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2008年政黨輪替論我國國防戰略轉變研究

傅茂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國際紛爭不斷、金融危機,及兩岸關係多變,對國家安全充滿挑戰。再則我國分於民國95年(2006年)公布首部《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報告》、98年(2009年)3月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 QDR),此一時期正適逢我國政黨輪替執政,先後均基本闡述國家安全政策大方向。惟並未明確、完整擘劃我國的「國防戰略」,進而與國家安全戰略相銜接;本論文以並以2008年政黨輪替為時間切割點,針對國際環境變化、國家安全情勢及中共軍事威脅等情進行研究,探討我國「國防戰略」轉變。倘若能拋磚引玉,進而促使有關單位進行政策面的探討與研究,甚或是更完善制定一套屬於符合我國國家安全的「國防戰略」,為本論文之核心價值。 本論文獲致以下研究成果: 一、「國防二法」已明訂國防政策之決策機制,係透過總統、國家安全會議、行政院及國防部等決策過程,以確保政策方向正確,並爭取全民的認同。因此,國防部部長可依職權透過「軍事會談」及「行政院院會」之召開,將「國防政策」、「國防戰略(狹義)」建議分別向總統及行政院院長報告,以利整體國防事務之推動。 二、行政院應採「綜合性安全」概念,整合國家政、經、軍、心、科技諸層面,綜整敵情、友軍、我方及地緣戰略,做好國家戰略情勢判斷,從而建構我國全般的戰略構想及「國防戰略」指導,並建立「預防性國防觀念」,結合「預防外交」、及「戰略嚇阻」之途徑,維護台海區域穩定與國家安全,以擘劃屬於廣義的、國家層級的「國防戰略」。 三、國防部則整合軍政、軍備、軍令三大體系,擘劃屬國防部狹義層級之「國防戰略」,於《國防報告書》、《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亦或仿效美國撰擬年度「國防戰略」,公諸於國內、外,讓國人、國軍幹部知悉國防部的「國防戰略」。 四、為因應未來全球、亞太區域、台海兩岸等發展與關係日益複雜,我國「國防戰略」之新願景,應該在兼具因應傳統與非傳統威脅的能力、建構嚇阻戰力保衛國家安全等兩大項。 五、透過區域安全機制,國防建軍上多方規劃與預判,未來影響國家安全之主要因素。 關鍵詞:國家安全、國防政策、國防戰略、軍事戰略、同盟
2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大陸、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分析

吳巨盟, Chu-Meng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展開「世紀之旅」後,一九九五年下半年中共一連串的軍事演習、對台實施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到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這一段期間內中共對台政策特別的強硬,有別於中共一再重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政策,引起了國內對於國家安全的討論與關切,也引發筆者對於探討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興趣。 在國際關係中,「安全」(security)是一個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個基本的價值。隨著國際政治學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核子武器的出現與冷戰的爆發,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許多學者開始將安全問題從國際政治研究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次領域(sub-field)做專門研究,這就是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y) 。此階段,安全研究的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即國家軍事力量的穩定,因此國家安全就是防務或國防的代名詞,保障國家安全是遂成為國家最重要的職責。 冷戰結束後,「安全」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不再局限於軍事領域,而是逐步延伸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環境領域,所以學者將其稱為「綜合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對於安全之研究雖然有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區域安全(Regional Security)、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全球安全(Global Security)、共同安全(Common Security)、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等若干不同的層次,但一般的安全研究仍是以國家為中心,探討國家面臨威脅時,以國家層次的安全,整合各層次的安全關係,了解威脅安全的因素,並謀求解除威脅之道。 據此,國家安全的定義為:「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我國國情特殊,長久以來在中共的敵對威脅下生存、發展,雖然沒有形之於正式文書的「國家安全政策」,但是我國憑藉「反共」與「發展」的策略,以堅定的意志,不僅確保了國家安全,也維持了經濟穩定的成長,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蹟。冷戰時期的來臨,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將影響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兩岸互動關係日益密切,在表象上敵對意識漸次模糊,而又無法保證中共不以武力進犯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整體的國家安全政策,實為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值得重視。無疑地,以現階段而言,中共可能以武力侵犯台澎金馬的行動,是「危害我們國家生存最直接、最嚴重之威脅。」 。換言之,「確保台澎金馬及諸外島安全,與爭取國人生存發展的國際空間」 就成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為的首要目標。 不可諱言的,後冷戰時期國際情勢的變遷必將影響我國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與目標,尤其,面對中共武力的威脅,我國對於國家安全的問題應該投入更多的關心和努力。本研究之目的即針對後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作一評析,將從我國國家安全之環境因素、我國安全威脅對國家安全之衝擊與影響,及主要的政策與作為加以研究,以作為我國修訂國家安全政策的參考與依據,並希望能進一步尋求我國長治久安之道,此為本文的最大目的所在。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國家安全概論 第一節 國家安全研究與國家安全的意義…………………7 第二節 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與來源……………………..11 第三節 國家安全政策的內涵……………………………..15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議題…………………………..18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環境 第一節 後冷戰時期國際安全環境……………………….23 第二節 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31 第三節 後冷戰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43 第四節 後冷戰時期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61 第四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來源 第一節 中共武力犯台……………………………………..67 第二節 國土分裂:台灣獨立………………………………77 第三節 區域衝突:南海主權衝突…………………………85 第四節 我國安全威脅的評估……………………………..106 第五章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國際保障 第一節 聯合國對中華民國安全的保障……..…………..137 第二節 美國對台海的安全保障.……..…………………154 第三節 美日安保條約與台海安全………………………172 第四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國際保障的評估…………..185 第六章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政策 第一節 大陸政策…………………………………………187 第二節 外交政策…………………………………………200 第三節 國防政策…………………………………………211 第四節 經濟政策…………………………………………223 第七章 本文結論………………………………………..235 參考書目…………………………………………………..239
3

