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8
  • 148
  • 10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62
  • 162
  • 72
  • 39
  • 35
  • 35
  • 29
  • 28
  • 25
  • 25
  • 24
  • 23
  • 22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解讀報紙中的「大陸遊客」—以 《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 /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ourists in newspaper-Take the Liberty Times and United Daily News for example

楊佳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解讀報紙中的大陸遊客,以政治立場親綠的《自由時報》和偏藍的《聯合報》做為研究範圍,探究報紙媒體所建構出的大陸遊客意義與形象及其形成因素,並解讀大陸遊客形象的意義。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及個案論述分析法兩種研究方法。在內容分析法上,本研究於開放第一類大陸遊客來臺一週年間,選取大陸遊客為報導主題的新聞共699則,進行分析。個案論述分析中,本研究選擇「達賴與熱比婭事件」探討媒體在事件中對大陸遊客的呈現。 整體研究結果顯示,《自由時報》和《聯合報》在大陸遊客相關報導主題上皆以「政治」為首,其次為「經濟」議題;然而臺灣報業的發展歷程使得報團對政治各有其立場進而影響產出的新聞文本,因此《自由時報》對大陸遊客的報導以負面為主,傾向將大陸遊客建構為中國干涉臺灣內政的政治工具,有危害臺灣國家主權之可能,且對臺灣經濟發展並無助益;《聯合報》則以正面報導為多,將大陸遊客建構為臺灣經濟的活水,強調大陸遊客的消費能力,看好其對臺灣發展成長的影響;兩報對大陸遊客唯一相同的建構為缺乏觀光文化素養。
32

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A燈具公司為例 / The Research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the Joint Procurement and Supplier Management Strategy - A Case of A Company

陳美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十九世紀末,在隨著科學不斷進步的環境下,以電能為能量供給的方式已逐漸擴展至全球各地,也帶動全球正式進入工業時代,此時,電能產業也因而快速發展,而這樣的發展也為國家、社會與家庭帶來了長遠且巨大的改變,而其中一項的產品便是照明燈具。隨著燈具或燈泡等產品製造技術與網際資訊逐漸發達的現象,以及加上LED燈在全球照明市場規模的持續成長,衝擊了傳統照明燈具產業,而全球化市場規模更是擴大了交易活動、產品配送、商品資訊與資金移轉的部分,以往傳統企業所採用的採購模式與決策,已經無法符合現在市場的需求。因此,若不能對於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的相關層面進行探討,應用新的知識與技術進行規劃與配合公司的發展策略,則可能於全球化市場上失去競爭的優勢。 因此,本研究則透過聯合採購與供應商管理策略的探討,進而瞭解公司在不同的採購管理策略的實施下,對公司之經營績效的影響,其研究發現包含建立與供應商長期合作的經營理念,以提供持續的競爭優勢;重視產品品質,對於供應商之出貨供應,設立品質管制的作業流程;由分權採購轉化集中採購,藉以降低人事作業成本;聯合採購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效等。
33

以聯合分析法探討環保家具之購買行為 / The application of conjoint analysis on purchasing behavior of eco-friendly furniture

郭孟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業革命以降,人類的工業發展導致大量廢棄物以及溫室氣體產生,並對自然環境導致嚴重影響,進而迫害地球物種以及全體人類的生存環境。60年代起,學者以及企業界開始反思企業經營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引領了一波綠色行銷的風潮,時至今日,永續發展的企業理念已在各行各業逐步落實;企業也從早期將環保活動視為企業落實社會責任轉變為將環保活動視為企業開創事業的嶄新機會。 過往的國外學術研究已有以聯合分析法來衡量消費者對環保產品屬性以及水準的重視程度的先例,但在國內尚缺乏此類型的研究。本研究將以環保紙家具產品為例,以聯合分析法來衡量消費者在購買環保紙家具等產品時對各產品屬性及水準的重視程度,並進而分析比較各人口統計區隔的差異,找出環保紙家具產品的廠商在產品上市以及推廣時,所應鎖定的目標區隔以及該目標區隔的人口統計輪廓,以利於企業擬定正確的行銷方案。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蒐集253份問捲進行綠色消費態度、聯合分析、過去的家具購買習慣、以及人口統計變數調查,交叉比較後發現,綠色態度的展現無法由人口統計變數來展現;但在實際的購買上,年齡較輕、學歷較高、未婚、以及具備學生身份等特質較願意為環保家具產品付出溢價,另外年紀較長,約36~40歲的消費者雖未展現較高的綠色傾向,但也有可能因為顧及家中其他成員的生活品質而願意付出溢價;另外透過聯合分析法,可發現先前所提及的願為環保家具產品付出溢價的區隔對環保紙家具的材質及化學添加屬性的成份效用值較高,故可斷言該市場區隔即為環保紙家具廠商合理的目標市場區隔。
34

