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業力的形成及其轉化:以《阿含經》的緣起說為探討中心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要經典依據,探討《阿含經》中業力的緣起特性以及所開展出來的修學特色,並揭示出業力於生命歷程中所具的意義。

面對業報輪迴的問題,《阿含經》以緣起說來說明其實際的面貌,亦即業報外表特徵是生死相續,但其內在核心是緣生緣滅,業依於緣起而流轉生死,也依於緣起而轉得還滅清淨。在因緣變化之流中,眾生隨著自身所造的業而受生死輪迴的果報,但業乃是依緣而無常變化,為緣起、無常、有為、生滅的性質,本身並不具備固定、實體的存在,無有自性,在業報未成熟前能以聖道的實踐隨緣使之轉化,從緣起流轉的生死翻轉至緣起還滅的涅槃。從《阿含經》的解析可得知,釋尊在教學的實施上,乃是藉由業報此一課題的設置,使修學者據以理解業報相續的緣由,以及業報在生命歷程中所體現的意義,從而開展出以解脫為生命導向的修行界面。於此,《阿含經》中業報輪迴所蘊含的事理,不僅能作為理解生命歷程運作的線索,更能助成生命實踐的開展。

在建立修學的觀點上,建立三善根、四預流支是轉化業力的具備要項,此是截斷生死續流的初步,也是導向解脫的切要助成條件。整個生命的轉化過程由修學者的認知理路之轉折開始,從而帶動修行道路的展開,以聖出世間的正見智慧為引導,修持通往涅槃的三十七道品。此套修學配備是轉化業力的一套方法,不僅能資助正覺條件的達成,更有助於成就諸漏盡。又,菩提心是志願所在,慈悲喜捨心是動機,此二者可說是朝向解脫道的順緣。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慈悲喜捨以轉變心態認知,並輔以俱修七覺支,令未生的煩惱不起,已生的煩惱令滅,使心念跳脫出煩惱的情緒漩渦中,減弱甚至斷除由我執煩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而截斷由無明所帶來的種種作用,逆乎十二緣起的繫縛,逐而解開業力的連鎖。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1560031
Creators莊麗絹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