從國防報告書探討我國國防政策之轉變 / The Transition of ROC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Change by Review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Report

陳勇憲, Chen, Yung-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革命伴隨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使得具備跨國性、複雜性的綜合安全議題,成為當代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改變了過去以戰爭行動做為確保主權國家安全的傳統圖像,此一環境的改變,促使世界各國興起軍事國防轉型的熱潮。 中共受到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的啟示,以及藉由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加速了其軍事現代化的腳步,對於我國國家安全的威脅更甚以往。我國除了面對國際社會體系變遷及全球化進程所衍生的新安全問題外,來自中共軍事的傳統威脅也日趨嚴峻。 在國內方面,受到整體政治環境隨著戒嚴與動員勘亂體制的廢除、黨禁、報禁的開放及透過憲法與法律制度的改革,在80年代逐漸由威權體制朝民主政體發展,進一步促成國防改革的驅動力。綜合上述國際環境、中共軍事威脅及國內政治體制變化,使得我國在國防政策上面臨轉型的重大的挑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透過自民國81年起至今發行的10本國防報告書及國、內外有關戰略及國防政策、戰略相關議題的著作、期刊、論文及官方文件的蒐集,藉由國際情勢、兩岸互動以及國內政治環境之變化等面向分析,提供讀者瞭解我國自民國81年以來國防政策的演變歷程與外在因素的關係。 關鍵字:國防報告書、國防政策、國防轉型 / With the coming era of globalization, a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does not only cause each country in world to place emphasis on address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issues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but re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security which is originally based on the warfare operation. This shift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untries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a trend of reform regarding national defense in each country around the world. What promoted the PRC’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re the domestic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at is activated by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However, this brings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much more than ever before. Now, not only does our nation have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in globalization as well as power shif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but we also have to confront the conventional military threat form the PRC.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from an authority system to the democratic polity, which did away with the martial law and established open policy including abolishment of suppression of factions and restrictions on medium, facilitated our national defense system to reform in the 80s. In short, that are those fac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military threats from the PRC, and shits of domestic polity bring the great challenge to our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while reforming. This paper explored ten national defense reports published in 1992 to date, and speculated works, journals and theses regarding discussion over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nd strategy and the collections of official documents, so as to have readers comprehe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cess of NDP reform and some outside factor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in 1992 to date within the realm of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interactions across straight, and the shift in domestic policy.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ce report, national defence policy (NDP), national defence reform
4

從中國的崛起探討對我國防政策之影響 / The Rise of China at Taiwan's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孫國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的成長,綜合國力逐漸提升,更因成長趨勢顯著,不但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並讓周邊國家及國際強權產生壓迫感,遂有「中國威脅論」的出現。自2003年下半年起,中國領導階層與主要分析家即開始提倡「和平崛起」概念為其未來數十年的戰略路線;因為中國領導人瞭解其快速提昇的全球經濟與安全事務影響力,已造成主要強權和亞洲各國的普遍憂慮後,正試圖以此概念向世界消毒。而「和平崛起」係中國研究歷史後,瞭解新力量崛起時可能產生的問題後所採行的國家戰略路線,希藉此向世界宣示其力求避免衝突的決心,本概念即係中國對「中國威脅論」的回應。 現代國家的國防安全已不是單純軍事範疇的問題,而是政府針對國家安全情勢需要,對政治、經濟、心理、軍事整體國力的統合運策施為,以確保國家安全的全面國務大政。承平時的「嚇阻」及戰爭時的「防衛」為推動國防政策的必要觀念;因此,外部的軍事威脅仍是影響各國國家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中國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的短期目標雖然還是在於以武力脅迫台灣,並準備可能的台海衝突,但長期而言,中國不僅有能力而且有野心去挑戰美國在亞洲區域內的霸權地位。比起美國近年超過3000億美元的軍事預算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的軍力雖略顯渺小,但其增長的速度卻十分快速。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官方的國防支出即以每年兩位數的成長率增加,中國的崛起以及伴隨而來的快速軍力擴張,已經成為影響海峽兩岸穩定與安全的最大變數。 國防建軍的理念,不在與敵人作量的競賽,而是建立一支高素質、高科技的精銳武力,以確實嚇阻敵人;因此,就現況而言,維持兩岸現況以及足夠的嚇阻力量,乃是降低兩岸動武機率的兩大要素。 /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advancement i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power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the world. China’s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great powers are sensing the escalating pressures of “China Threat”.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03, China’s leadership and analysts have initiated the concept of “Peaceful Rise” as China’s future strategy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China is now attempting to chan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misconception toward China. The national defense is aimed to the need for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defense encompasses political, economical, psychological and military aspects rather than just for the military motive. To “deter” in the peace time and to “defense” in the war time are mayor concerns of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Consequently, exterior military threat remains the top issue in each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for the short-term goal is to coerce Taiwan and prepare for any possible cross-straits confrontation. China not only has the ability but also the ambition to challenge the U.S. hegemony role in the Asia. China’s military budget is rel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the U.S. military expenses in the last few years. However,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s very phenomenal in the past few years. Since the 1990s, China’s official documents reveal that its military expense grows in the rate of more than 10 percent. The rising China and its rapid military expansion become the most unpredictable variables for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in the Cross-Straits region. The ideal type of building military forces is to build a high-quality and high-tech forces rather than to compete with the enemy in terms of figures. Inferring Maintaining status quo and have the forces to deter China’s military inten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o reduce the military confront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Page generated in 0.02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