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股票市場變現力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

就一般投資大眾而言,其投資決策的考慮因素,除了獲利性與安全性之外,必然還包
括流動性。因為投資人無不希望在其資金投入股市之後,可於需求資金時,順利將股
票脫手,而不致遭受到重大的金錢損失或付出相當大的交易成本。Amihud&Mendels-
on(1986)曾將CAPN理論由風險一報酬兩構面擴至風險一報酬一流動性三構面的架構,
結果發現:股票報酬是百分比價差的遞增且凹面函數,亦即價差愈大,觀察的報酬愈
高,但增加的幅度則隨著價差遞增而遞減。
Nai–fu Chen與Ramond Kan(1989)採用與Amihud&Mendelson 形成投資組合的方法相
同,但檢定的方式不同,試圖處理隨機性風險與風險溢酬,以提高估計貝他值的精確
度,結果發現,股票的報酬與其相對價差之間並無可靠的關係存在。此一結論顯然與
Amihud &Mendelson的研究結果相反,而國內僅有劉玉珍(1988)探討「最後進出喊價
價差與股票報酬的關系」首開先河,本文即基於上述流動性的重要性, 並以前述三篇
研究及其他文獻為基礎,希望能進一步瞭解台灣上市公司股票報酬與流動性之間的關
係。主要的研究方法亦能融合了前三篇的主要特點,以尋求實證上的有效性與精確度
,預期的可能研究成果如下:
1.投資決策不僅包含股票的風險,尚包括該股票的流通程度,儘管投資人可藉投資組
合的多角化或資本市場避險的方式以降低風險,但是交易成本卻是無法避免的。
2.除了系統風險與股票報酬有正面的關係之外,股票價差與報酬亦有正面的關係。
3.在傳統的CAPN理論中,歸因於風險的部分效果,事實上應由流動性的解釋變數來解
釋,其影響力甚且可能遠超過系統風險的地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215
Creators郭秋榮, GUO,QIU-R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