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開展「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與評估之研究

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發展策略由平衡轉為傾斜,由強調公平轉為追求效率。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東部沿海地區利用原有良好經濟基礎及區位優勢,率先獲得發展。惟在東部經濟高度發展同時,使得東、中、西部的區域差距急速擴大。中共在一九九九年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不但是重大經濟政策,也是重要政治決策,當然也關係到能否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
西部是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最為集中的地區,長久以來,民族團結、民族平等、民族區域自治,以及民族共同發展就是中共宣揚其民族政策的口號。經濟被視為解決民族問題的靈藥,因此,藉經濟開發以促進民族關係的融合發展應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另一目標。由於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間的關係密切,所以,此一戰略能否成功繫於西部地區各民族間以及漢族和少數民族間關係是否和諧。
九○年代中期後,中共積極致力睦鄰外交政策,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廿世紀初開始倡導新安全觀,強調安全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西部的地理位置,從國內的視覺看,具有邊緣性、邊際性和鄰邊性的特點,從全球的視覺看,西部地區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優勢。藉由與毗鄰國家經濟結構的互補與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相似,為中共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良好條件。
中國的自然資源不如想像的豐富,許多資源或已接近枯竭期,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已因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而成為能源進口國家。對其國家持續發展來說,資源缺乏的問題將是未來制約中共經濟成長與「和平崛起」目標達成的不利因素。有鑒於能源將是下個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如何儘早規劃開放具有豐厚能源的西部地區,以確保能源供給的穩定,自然是關鍵的戰略課題。
中共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江澤民在會中明確指出「縱觀全局,廿一世紀頭廿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和平崛起至關重要。如果中國能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二○○○年翻兩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麼中國就可以真正實現和平崛起。
本論文研究重心在於中共為能達成西部開發戰略目標,藉由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第10個五年計畫(亦「十五計畫」),開展有關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教育、扶貧及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等各項改善措施。在政策執行期間,中共所面臨的制約與挑戰。以及檢視西部開發政策執行迄今,與中共所欲達成的戰略目標逐一比較,以及執行成效與所獲得的初步成果。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2981014
Creators耿靜宜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