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一九九零年後東南亞國協內部信心安全建立機制之研究

高文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東協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東協各會員國之間「在平等與夥伴的精神之下,採取共同努力,促進區域內各國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以增進東南亞國家成為繁榮與和平的基礎。」隨著冷戰結束,大國影響改變,中共與日本積極介入東南亞地區,加上1999年 4 月,隨著柬埔寨的加入東南亞十個國家全部成為東協成員,實現了東協最初建立的願望。但在相互平等、不干涉內政及和平解決衝突的基礎上,東協推動區域安全合作的機制(東協方式的協商模式)面臨極大挑戰與衝擊。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揭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論文架構等。第二章探討東南亞安全環境,從東協的成立,在諸多歷史情結與仇恨糾結中,東協十國出現的背景原因,及探討冷戰前後影響東協安全合作機制形成的因素,從中瞭解「信心安全建立措施」在東協國家間的重要性。第三章 1967-1989東協「信心安全建立措施」的歷史脈絡,從「東協方式」談起,以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嚐試瞭解不同於歐盟整合的「東協方式」。第四章1990年後東協內部「信心安全建立措施」的發展與特徵。針對冷戰後東協內部安全機制加以探討,如各國之間透過那些機制和平解決雙邊邊界問題等。第五章東協國家主導的由外而內安全合作模式,探討東協區域論壇及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之成立背景、主要議題及對東協安全合作機制的影響。第六章今後東協推動內部「信心安全建立」的機會與挑戰。東協內部對「信心安全建立措施」的看法與態度亦影響執行成效,東協內部解決衝突的機制是否健全,由「信心建立措施」發展到「預防性外交機制」之可行性。第七章結論。藉著上述的探討,瞭解東協內部信心安全建立機制之演進及發展,為東南亞區域安全找到新的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1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