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菁英、教育與代議政府:詹姆士彌爾政治思想之研究 / Elite, Educ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James Mill's Political Thought

廖斌洲, Liao, Bin J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從功利主義哲學的脈絡下來探討詹姆士彌爾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檢閱過去研究彌爾思想的文獻,並提出問題意識,及本研究的焦點。 第二章著重討論彌爾的哲學面向。彌爾從人性論的角度出發,假設人對權力有高度的欲求,反映在政治上就會產生壓制他人的情形。此外,彌爾也假定人性具有可變異的特質,這是由於人具有觀念聯想的能力。他認為透過教育,可以將人性當中想要壓制他人的傾向導向為整體社群謀求利益,這個寄望便放在菁英的身上。唯有透過菁英,才能夠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第三章把焦點放在彌爾的政治理論面向。彌爾的政治關懷的起點在於批判已經無法保障人民的英國憲政傳統。彌爾認為保障人民的權利才是政府的目的。在彌爾理想的代議政府當中,人民具備選舉權可以牽制代表的行動。另一方面,由於代表是受過量好教育的菁英,因此必能以公共利益作為政治行動的主要考量。唯有透過代議政府,才能夠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利益一致,進而保障人民的權利。 第四章把彌爾與邊沁及約翰彌爾進行理論上的比較。指出邊沁似乎沒有像彌爾那樣強調菁英在代議政府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至於約翰彌爾,則比彌爾更強調,透過政治參與的過程來達成教育人民的效果,以提升整體民主的品質。 第五章將指出彌爾的政治思想在當代意義當中的貢獻。

Page generated in 0.129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