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ing suggestions: "subject:"tet accruals"" "subject:"tet accrual’s""
1 |
我國新上市公司業績變化之研究許泰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是否我國新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現象與証券交易法上所規定的上市申請的門檻有關。我國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後多有業績衰退及上市前盈餘管理之現象(曾國楊,民國84年)。這種人為的業績擴充或增加盈餘,往往是為了符合法規中上市申請的規定,特別是上市門檻的規定。倘若公司上市可以為原始股東帶來大量的邊際利益,列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申請上市公司自有動機從事上市前業績人為擴充及盈餘管理的現象。本研究就在探討這項研究問題。
本研究以民國74年至83年間斬上市的公司為樣本,測試獲利能力較差或存續期間較短之新上市公司,是否較有動機在上市前從事盈餘管理。實証結果顯示:
就獲利能力來說,獲利能力較差之第一類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會以應計項目及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來操縱盈餘;但就第二類上市公司而言,實証結果反而與假說所預測的相反,即獲利能力較優的新上市公司反而會在上市前操縱盈餘。
就存續期間來說,第一類上市公司之實証結果大致與假說所預測的一致,但未達顯著水準,即存續期間較短之新上市公司,並不會在上市前以應計項目式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來進行盈餘管理。就第二類上市公司來說,實証結果則與假說相反,但也未達顯著水準。 /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ior to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relates to the qualifications of an IPO. In general, a firm will manage its earnings prior to IPO and have sales recess subsequent to IPO. Due to mandated IPO qualifications, perhaps, the motiv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r artificial sales expansion comes from the mandated IPO qualifications. The empirical sample period covers from 1985 to 1994 on which the empirical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Low profitability first class firms will manage their earnings prior to IPO by the use of net accruals and net accruals from operations. In contrast, high profitability second class firms will manage their earnings prior to IPO.
2. This study cannot conclude that a younger IPO firm has a stronger incentive in managing its earnings than an older firm does.
|
2 |
股票類別變更與盈餘管理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of Stock Categor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葉東煇, Yeh, Do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觀察國內上市公司因經營不善、財務困難而遭管制機構處以降類、變更交易方式或終止上市之處分前,是否進行盈餘管理。由於遭降類等處分後,不僅其公司經理人有遭撤換的可能,更使公司形象、信譽受損,故本研究由實是性會計理論的觀念推衍,並參考相關的法令規定,推論經營不善之上市公司,其管理當局會有強烈的動機進行盈餘操縱,以避免遭降類等之噩運。
本研究利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discretionary accruals)在降類等事件日前後的尺度是否具顯著性差異,來偵測財務困難公司是否在降類等處分前利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進行盈餘操縱。本研究總樣本共64家,涵蓋14種產業,其中降類公司樣本25家,變更交易方式公司樣本26家,下市公司樣本13家。樣本期間為民國66年至83年,每個樣本財務資料涵蓋7個年度。經過實證分析後獲致下列結果:
1. 股票遭降類公司,降類前的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有大於降類後之現象,其中尤以降類前一年度最為顯著。
2. 股票遭變更為全額交割公司,變更前的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有大於變更後的現象,其中尤以變更前一年度最為顯著。
3. 股票遭下市公司,其下市前的可裁決性應計項目與下市後的差異並不顯著。
綜合上述實驗結果,本研究可獲以下結論:
1. 第一類股票上市公司因經營不佳而遭變更為第二類股前有利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進行盈餘管理之情形,尤以降類前一年度最為明顯。
2. 上市公司因財務困難而遭變更為全額交割股前,有利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進行盈餘管理之情形,尤以變更前一年度最為明顯。
3. 公司下市前利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進行盈餘管理的情形並不顯著。究其原因,可能係由全額交割股至下市這一過程乃一不算短的時間,由於應計項目具有迴轉的特性,或因公司財務結構、獲利能力的日趨惡化,使盈餘操縱的空間愈小,使公司已無能力於下市前進行盈餘操縱。
|
Page generated in 0.04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