國內民用航空運輸業之聯合行為—從公平交易法角度探討

蔡宜兼, Tsai,Yi-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航運輸業因其沈沒成本高、公用服務事業、以及飛航安全維護等特性,為避免因惡性競爭造成消費者與業者雙輸的局面,長期以來民航運輸業皆屬管制性產業,其市場之進入退出(特許權)、運費費率制定、服務水準(如班次頻率、等待時間等)等皆有管制標準,以維持民航業者市場之運作。惟長期管制下雖避免航空是夜間之惡性競爭,但反而造成經濟無效率上,損害整體公共利益。因此1970年起自美國開始,世界各國之航空事業陸續朝向解除管制,即所謂「開放天空」(open skies)之政策方向發展。 解除管制後雖使票價降低、座位數、航線數等服務水準提高,但航空事業間也因為加入者眾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業者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大量擴充機隊並搶佔機場時間帶,然國內外景氣不佳造成業者虧損累累,為求自救之道,航空業者間開始為各種聯運、聯營等聯合行為,以降低市場間競爭狀態。而此種「聯運聯營卡特爾」,是「經濟上企業主體聯合起來影響(阻絕或減少)市場競爭之行為。是一種最古老、最典型之限制競爭,其人為之勾結、操縱,對競爭可能產生之壓抑、排除與對市場之妨礙,乃所共認」,其行為在商業倫理上具有高度可非難性,是以為各國競爭規範所不許,亦為我國公平法第14條所禁止,但如航空業者經營上確實有不景氣之情況,亦可循公平法第14條第一項但書申請例外許可,在公平會『濫用禁止』之監督下,為符合整體經濟與公共利益之『合法聯合行為』。 航空業者欲為聯合行為,除向競爭主管申請豁免外,依公平法第46條亦可在其他法令規定且不抵觸公平法立法意旨之範圍內下,豁免於限制競爭之責任 公平法第46條所謂「其他法令規定者,於不抵觸本法立法意旨」,是競爭法與產業管制法競合時處理之途徑時,除考參考競爭主管機關建立之『判斷標準』外,學者蘇永欽亦對此提出審核密度標準:1、除外適用是否基於經濟因素考量;2、立法時點先於或後於公平交易法;3、立法原則有無維護競爭秩序之宣示;4、決策過程中有無公平會參與協商等四項,另學者吳秀明亦提出補充之見解,認為「對於管制機關之管制有效性與能力」,亦需加以考量。本文則認為除上述標準與意見外,競爭主管機關與管制產業主管機關應循公平法第9條第2項「商同」之機制,再從公平法第一條之立法目的著手,考量競爭利益與管制利益兩者為綜合之權衡考量(trade-off),選擇最有利於整體經濟與社會利益者,為該產業該聯合行為之豁免與否之檢討。 而實務上公平會實務上核准或處分航空公司聯合行為的案例並不少見,較重要者有遠東、復興航空公司的『票證免背書轉讓』案以及遠東、復興、立榮、華信『聯合減班』案,前者立論翔實,從『票證免背書轉讓』制度,背後的『拆帳協定』,推導出機票價格僵固性之問題;後者則牽涉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與管制產業俘虜(capture)理論之問題,亦進一步促使民航主管機關與競爭主管機關針對民航業者之聯合行為,建立『民用航空運輸業申請聯營許可審查辦法』,使之全面納入規範
35

美國中共之和解與韓國之安全--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四年

林浩善, LIN, HAO-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其內容如下: 隨著七十年代期國際體制之多極化現象,進而美、中共和解以及日、中共和解。尤其 ,因尼克森主義而產生之美國軍事介入的變化,以及中共取得聯合國代表權,給朝鮮 半島帶來了巨大的衝繫。中共取得聯合國代表意味著認中共為侵略者的一九五一年聯 合國大會決議案事實上也隨之失效。隨之認定中共為侵略者之朝鮮半島的基本秩序, 也不得不變為中共也同意的一種新秩序。換言之,朝鮮半島上聯合國特性之消失,所 謂聯合國韓國統一善後委員會的解散和聯軍司令部的解體也明顯地成為一大問題。由 於聯合國的趨勢,以及應付北韓的對南韓戰略,大韓民國政府建立了追求朝鮮半島和 平統一的政策。
36

