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陽明學派游學活動研究

蔡淑閔, tsai,shu-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陽明學派的游學活動,筆者主要從四個層面:人的流動、社會關係的流動、思想的流動、書寫的流動來思考。游學基本上是一種人的流動,社會關係、思想以及書寫的流動,都是因為人的流動而來的。游學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人為什麼游學,而陽明學派的游學又是屬於集體性的活動,如何進行流動,凝結出特定的組織、特定的社會價值。因此這一層面包括流動的目的與價值、流動的方式、流動的型態等問題。游學是走出家門的活動,人在游學的理想下,勢必會影響家庭生活的經營,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使得社會關係產生變化。這一層面的問題包括家庭生活的犧牲、友天下士的理想、友倫的強調,以及在利益的糾葛中,講學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產生變質。思想的流動主要是在流動的過程,發展出跨地域的思想議題,如良知之辯、四句教之辯、三教之辯等。書寫的流動則是陽明學者記錄流動的書寫,主要有會語及遊記,而這些書寫又會隨著人的流動而流動。
2

周汝登《四書宗旨》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Zhou Rudeng's Four Books study

吳長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周汝登《四書宗旨》為研究對象,探究周汝登詮釋《四書》的內容和方法,以對王陽明、王龍溪一脈的《四書》詮釋有所瞭解,進而確立此書在《四書》學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立基與安排。第二章「周汝登生平、著作與學術思想」,概述周汝登的生平、著作及整體思想。第三章「周汝登《四書宗旨》—《大學》、《中庸》部分」,探討周汝登對《大學》「明德親民」、「格物」、「誠意正心」和《中庸》「天、性、道、教」、「致中和」、「誠」等重要概念的理解與詮釋。第四章「周汝登《四書宗旨》—《論語》、《孟子》部分」,探討周汝登對《論語》「仁」、「禮」、「學」的內涵理解和工夫實踐;及其對《孟子》性善、修養、仁政王道的闡釋。第五章「周汝登《四書宗旨》的特色與學術史意義」,歸納周汝登詮釋《四書》的核心思想和解經方法,彰顯此書的《四書》學史意義和價值。第六章「結論」,綜論以上的研究成果,並檢討本論文的不足之處,並提出可再發展的研究空間。 透過本研究,可發現周汝登《四書宗旨》呈現了王陽明、王龍溪一脈的《四書》詮釋樣貌,補足二王《四書》著述未完足的缺憾;其次,承繼陽明心體為上的精神,具體展現為自由開放、三教同旨、漢宋明經說兼採的新《四書》學精神;最後,書中返求己心和要求落實體證的工夫,不僅澄清陽明後學空虛狂蕩的誤解,也代表汝登對當時學術風氣反思後的兼融主張。
3

王龍谿學述

許宗興, Xu, Zong-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述龍谿學之義理內涵,並言其於王門及中國學術史中之地位。凡一冊,約 十六萬字,共分四章及前言結論。 前言:記論文寫作之過程、體例、方法等。 第一章:龍谿生平及著述 記龍谿之名氏年籍、生平事蹟、及著書等。 第二章:龍谿師承 述陽明學之時代背景,義理發展過程,及討論三綱領之意含,最 後對陽明義理作一衡定,並提出陽明學之不足處,龍谿學便承此不足處而說。 第三章:龍谿學析論 為本論文重心。首節述龍谿本體論,討論良知之性相,及「四 無」說之意含,並取與「四有」說對勘,以明其間異同醇駁。次節述龍谿工夫論,討 論與工夫有關之問題,並引據龍谿工夫指點語,分本質工夫與助緣工夫敘述說明。 第四章:龍谿在王門中之地位,取王門中之江右、浙中、泰州諸大家,言其學說異同 ,以分出孰為陽明嫡傳。 結論:說明龍谿在中國義理學中之地位。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