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2008年政黨輪替論我國國防戰略轉變研究

近年國際紛爭不斷、金融危機,及兩岸關係多變,對國家安全充滿挑戰。再則我國分於民國95年(2006年)公布首部《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報告》、98年(2009年)3月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 QDR),此一時期正適逢我國政黨輪替執政,先後均基本闡述國家安全政策大方向。惟並未明確、完整擘劃我國的「國防戰略」,進而與國家安全戰略相銜接;本論文以並以2008年政黨輪替為時間切割點,針對國際環境變化、國家安全情勢及中共軍事威脅等情進行研究,探討我國「國防戰略」轉變。倘若能拋磚引玉,進而促使有關單位進行政策面的探討與研究,甚或是更完善制定一套屬於符合我國國家安全的「國防戰略」,為本論文之核心價值。
本論文獲致以下研究成果:
一、「國防二法」已明訂國防政策之決策機制,係透過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行政院及國防部等決策過程,以確保政策方向正確,並爭取全民的認同。因此,國防部部長可依職權透過「軍事會談」及「行政院院會」之召開,將「國防政策」、「國防戰略(狹義)」建議分別向總統及行政院院長報告,以利整體國防事務之推動。
二、行政院應採「綜合性安全」概念,整合國家政、經、軍、心、科技諸層面,綜整敵情、友軍、我方及地緣戰略,做好國家戰略情勢判斷,從而建構我國全般的戰略構想及「國防戰略」指導,並建立「預防性國防觀念」,結合「預防外交」、及「戰略嚇阻」之途徑,維護台海區域穩定與國家安全,以擘劃屬於廣義的、國家層級的「國防戰略」。
三、國防部則整合軍政、軍備、軍令三大體系,擘劃屬國防部狹義層級之「國防戰略」,於《國防報告書》、《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亦或仿效美國撰擬年度「國防戰略」,公諸於國內、外,讓國人、國軍幹部知悉國防部的「國防戰略」。
四、為因應未來全球、亞太區域、台海兩岸等發展與關係日益複雜,我國「國防戰略」之新願景,應該在兼具因應傳統與非傳統威脅的能力、建構嚇阻戰力保衛國家安全等兩大項。
五、透過區域安全機制,國防建軍上多方規劃與預判,未來影響國家安全之主要因素。


關鍵詞:國家安全、國防政策、國防戰略、軍事戰略、同盟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981017
Creators傅茂田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