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新聞寫作之式之研究

蕭衡倩, XIAO, HENG-G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分三十年來(民國42年至71年)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新聞寫作的 方式為主,採用內容分析方法,比較三報在不同時間、不同新聞種類上的差異,以及 各報本身的新聞寫作方式在三十年來的演變。本文將三十年分為三階段:民國42年 至51年;52年61年;62年至71年。又將新聞寫作的方式分六種:可追溯來 源的報導;不能追溯來源的報導;可追溯來源的推論;不能追溯來源的推論;可追溯 來源的判斷;不能追溯來源的判斷。並將新聞內容分成十二類:政治軍事、財經、災 禍、人情趣味、體育、文教、犯罪、科學、社會問題、社交新聞、公共事業以及交通 。本文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分為問題的陳述、研究目的以及論文組織三節。 第二章、文獻探討,分為有關消息來源及有關陳述方式兩節,並提出研究問題。 第三章、研究方法,分為研究對象、抽樣、分析方法、信度分析及統計方法五節。 第四章、資料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37

東北亞經濟體國際旅遊競爭力之研究

黃珮綺, Huang ,Pei-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全球旅遊產業呈現穩定成長狀態,東北亞五經濟體國際旅遊產業亦蓬勃發展,但該地區不同經濟體國際旅遊競爭力的相對表現卻消長互見。在美國市場,台灣與韓國的美國訪客比例維持穩定,香港則逐年以些微比例下滑,日本在美國訪客市場也逐漸衰退,中國則是東北亞五經濟體唯一在美國訪客市場大幅成長的國家,從1981年到2003年成長了2.5倍。而日本市場,台灣的相對旅遊競爭力由1981年時的4國之首,歷經了23年社會經濟的轉變,已在日本市場明顯失去競爭力。而中國由於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加上一系列的主題式促銷活動,積極地分食亞洲的觀光市場,中國大陸已在2002成為亞洲第一大目的國。 本文首先依據消費理論,建立一包含國際旅遊的消費者決策模型;其次,依據此理論模型推導出國際旅遊相對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然後,參考既有文獻,建立實證模型;最後,則利用1981-2003年東北亞 (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和中國) 五經濟體的美、日訪客人數資料,透過三階段最小平方法,分別探討各經濟體國際觀光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一) 相對價格的影響將視消費者之旅遊目的及型態的不同而有差異;(二) 相對匯率的影響將視觀光旅遊支出是以當地貨幣或旅遊來源國貨幣計算而有所差異;(三) 供給面因素對於國際觀光市場的確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且對於不同的來源國及不同的目的國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依據上述實證結果發現,本文有四點政策性建議可提供參考:(一) 目的國為了有效提昇其國際旅遊競爭力,針對不同來源國的訪客,似乎應採取不同行銷或提昇策略;(二) 目的國在採取行銷策略以有效提昇其國際旅遊競爭力時,應將與鄰近經濟體的替代與互補關係及觀光政策納入考量;(三) 主管單位在規劃觀光政策措施時,應將政策效果期限納入考量;(四) 匯率調整未必是提昇國際旅遊競爭力的有效工具。
38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變遷與發展-波士尼亞案例之研究

戴慶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無休止的區域衝突,和平維持成爲聯合國最關心的問題。在國際衝突頻繁的今天,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十分引人矚目。因此,筆者希望能從研究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中,發現其中所可能存在的問題或相似處,做為將來研究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參考資料。 由於世界上仍存在著各種衝突及複雜的利益糾葛,因此,維持和平行動已經成為聯合國維護國際職能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以使國際關係正常化。為此,其行動已從傳統的監督停火、居中斡旋,擴大到開展預防性外交、維持和平與重建和平,相關的行動也為之擴大,更引人注意的對於和平維持觀念的修正。如擴大的維持和平部隊及第三類的維持和平行動,同區域組織的維持和平部隊合作,監督和平協定的執行;維持和平衝突後的「締造和平」;而維持和平行動所執行的任務範圍,除了傳統的軍事觀察任務外,更大幅擴張了。 國際社會只相信實力,這種調整在國際上有其行事模式,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和國際社會的需要而有所改變。維持和平行動的任務增加,目的改變,進而執行和平協議,強制恢復或重建和平秩序,已成為聯合國維持和平的新趨勢,但無論聯合國維持和平如何變遷與發展,它還是需要依靠各會員國支持的。 我們了解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演變過程,有利於準確把握維持和平行動的走向。由於,聯合國宗旨為: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爲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爲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因此,應規定聯合國與區域組織的合作應在《憲章》的框架內解決,聯合國應發展出屬於聯合國自己的「固定模式」與反應,以維持國際的安全與和平。 然自波士尼亞內戰爆發後,聯合國必須在大國一致下作成決議;必需靠調解、談判的進行及協議來達成目標;維持和平與調解應該是同步進行和平解決衝突的;但是,波士尼亞危機還是變成戰爭了,這顯示主要問題出在調解、談判及協議的進行,而不是維持和平行動失敗。 以本論文波士尼亞個案而言,聯合國介入波士尼亞問題的過程中,制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之所以會發揮作用,主要還在於美國缺乏足夠的意願去協助解決紛爭。事實上,這些制約因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國際環境的變化及聯合國內外在因素的變化,無疑會使一些制約因素變的不再重要。但是,一些重要因素在今後仍然存在;所以,從整體上考察美國外交政策,對美國維持和平政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39

