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戰時期的兩岸關係發展,受到美國圍堵政策的戰略利益與美中交往下經濟考量的影響,不同時期的兩岸互動關係相當程度反映出當時國際和區域環境的變化。冷戰之後,亞太區域環境,尤其是亞太安全環境出現結構性的變化,就是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單極主導地位。
二、1987年11月2日,政府正式宣布,基於傳統倫理及人道立場的考量,允許臺灣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為兩岸互動關係開創一個新的里程碑。但兩岸長期封閉隔閡的大閘,卻隨著探親政策的開放,兩岸之間的交流便起了急遽的變化,使得兩岸關係不再限於單獨探親旅遊,而衍生至經貿、體育、法律、政治等等各層面的互動。
三、自中國大陸建政至今,其「統一臺灣」的最終目標,則未曾變更或終止,其中歷經「武力解決」、「和平統一」及「一國兩制」的時期,現今雖海峽兩岸關係重新定位與改善後,中國大陸仍然堅持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尤以1996年的飛彈危機更使得兩岸的敵意加深,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憑添更多的波折。兩岸無法結束敵對狀態,則兩岸根本無法論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四、政府當前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皆表示時機尚未成熟,但無論從國際環境的趨勢、中國歷史的經驗,與臺灣未來的發展來看,兩岸走向統一的路雖不可期,談判協商曠日費時,在建構和平的過程中,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將是兩岸遲早必須面對的課題。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0922002 |
Creators | 袁光華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