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隋代樂府詩研究邱欣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隋代雖然結束了中國分裂三百年的局面,促成南北統一。但在文學史上不是被稱為齊梁餘響,便是唐代先聲,似乎沒有自我獨立的風格與價值。但隋代畢竟留下了文學作品,包括數百首的詩及少量的賦、文,而這些文學作品歷代評價不高,但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尤其是詩。比起其它文體,詩的創作不論質與量都有可觀之處。徐國能在八十七年時曾針對隋詩加以研究,頗有建樹。文中即曾論及隋代樂府詩,但隋代近百首樂府作品,承上啟後,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實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
本文主要以《樂府詩集》中收錄之漢魏六朝及隋代樂府詩歌為主,擬從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對現存近百首隋代樂府進行探究:
第二章主要探討文學的外緣環境,第一節討論的是隋代社會文化背景。本文擬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探討隋代社會文化與文學創作間的關係,希冀從中尋求隋代詩歌發展的內在規律。第二節討論的是隋代文學環境,在隋代之前,南北朝文學早已有了交流的現象,隨著大一統的局面之開展,南北朝文學碰撞與交融的現象更形明顯,使隋代樂府詩呈現出多樣風格的過渡狀態。加上隋文帝對南朝輕侈浮豔的文風深惡痛絕,形成雅俗文學的對立現象。第三節將引據史書及參考資料,分析此一時代的文化藝術與文學創作的環境,並進一步從樂府的沿革、雅、俗音樂的消長視角來探討民間流行音樂文化對隋代樂府詩的影響。
第三章將隋代樂府詩與六朝相同題名的樂府詩比較之後,以了解隋代詩人在邊塞軍旅、豔情閨怨、宴遊寫景、豪客遊俠等題材間的承續與發展。
第四章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音樂類型,第二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詞語運用,第三節討論隋代樂府詩的句式結構。
第五章強調隋代處於一個文化交融與文學過渡的地位,而隋代樂府詩中擬作樂府佔大多數,所以筆者以擬作樂府為主角,探討擬作方式的沿革、隋代樂府詩篇章結構的布局及意象的經營與改造。
結論將分析隋代樂府的特色:南朝詩風的承繼、北朝文化的展現、樂府題材的拓展、擬作藝術的發揮、新曲辭調的創作。第二部份提到繼隋之後,唐代樂府詩在音樂、命題、內容、體式、化用詞句上的發展,這些都和隋代樂府息息相關。第三部份則對隋代樂府詩在文學史上的定位與評價作一番論析。
|
2 |
劉焯、劉炫之經學陳金木, CHEN, JIN-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南北朝之經學,以五經正義為匯歸。隋代之經學,在南北朝義疏之學走向唐代五經正義之學中,實具關鍵之地位。劉焯、劉炫二氏為隋代之大儒,五經正義中:詩經、書經、左傳等皆據二劉先生之著作為底本,加以刪削而成,故以「劉焯劉炫之經學」為題,探討此一幽隱之轉折。
二、研究文獻:史傳書錄記載劉焯之經學著作有三種,劉炫之經學著作有十三種,然於唐未間先後亡佚。今日有佚文可得者,劉焯僅尚書義疏一種;劉炫亦僅尚書述議、毛詩述議、春秋左氏傳述議、春秋規過、春秋攻昧、孝經述議等六種。歷來輯者若不謨、郡瑛、薛承宣、黃奭、馬國翰、陳熙晉等雖有輯本,然蒐集範圍過窄,所據底本非佳善,文孛迻錄有失真,故未稱完善,故必重輯其佚文,以求完備。
三、研究方法:劉焯劉炫之著作,今率皆亡佚,僅有典籍援引,故必藉由輯佚,重輯其佚文,又必透過經學史之觀點,將其定位,以探究其經學之底蘊,最後亦必將二氏之思想,置於思想史中見其卓識,故此題融入輯佚、史學、經學、哲學等之全程觀點。
四、研究內容與成果:(一)說明本題以劉焯劉炫作綜合研究之因,闡述本題研究之四項價值,檢討以往研究之成果,並陳述本題之主旨與研究方法。(二)說明劉焯劉炫所處之時代背景與學術風尚。(三)依史傳參證劉焯劉炫之生平,考輯其著作。(四)重輯劉焯劉炫經疏之佚文,計得尚書佚文一百一十條,毛詩佚文八十二條,春秋左傳佚文四百十十八條,孝經述議佚文一百九十一條,合計八百又一條。(五)分就尚書學、詩經學、春秋左傳學、孝經學等四章,依重輯之佚文,就其形式與內容全面
考察之,且評論其得失。(六)簡述本題論述之要點,二劉先生治經之特色與對經學之貢獻,並說明本題研究之不足與今後研究之方向。
經學(尚書-毛詩-左傳-孝經)-隋代-劉焯-劉炫
|
Page generated in 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