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大陸「國是訪問」外交之研究(1993-2016) / Research on China's State-visiting Diplomacy (1993-2016)

自1993年鄧小平健康狀況惡化、漸失實權的同時,中國大陸亦開始積極投入各項公共外交布局。學界主要認為中國大陸基於以下三個理由而注重公共外交:對冷戰後新國際結構的反應、對「中國威脅論」的回應,以及領導人政治生存的考量。而在官方的聲明裡,中國大陸政府宣告其欲藉公共外交政策達成的主要目標:降低他國對中國大陸威脅的感受,以及促進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共同利益。本研究分析中國大陸公共外交政策中之「國是訪問」策略,探討其成因、模式與相關影響。實證資料顯示,在驅動因素方面,中國大陸「國是訪問」的行為與領導人政治生存考量的關聯度較高;而在目標達成方面,中國大陸的「國是訪問」與各項官方所宣稱的欲達成目標並未顯著關聯,反而是與「使受訪國的國家利益更趨近中國大陸、更疏遠美國」的這個事實有穩定的關聯性。本文的發現對於理解中國大陸外交政策的運作邏輯有著重要的理論意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4260010
Creators賴聖雅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