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隋代樂府詩研究

邱欣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隋代雖然結束了中國分裂三百年的局面,促成南北統一。但在文學史上不是被稱為齊梁餘響,便是唐代先聲,似乎沒有自我獨立的風格與價值。但隋代畢竟留下了文學作品,包括數百首的詩及少量的賦、文,而這些文學作品歷代評價不高,但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尤其是詩。比起其它文體,詩的創作不論質與量都有可觀之處。徐國能在八十七年時曾針對隋詩加以研究,頗有建樹。文中即曾論及隋代樂府詩,但隋代近百首樂府作品,承上啟後,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實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 本文主要以《樂府詩集》中收錄之漢魏六朝及隋代樂府詩歌為主,擬從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現存近百首隋代樂府進行探究: 第二章主要探討文學的外緣環境,第一節討論的是隋代社會文化背景。本文擬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探討隋代社會文化與文學創作間的關係,希冀從中尋求隋代詩歌發展的內在規律。第二節討論的是隋代文學環境,在隋代之前,南北朝文學早已有了交流的現象,隨著大一統的局面之開展,南北朝文學碰撞與交融的現象更形明顯,使隋代樂府詩呈現出多樣風格的過渡狀態。加上隋文帝對南朝輕侈浮豔的文風深惡痛絕,形成雅俗文學的對立現象。第三節將引據史書及參考資料,分析此一時代的文化藝術與文學創作的環境,並進一步從樂府的沿革、雅、俗音樂的消長視角來探討民間流行音樂文化對隋代樂府詩的影響。 第三章將隋代樂府詩與六朝相同題名的樂府詩比較之後,以了解隋代詩人在邊塞軍旅、豔情閨怨、宴遊寫景、豪客遊俠等題材間的承續與發展。 第四章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音樂類型,第二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詞語運用,第三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句式結構。 第五章強調隋代處於一個文化交融與文學過渡的地位,而隋代樂府詩中擬作樂府佔大多數,所以筆者以擬作樂府為主角,探討擬作方式的沿革、隋代樂府詩篇章結構的布局及意象的經營與改造。 結論將分析隋代樂府的特色:南朝詩風的承繼、北朝文化的展現、樂府題材的拓展、擬作藝術的發揮、新曲辭調的創作。第二部份提到繼隋之後,唐代樂府詩在音樂、命題、內容、體式、化用詞句上的發展,這些都和隋代樂府息息相關。第三部份則對隋代樂府詩在文學史上的定位與評價作一番論析。
2

劉焯、劉炫之經學

陳金木, CHEN, JIN-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南北朝之經學,以五經正義為匯歸。隋代之經學,在南北朝義疏之學走向唐代五經正義之學中,實具關鍵之地位。劉焯、劉炫二氏為隋代之大儒,五經正義中:詩經、書經、左傳等皆據二劉先生之著作為底本,加以刪削而成,故以「劉焯劉炫之經學」為題,探討此一幽隱之轉折。 二、研究文獻:史傳書錄記載劉焯之經學著作有三種,劉炫之經學著作有十三種,然於唐未間先後亡佚。今日有佚文可得者,劉焯僅尚書義疏一種;劉炫亦僅尚書述議、毛詩述議、春秋左氏傳述議、春秋規過、春秋攻昧、孝經述議等六種。歷來輯者若不謨、郡瑛、薛承宣、黃奭、馬國翰、陳熙晉等雖有輯本,然蒐集範圍過窄,所據底本非佳善,文孛迻錄有失真,故未稱完善,故必重輯其佚文,以求完備。 三、研究方法:劉焯劉炫之著作,今率皆亡佚,僅有典籍援引,故必藉由輯佚,重輯其佚文,又必透過經學史之觀點,將其定位,以探究其經學之底蘊,最後亦必將二氏之思想,置於思想史中見其卓識,故此題融入輯佚、史學、經學、哲學等之全程觀點。 四、研究內容與成果:(一)說明本題以劉焯劉炫作綜合研究之因,闡述本題研究之四項價值,檢討以往研究之成果,並陳述本題之主旨與研究方法。(二)說明劉焯劉炫所處之時代背景與學術風尚。(三)依史傳參證劉焯劉炫之生平,考輯其著作。(四)重輯劉焯劉炫經疏之佚文,計得尚書佚文一百一十條,毛詩佚文八十二條,春秋左傳佚文四百十十八條,孝經述議佚文一百九十一條,合計八百又一條。(五)分就尚書學、詩經學、春秋左傳學、孝經學等四章,依重輯之佚文,就其形式與內容全面 考察之,且評論其得失。(六)簡述本題論述之要點,二劉先生治經之特色與對經學之貢獻,並說明本題研究之不足與今後研究之方向。 經學(尚書-毛詩-左傳-孝經)-隋代-劉焯-劉炫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