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我國會計師聯合執業之研究陳榮華, CHEN, RONG-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十八節,集一冊,約四至五萬字。
第一章緒論,旨在扼要說明本研就之動機、方法及範圍,此外,亦說明了本研究之限
制及論文之架構。
第二章旨在闡述會計師執業的組織型態及其規模,其次探討會計師聯合職業之原因,
最後探討會計師聯合職業後之影響,並立十項標準以為測試。
第三章旨在闡述會計師聯合執業的優點。筆者係以執業會計師的立場,權衡其輕重,
俾與次章聯合執業之缺點相戶比較。
第四章旨在闡述會計師聯合執業之缺點。筆者係以執業會計師之觀點,權衡其輕重,
與前章呼應,俾評其所付出之代價是否值得。
第五章旨在闡明聯合職業成敗之因素,及如何做好聯合執業,從其失敗的經驗發掘趨
往成功之大道。因此對退夥及聯合失敗的原因,事務所合並成功的要件均有專節探討
。最後殿以會計師聯合執業之展望。
第六章結論及建議。
|
22 |
聯合浮動匯率與總體經濟政策林弘文, LIN, HO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壹冊,分為三章。
聯合浮動匯率乃指一通貨區(currency area) 區內的國家之間採固定匯率制,對外
則聯合採取浮動匯率,此時匯率的調整依據是全區對外的國際收支餘額,而不是區內
各別國家的國際收支餘額。本文就是要分析在這種匯率制度下的穩定政策和各種干擾
的傳遞過程。
全文分為三章。第一章為導論和有關文獻的回顧,第二章叉分為三小節;第一節先建
立在不同假設模型架構,包括由兩國組成通貨區和區外其它國家。這些假設包括資本
的移動性高低,工資和物價是否固定等。第二節以第一節所建立的模型分析區內任一
國採取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的各種比較靜態結果。第三節分析區內的需求移轉,區內
兩國間的匯率的改變以及來自區外的干擾等比較靜態結果 。第三章為結論。
|
23 |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參與 : 著重分析國際環境變遷對參與行為之影響劉志攻, Liu, Zhi-G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計分九章二十三節,連同參考書目及附錄等,約二十萬字。
第一、二章為研究設計,討論有關研究之問題、分析之架構、概念之運作、假設之提出、及分析之方法等。
參與聯合國為外交政策的一個面向,自是求國家目標的實現及利益的達成,而此自也反映在國家對聯合國所討論之問題的立場及種種有關決策過程的活動上。自從一九五0年中國局勢變化後,影響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國內因素大致保持常數狀態,主要的影響,便是來自國際環境的變化。在聯合國,自中國代表權問題發生後,如何維護代表權成為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最主要的目標,而影響代表權問題發展的主要因素,復為國際政治的變化,因此研究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參與,本文所討論的焦點,便著
重於分析其參與行為及此受國際環境變遷的影響。
參與行為在此乃眾定為中華民國對聯合國所討論問題的立場,及與此相關之有關大會決策過程的種種活動。而所謂環境變遷,一方面泛指大會權力結構及國際攻治的演變,另一方面則特指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特殊處境(即代表權問題)的發展。目的在探討中華民國在以議會外交為特質,並以一國一票為原則的大會政治上,面對變遷的國際政治環境,為爭取最多數國家在代表權問題上的支持,是否影響了本身對聯合國所討論問題的立場及在大會決策過程上的參與。
為研究這些問題,本文探取文件分析及唱名投票分析兩種方法。從大會紀錄中,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中華民國對問題的立場。並從選定的八項集團分類之變數中,經由投票立場差異指數的制定,藉中華民國與這些集團在唱名投票上所表現立場的差異分合,以了解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演變。至於文獻不足以考處,則輔之以訪談。
第三章討論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參與聯合國既為外交政策的一個面向,故宜首先了解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特質,及聯合國在此外交政策上的地位及作用。不論在中華民國執政黨的政綱或在政府的對外政策上,聯合國均居重要地位.固然聯合國的宗旨及原則與三民主義外交政策的精神不謀而合;而作為世界輿論表達之論壇,聯合國更為各國外交政策可得利用的工具,此對華民國也自不例外。因此維護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不但可以鞏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阻止承認中共勢力的擴大,更可利用聯合國論壇,作為反共鬥爭的思想戰場。因此中華民國雖在財政困難的情形下,每年仍擔負鉅額的會費,並派駐聯合國相當多的外交人員。
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別從決策過程及從次戰與非殖民化問題等兩方面來探討中華民國在大會的參與行為。中國代表權問題本身是重要的次戰問題,而其發展又是影響中華民國參與行為的重要變數,故以專章討論此問題之發展及影響各國態度的因素。
