後做保證,更重視企業民營化後在獲利能力和經營效率上的改善,而願意提供較優惠的借款條件給民營化公司。
10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 /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林季蓉, Lin,Vel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十七世紀英國革命後,人權在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兩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國際關係中並沒有明顯的人權主題,直到第二次大戰後,聯合國企圖以「國際人權組織」的方式,打造人權保護的全球性機制。 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於一九四六年四月通過決議設立人權委員會(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在當時此一機構僅有研究及起草條約的功能,「世界人權宣言」、「政治與公民權利公約」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等一系列重要聯合國文件皆由該委員會所起草,惟在一九六0年以前聯合國會員國對於人權議題表現並不積極,對於利用聯合國解決人權議題,更抱持極低的期望。 此一情況在一九五九年後有了顯著的改善。經社理事會於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七年及一九七九年三次通過決議,為人權委員會擴張了權力。人權委員會權限的擴大,反映了一九七0年代後聯合國對於人權事務態度的轉變,此一特點是聯合國對於人權事務,採取了更為主動與積極整合的態度。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除設立「防止歧視及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Sub-Commission on Preven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為其附屬機構外,並透過設置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制度」(Special Rapporteur)及「工作小組制度」(working group),以專題方式處理某項受侵害人權案件,或在特定國家或地區調查侵害人權的狀況,並積極以各種方式達到保護人權的目的。人權委員會權限的擴大,也使得該委員會在聯合國人權機構的地位及作用不斷提升,並成為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意見對立的場所。 本論文試圖以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組織、職權及運作,除希望作為瞭解聯合國人權組織在該領域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外,更期望藉由人權委員會運作方式,檢視人權保護實際狀況及未來可能之發展。 /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in United Nations, intending to explore its organization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its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 of worldwide human rights, it is expected to examine and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ongoing development. There were no human rights themes before the World War II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til the UN tried to create its organization to protect the universal human rights after the war. The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approved a resolution to set up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in April 1946.Despites of having only the functions of researching and drafting,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draft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documents including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Rights” after that. Before 1960, the UN members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issue and therefore didn’t expect to resolve such human rights controversies through the UN system. The situation had improved greatly after 1959. The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reached three resolutions in 1959, 1967 and 1979 to empower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showing that the UN attitude towards the human rights had greatly changed. Presently,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has already set up “Sub-Commission on Preven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 to be its sub-organization as well as “Special Rapporteur”, “working group” to deal with the cases of invading human rights in specific countries. The more the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is empowered, the more enhancements of status and functions it acquires. Nowadays it has become an arena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Page generated in 0.06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