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青少女的月經態度及其有關因素之探討

本研究共分五章,分別論述研究動機、參考文獻、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女學生的月經態度,並嘗試了解可能影響女學生形成月
經態度的各種原因。受試按地區社經地位高低,以隨機抽取方式,選取台北市仁愛國
中、弘道中國、和平國中、華江女中、萬芳國中之國一國二女女生共五二○、以問卷
調查方式收集資料。主要獨變項包括:個人行經年數、生理經驗、母女溝通關係、生
理知識、自我概念、性別角色、社經地位等,依變項則為月經態度。所有變項經因素
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迴歸等統計分析後,所得之主要結
果如下:
ぇ受試之月經態度因素分析後,得到三個因素:干擾生活的事;成熟的象徵;不被期
待的事。
え已來月經與尚未來經的受試,在月經態度三個向度上的分數差異,雖未達到顯著水
準,但仍有若干可探尋的趨勢:已來月經者較認為月經是一件干擾日常生活的事件,
他們較希望自己最好沒有月經,雖然如此,他們仍較為肯定其對女性的成熟意義。
ぉ已來月經者的行經年數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行經年數越長者,越覺得月經干擾
了他們平常的生活,也越希望自己最好像男生一般沒有月經。但是行經年數越長者,
對月經的認,卻也越具有正面的評價。
お個人的生理經驗,亦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個人越經驗到月經所帶給其的生理不
舒服,對月經就越產生負向的評價,越覺得月經期間的行為受到干擾。
か母女之親的溝通好與否,確會影響子女對月經的態度;母女之間溝通越佳者,對月
經的態度越正向,他們較不認為月經干擾他們的生活,也越肯定月經在女性認知中的
正面意義。
が個人對生理知識了解的多少,似乎並不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但在對於月經的認知
評價中,生理知識瞭解越多者,越能給予其更高的正面評價,但相對地他們卻又更希
望己最好沒有月經。
き在自我概念中,吾人所探討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度及自我
行動,都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自我概念越佳,個人對月經所表的態度也越為良好

ぎ個人的性別角色,對總體的月經態度,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在對月經的認知評
價中,兩性化與女性化的受試,對其較具正向評價,而男性化與未與化的受試,萁對
月經的認知評價分數則較低。然而,兩性化的受試卻最希望自己沒有月經,而女性化
受試則最能接受「女性就應有月經」此一事實。
綜合上述幾點發現可知,這些國中女生對月經雖都抱持著高正面的認知評價,但在其
情感層面,內卻排斥此一事實的存在。因此,要如何使其的正面認知落實到情感層面
,使其有月經來潮期間身心同感舒適,則將是今後吾人所應努力探討的方向。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6409
Creators黃琪瑜, HUANG, JI-Y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