關於大會決策過程,本文所討論的是發言、提案、投票、及輔助機關之參與等公開層次的活動。中華民國自一九五0年後,不 論在此任何一方面的參與,程度都有減弱的趨勢,一九六0年更是明顯,代表權問題的發展即為造成此種結果的主要原因。
至於在問題上的位場,中華民國在,全部問題上的投票立場,從一九五0年後,雖然逐漸由親近亞非國家的立場轉移至親近西方國家,但是這種發展的模式與其在冷問題或非殖民化問題上所表現出來者,卻不盡相同。中華民國在冷戰問題上,一直與西方國家保持較為接近的立場;而在非殖民化問題上,則與亞非國家立場較為接近。這種論點的所作個案研究中,復得到支持,的立場;而在非殖民化問題上,則與亞非國家立場較為接近。這種論點的所作個案研究中,復得到支持,可見中國代表權問題的發展,並未影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所討論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從有關代表權問題的分析中,即知各國投票態度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因素,其中受國際政治環境變化竹的影響尤大。
第八章討論大會政治情勢的發展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亞非勢力與起後,非洲國家以其為數其眾,在大會的動向脩關代表權問題的投票結果,中華民國對此自須加以重視。此所謂影響,一方面討論中華民國因應此種發展而採取的農技援助政策,另一方面則檢討中華民國於一九六0年代於大會對非洲國家的政治支持程度。研究結果顥示農技援助對非洲國家之支持中國代表權雖有作用,但程度仍屬有限;而中華民國並未因須非洲國家的支持而改變在非殖民化問題上的投票立場。
第九章結論,除綜合前述研究的發現外,更指出由於中國代表權問題的影響,使得中華民國在參與大會上遭限制之處很多,此種情形非中華民民國所持有,任何與大會優勢集團立場相左者,均難發揮影響力。中國之退出聯合國,根本上乃受國際政治環境變遷的影響,而與任何此種自我限制無關。
|
24 |
中央聯合兩報在新聞報導中所塑造的韓國映像陳永綽, Chen, Yong-Ch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內容分析法的應用
第二節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假設
第四節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央」、「聯合」兩報所報導韓國新聞之量的統計與分析
第一節「中央日報」所報導韓國新聞之量的統計與分析
第二節「聯合報」所報導韓國新聞之量的統計與分析
第三節「中央」、「聯合」兩報報導韓國新聞之比較
第三章「中央日報」與「聯合報」所塑造的韓國映像
第一節韓國與我國一樣是個面臨共黨威脅的國家,擁有戰鬥力強的軍隊
第二節韓國是個與我國異常友好,堅決反共約國家是個負責而崇尚法治,實行政黨政治的國家。
第三節韓國是個亞洲經建成就優異的國家,力謀平衡經濟及擴大輸出
第四節韓國是個籃球運動發達,球技精湛,體能旺盛的國家。
第五節韓國是個與我國文化交流頻繁,友誼深厚及音樂舞蹈素養高的國家。
第六節韓國是個受到天災病亂侵擾時,接受我國救災援助的友邦。
第四章「中央日報」與「聯合報」塑造韓國映像所出現之技巧
第一節報紙塑造映像的技巧
第二節「中央」、「聯合」兩報塑造韓國映像所出現的技巧介紹。
第三節「中央」、「聯合」兩報塑造映像之技巧
第五章結論
主要參考書目
|
25 |
醫療器材業經營及融資規劃之研究-以聯合骨科器材公司為例林飛雄, LIN , FRED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民健保實施後,龐大的醫療器材商機,大部分由國外大廠分食,落實醫療器材產製能力本土化來爭取商機,已是刻不容緩。台灣醫療器材小廠在面對規模100倍以上之歐美大廠之強勢競爭下,適者生存之外,要如何脫穎而出。
本研究主要以台灣醫療器材小廠,聯合骨科器材公司為例,分析影響經營決策因素,進而探討聯合骨科之經營決策方向;以及分析影響融資決策因素,進而探討聯合骨科之融資規劃方向。
經本研究分析,該公司競爭策略,在產品及市場擴張策略方面,應採提高公司OEM外銷比重;在差異化及品牌策略,應採彈性配合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之產品服務以及採高品質中低價位策略外銷。
該公司融資規劃,在萌芽草創階段,公司仍未獲利,融資策略應以長期負債及自有權益資本為主。當公司進入成長階段時,則應發揮財務槓桿,在資產報酬率足以支付舉債的資金成本條件下,舉債程度愈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則愈大。
|
26 |
台灣公共外交之發展與研究-以推動參與聯合國之工作為例張毓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1世紀是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而對著這樣一個不斷轉變的國際環境,國家政策也必須隨時調整因應,非傳統外交便因運而生,非傳統外交打破國家主權的迷思,強調個人、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的重要性,公共外交也屬於非傳統外交的一環,關心的重點在政府和國外民眾的互動。
公共外交之所以興起和傳播科技的發展以及民主政治的推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公共外交具有間接性,主要施作對象是他國民眾,是一國政府對他國民眾的外交活動,必須注重公開性和傳播性,如何介入目標國政策的辯論以便引導意見氣候轉向有利於本國的一方形成公共外交政策的重心。