國際環境建制中非政府間組織角色探討 三次聯合國環境會議之研究

張嘉慈, Chia-Tzu,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全球生態體系的共享以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必須要相當的資金、專家、技術,國家發現他們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處理問題,因此在面臨全球環境威脅所帶來的壓力下,國家必須尋求國際合作以解決共同的問題。國際環境建制提供了國家進行合作的空間。雖然持續的發展突破了新現實主義理論的限制,但事實上提卻是仍無法屏除在多邊體制內尋求國家利益以及國內政治因素對國家參與國際環境建制時所造成的影響。因此非政府組織有了發揮的舞台,他們藉著提供專家、技術;扮演監督者檢視國家履行承諾的進度與狀況;對國家政府代表進行遊說;提升知識基礎等等方式,來促使更有效率的國際環境建制形成與運作。 綜觀三次聯合國環境會議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非政府組織具備多元化的角色。從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由於聯合國憲章第七十一條的規定,非政府組織自會議的籌備過程中開始擔任的諮詢以及資訊得提供者的角色;隨後的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以及2002年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中,非政府組織不但在籌備過程中發表報告,提供決策過程所需要的知識與資訊,在官方正式會議進行時,非政府組織也同時舉辦研討會等活動,藉以隨時監督會議的進行。某些國家的代表團中也會邀請非政府組織擔任成員,協助進行決策。除此之外,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的會議文件中,便特別提出,非政府間組織具有教育大眾與宣揚理念的功能。總括來說,在三次的聯合國環境會議中,非政府組織扮演起了教育者、資訊提供者、國家代表以及監督者的角色。 關鍵字:國際環境建制、非政府組織、聯合國環境會議
40

產品屬性與消費者產品知識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液晶電視為例

羅珮仁, Lo, Pei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液晶電視在市場上已逐漸蔚為主流且具有廣大發展潛力,而目前台灣液晶電視市場呈現家電與資訊品牌共逐商機的局面。然而其擁有的技術背景與資源亦有所不同,如何能投消費者所好,擬定出有效的行銷策略,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消費者產品知識高低對產品內外在屬性訊號與購買意願的影響,進而分析不同市場區隔的消費者特色,瞭解其對產品屬性之偏好與差異,提供業者制定行銷策略上的建議,協助其進行有效的目標行銷。本研究採用聯合分析法,先利用前測設計消費者產品知識的量表,正式問卷受測體則採用整體輪廓法的短文描述進行測試。共收回有效問卷152份。研究發現: 1. 總體受測者屬性偏好依序為:畫面品質>保固期限>價格>反應時間>售後服務>品牌背景。 2. 本研究根據消費者知識高低將消費者做「事前區隔」分群,發現知識低的群體較重視產品外在屬性線索,而知識高的群體較重視產品內在線索。建議液晶電視廠商應善加利用「客製化」的概念,依照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所重視之價值做為產品的定位或訴求。 3. 以對產品屬性的成分效用值做「事後區隔」分群,發現整體消費者可分為兩群:集群一重視產品實際功能表現、願意付出高價;集群二則重視較長保固期限、追求低價,提供廠商在設計產品屬性組合的參考。 4. 與人口統計變數交叉分析之後,獲得各區隔族群對液晶電視產品屬性偏好之相關數據。例如女性對價格、保固的重視程度較男性為高;理工背景消費者對產品內在屬性要求較文法商背景消費者為高等。

Page generated in 0.038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