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功能模式研究(1967-1983) --一個民生主義觀點的試探

吳學銘, WU, XUE-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全文約七萬餘字,分七章十七節撰述。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為介紹西 方英、美兩國發展社會福利的歷史背景及過程,第三章簡介我國古代發展社會福利的 歷史經驗及民生主義中對社會福利發展的功能觀點。第四章論述社會福利發展的功能 理論及相關研究文獻探討。第五章說明實證研究的變數建構方法與資料來源。第六章 分析研究結果與發現兼建議。第七章結論。 本論本嘗試從文獻中求證社會福利功能模式的假設,再以這種功能模式進一步觀察台 灣發展社會福利如何結合社會結構的變遷趨勢。本文所要了解是:台灣社會福利的發 展是否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遷?那些部分有反映?那些部分沒有反映?反映的程度又 為何?筆者嘗試從實證的研究,分析1967至1983年計十七年間的縱斷面資料 ,來回答這個問題。 研究的重要發現:(1)台灣近廿年來,在人口結構的變遷上,老人人口日愈增加, 兒童人口逐漸滅少(出生率及死亡率降低);在經濟結構的變遷上,農牧漁業人口逐 漸減少,勞工人口逐漸增加(經濟生產型態由農業轉型到工業),而社會福利的發展 ,則雙雙反映出人口結構的變遷趨勢與職業結構的分化情形。(2)在過去的政府政 策上,並不將推行社會福利視為是有效遏止犯罪問題發生的有效手段。近年青少年犯 罪問題的日趨嚴重,說明了治標性的防法手段是不太行得通的,若轉求助於青少年福 利政策的推行,未嘗不是一件可行有效的作法。台灣在近廿年發展社會福利的過程中 ,較漠視於針對犯罪問題而發的作為。(3)離婚率、都市化、人口流動等社會變遷 現象,皆有助於社會福利的發展,顯示我國社會福利的發展偏重於對社會不穩定人口 現象的反應。(4)有趣的發現:由死亡率、環境污染(落塵量),兒童人口(十四 歲以下)三者的變化,是反映此段時間社會福利發的最佳模式。

Page generated in 0.02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