公共外交有著多層意涵,第一層次的公共外交是要傳遞訊息,包含日常溝通和針對特定議題的戰略溝通,由互動式的雙向溝通,包括傾聽與對話,增進彼此了解;第二個層次的公共外交則是希望透過對話、接觸和溝通塑造正面與正確的國際形象,最後則是以此為基礎,建立外國公眾的支持,利用一國的輿論影響他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在重視民意的民主政治中,馬基維利所說的「智者不輕忽民意」已成為政府施政的規鎳,也使得公共外交有更多發展的空間,公共外交施力的目標是一國的民眾,是跨越傳統外交範疇所進行的非傳統外交,在從事公共外交的過程中,政府間的邦交不是過問的重點,是故,對台灣而言,公共外交無疑是推動台灣向國際社會邁進的機會。
本文的研究發現主要有三個面向,首先,公共外交在九一一後被廣為討論,但我們必須體認到公共外交亦有其侷限,政府透過公共外交所提供之訊息不一定都能為外國公眾所接受,而且外交政策的決定包含許多因素,作為公共外交施力對象的輿論只是這複雜決策過程中的一環,由於無法估量輿論在決策過程中擔負的角色,形成公共外交的弱點。
公共外交的侷限造成公共外交政策推行上的限制,在無法提出具體成效的情況下,公共外交計畫往往有被扼殺的可能性,而使訊息的傳遞中斷、先前所建立國家形象也可能因無法接續而消滅,因此,國家在推動公共外交政策時必須正視公共外交的侷限,而不應一昧的過度期待,同時,國家以公共外交作為營造國家形象的外交政策必須了解到公共外交是基於事實,構築國家形象的素材還是來自於國家本身的現實情況,具有正面意義的國家發展才是良好國家形象的基礎。
就台灣的公共外交而言,訊息傳遞的管道是多元的,不僅以媒體外交的方式提供國外受眾二手資訊與影像,也由文化交流、國際援助等方面讓外國公眾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接觸台灣的各類相關訊息,而在國際形象的營造上,近年主要以展現「台灣主體」為訴求,然而,即使在國際形象的塑造上已逐漸納入「台灣」意識,希望建立國際對台灣的認同,但是卻仍未有一個完整的主體形象,所以,在運作時會顯得過於複雜而缺乏一致性。
本文以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公共外交工作為例,發現我國在公共外交政策上粗略地將受眾分為菁英份子與一般大眾,不僅傳播管道不同,訊息內容側重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大致而言,在訊息傳播內容上,我國政府欲傳遞的訊息是「台灣已做好準備,聯合國需要台灣加入才會更加完善」,這是台灣參與聯合國的中心訊息,而形象塑造主要是以「民主、和平、繁榮」的主權國家形象,近年來,我國在訊息傳播上不僅由圖文並茂轉為以圖像為主的設計方式,也逐漸顯露出台灣主體性的增加以及台灣對於被阻於國際社會之外的不滿。此外,公共外交的重點第區似乎很明顯的「重美而輕歐、亞、非」。
最後,針對我國的公共外交政策,本文也提出七項建議作為參考:
(一) 建立統籌與協調的跨部會機構
(二) 國家形象的營造—單一象徵物與代表性
(三) 仔細區分公共外交的受眾
(四) 從事多樣化的民意調查
(五) 培養外交從業人員以及各式駐外人員對公共外交的重視與專業
(六) 建構完備的聯合國網站
(七) 凝聚國內與僑界共識
|
27 |
搜尋公司違反聯貸限制條款的事件: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EDGAR 系統資料為例 / Identifying Covenant Violations of Syndicated Loan Contracts - Searching From SEC EDGAR Database由文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的研究動機。由於許多文獻提到債權人在公司治理上從過去的被動位置轉變為主動利用聯合貸款合約中的限制性條款(covenant) 來規範公司營業活動。小至限制公司資本支出、股利發放,大則影響董事會決定公司 CEO 的去留。限制性條款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討從 SEC EDGAR filings 中搜尋公司是否面臨限制性條款的違約(in violation of covenants)。本篇論文能降低未來研究在資料建立上需要人工處理的時間,藉由降低錯誤標記的筆數來達成。 / Covenant violations in syndicated loan agreements are a key factor which demonstrates a shift in control rights to debt holders before a company enters into events of defaul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y of identifying incidents of covenant violations using both programming codes and manual searches. We dedicate to minimize the time in hand-collecting while pursue high hitting rates of true covenant violations in SEC EDGAR (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database. Our findings provide a way to access the U.S. firms’ public financial statements reported to SEC and extends the list of companies provided by Nini, Smith and Sufi (2012).
|
28 |
消費品產業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寶僑與聯合利華為例陳昱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知識管理已成為近年來管理學中最熱門的主題之一。但是,已出版的相關資料中,宣揚知識重要性的成分多於告訴人們如何管理知識。因此,本研究乃是希望透過對個案公司的觀察,找出實務界現有的機制與作法加以詳細報導,以便對企業管理其經營知識有實際上的助益。本研究希望達到下列兩項主要的目的:1.瞭解消費品產業中,領導廠商是如何做好知識管理的動作。同時,也希望將優良的機制或制度,沿用至其他產業。2.透過實務界的實做經驗,來應證既有的知識管理理論是否有所偏誤。同時,也瞭解現實與理論的差別何在。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以「深度訪談」、「文件」與「檔案資料」等定性資料收集方法,完成「個案研究分析」。
在公司實際作法的報導方式上,本論文針對此次研究的兩項觀察重點:「公司如何促進組織知識的創造、分享與使用」,以及「公司如何將個人智慧資產轉化為組織知識」,將公司整體的作法做一說明。由於知識管理涉及個案公司各個部門,為求有系統的說明,首先,本論文將訪談所得的資料,以個別事件的方式一一報導,接著,再以知識管理的角度分析公司的該種作法,在知識管理理論上有何意涵。至此,為第一層的報導分析。接著,本研究以知識管理程序的五個階段與個案公司中適合組織知識管理的有利因素,分別對個案公司的作法加以分析。此部份的報導分析,最終將以一個矩陣式的表格呈現其結果。此乃第二層的報導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在「公司如何促進組織知識的創造、分享與使用」這項觀察重點上,由於兩家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各有不同:寶僑家品承襲美國寶鹼的全球產品標準化、單純化政策;而聯合利華則是採視各地區特性修正的本土化產品政策。因此,兩家公司所重視的知識也有些出入,連帶地兩家公司在知識管理的作法上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品牌經理的自主性、公司用人政策以及資料庫的建置等等。而知識管理的目的,在於協助公司在目前的經營架構下提昇其效率,屬於公司『對內』的管理問題,而經營策略則是公司『對外』的管理問題,對內的管理應是協助對外管理的發展。由此觀點來看,由於兩家公司的基本策略不同,進而導致知識管理的發展亦有不同,實在很難拿兩者的作法,進行優缺點的比較。
在「公司如何將個人智慧資產轉化為組織知識」上,台灣寶僑家品堅持『內部升遷』人事政策,但透過其完整的教育訓練課程,公司可將過去累積的組織知識完整地移轉到這個新人身上,使得新進員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運用這些知識。此外,寶僑家品的W&DP績效考核制度,是促進員工分享內隱知識上相當優異的正式制度。就聯合利華而言,向外招募的用人政策,促使公司可以自外部引進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另一方面,他們也為公司帶來其個人知識。除此之外,有些具工作經驗的新進員工也可能為聯合利華引進其他公司的組織知識。
目 錄 1
圖目錄 4
表目錄 5
第一章 緒 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 7
壹、知識管理理論的發展 7
貳、消費品產業 8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9
第三節 章節架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知識的特性與分類 13
壹、知識的特性與形成要件 13
貳、知識的分類 17
參、本節小結 26
第二節 知識移轉 27
第三節 知識流通 30
第四節 知識轉換與創造 33
第五節 知識擴散與整合 43
第六節 知識蓄積 44
第七節 適合組織知識創造的有利情境 50
第八節 本章小結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6
第四節 研究樣本的選擇 58
壹、選樣準則 58
貳、樣本描述 59
第五節 深度訪談 60
第六節 名詞定義 61
第七節 研究限制 62
第四章 台灣寶僑家品 63
第一節 公司簡介 64
壹、美國寶鹼公司 64
貳、台灣子公司──寶僑家品股份有限公司 67
第二節 行銷企劃部──品牌管理制度 70
壹、品牌經理被授權的程度 70
貳、與品牌經理互動的部門 72
參、品牌經理的工作 78
肆、知識管理分析 90
第三節 CMK部門 96
壹、CMK部門的角色 96
貳、CMK部門的組織架構 98
參、全球消費者研究圖書館(GCRL) 103
肆、知識管理分析 104
第四節 個人知識與組織知識 108
壹、現行作法 108
貳、知識管理分析 11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19
壹、適合組織知識管理的有利因素 119
貳、知識管理分析結果 120
第五章 聯合利華 123
第一節 公司簡介 123
壹、聯合利華集團 123
貳、台灣子公司──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 125
第二節 品牌經理的工作內容 128
壹、品牌經理被授權的程度 128
貳、與品牌經理互動的部門 129
參、品牌經理的兩大工作 132
第三節 既有產品的銷售 133
壹、現行做法 133
貳、知識管理分析 141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 146
壹、現行做法 146
貳、知識管理分析 152
第五節 個人知識與組織知識 156
壹、現行作法 156
貳、知識管理分析 161
第六節 本章小結 165
壹、適合組織知識管理的情境因素 165
貳、知識管理分析結果 16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 論 169
壹、現行營運作法 170
貳、個人知識與組織知識 173
第二節 建 議 175
壹、對寶僑家品的建議 175
貳、對聯合利華的建議 176
參、對國內業者的建議 176
肆、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77
參考文獻 179
附錄:知識管理訪談問卷 184
|
29 |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談判之研究 / Study of the Negotiation of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for Hongkong's Future周幼群, Chou, Yu-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在研究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中共與英國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聯合聲明談判之過程與內容,並藉此明瞭中英雙方對香港政策的轉變,以及對港政策之價值所在。本文第一部份在說明香港前途問題的歷史淵源,包括中國國民黨政府欲收回香港地區的努力與失敗。其次解析香港前途問題持續的狀況和原因。第三部份在呈現中英談判的提出與過程,包括起初的試探、雙方對談判的準備和難題、以及談判的膠著與轉折。第四部份說明中英雙方關切的議題要點,分析對港態度轉變的因素,並及於香港在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中的角色分析。最後為對談判的評估。 / The thesis is attempted to search for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issues of the 1984 Joint Declaration between the PRC and the Great Britain for Hong Kong's future, and to present the consistency and change of the policy of the two parties to Hong Kong in terms of the Sino-British agree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the Hong Kong question, including the KMT's failure of resumption. The second part shows the Hong Kong question persists to this day. The third demon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 negotiation. The fourth analyses the issues and the factors of changes, and the Hong Kong's role in the negotiation of the agreement. The last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greement.
|
30 |
美國與中國對拉丁美洲國家影響力研究(2000年-2009年)黃苡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崛起與美國衰退是近幾年來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然而,中國是否真的對美國的影響力產生威脅,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客觀證據的判定。
本論文以美國傳統的勢力範圍-拉丁美洲地區為研究對象,探討美國、中國對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力。首先,本論文透過經濟、政治及安全關係三個層面的探討,可以瞭解到,雖然中國對拉丁美洲國家有積極的經營,但美國在拉丁美洲地區仍保有穩定的優勢。而中國對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經濟的層面,在政治與安全上,中國的影響力與美國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再者,透過拉丁美洲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中的投票行為,更可以進一步的驗證,中國對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相較於政治、安全性議題,拉丁美洲國家在對美國重要的議題上,與美國有較高的投票一致性,而在美國與中國立場不同的議題上,影響拉丁美洲國家的因素也不一定是來自於中國。從拉丁美洲國家的投票行為來看,中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力仍相當有限,對美國的威脅也並不明顯。
所以,美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領先地位,在短期內並不會受到中國太大的影響,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力仍保有穩定的優勢。
|
Page generated in 0.03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