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會大眾對關係企業的態度之研究楊富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王培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現況、各背景變項在愛情態度及依附關係的差異情形、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相關情形以及依附關係對不同愛情態度之預測情形。
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九十六學年度公立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受試樣本,總共562人,有效樣本為524人,可用率為93.23 %。本研究工具為「愛情態度量表」、「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研究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主要發現,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ㄧ、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主要偏向「友伴之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主要偏向「同儕依附」。
二、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會因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三、桃園縣國中生的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之間有顯著相關。
四、桃園縣國中生的依附關係對不同的愛情態度具有預測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數項建議以供家長、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做參考,以期有助於大眾對國中生愛情態度與依附關係的了解。
|
3 |
晚婚女性之擇偶偏好與婚姻態度 / Preference in spouse selection and marriage attitude of late-married females李慧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婚姻」自古以來即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禮俗與人生大事,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生活型態與價值觀念丕變,晚婚或不婚成為人生規劃的另一種抉擇。由於晚婚、甚至不婚的人口急遽增加,在人口結構上已造成少子化、高齡化之現象,對於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勞動力等各個層面,亦隨之衍生出不同程度的問題,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因此該議題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討晚婚女性目前的狀態,對於擇偶偏好及婚姻態度的認知、觀點,企圖瞭解形成晚婚的深層因素,並提出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研究對象總數共計10人,均為30歲(含)以上且未曾有過法律婚約關係,且居住於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之女性。經分析訪談資料後,所得研究發現綜述如下:
一、普遍認為晚婚是現代社會的趨勢,女性在面臨求學進修、工
作發展與婚姻之生涯抉擇時,選擇把婚姻排在後面的順位。
二、生活與交友範圍狹隘,以及已逾適婚年齡則為目前主要面臨
的擇偶困境。
三、選擇婚配對象的首要條件為個人條件,其中涵括外貌、身體
特徵、人格特質等條件;其次依序為能力條件及情感取向。
四、在婚姻認知方面,傾向認為婚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就婚姻
感受方面,同時呈現正向與負向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在婚
姻意向方面,傾向於嚮往進入婚姻。另,父母為離婚狀態的
晚婚女性,其婚姻態度各面向均呈現負向的看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晚婚女性應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個人興趣,充實自我,
使生活有所變化,並拓展人際關係,增加認識異性的機會。
二、及早釐清自我的想法,積極規劃人生的道路,擇偶條件應以
務實的角度,適度調整自我的標準。
三、應建立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跳脫傳統加諸於女性的要求,
正視現代女性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四、建議社會應傳達正確的婚姻教育,重新確立婚姻的意義與功
能,以正向思考面對婚姻中值得學習之處。 / Marriage has since ever been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ustom and a major life event in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with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life style and sense of value have been dramatically altered. Late marriage or non marriage becomes another option for life planning, causing rapid growth in late-married or non-married population as well as low birth rate and aging society in demographics. It also derive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manpower problems to different extent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ssue is worth researching and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current status of late-married females and to learn underlying factors in late marriage from their preference in spouse selection and cognition or perspective on marriage attitude.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for reference of related personnel.
In-depth inter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adopted in this study. Research subjects are 10 in total. All of them are females above 30 years old, have never been married by law definition and live in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or Taoyuan County. After interview data are analyzed, findings discovere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It is commonly regarded that late marriage is the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Facing the choice between advanced studi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marriage life, females place marriage to the last.
2.Life and friends are limited. Passing ideal marriage age is currently the major predicament in spouse selection.
3.The priority of spouse selection is personal criteria, including appearance, physi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followed by capabilities and emotional orientation.
4.In marriage cognition, marriage is considered a necessary path in life. In marriage experience, there are two sheerly different attitudes – positive and negative views both appear. In inclination to marriage, it is prone to stepping into marriage. On the other hand, late-married females whose parents are divorced have negative perspectives on every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 .
Suggestions based on findings discovered are proposed in the following:
1.It is advised that late-married females should avidly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develop interests and fulfil selves to make changes in life as well as exp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increase chance of meeting male counterparts.
2.Clarify self ideas at an earlier date and constructively plan life paths. Criteria for spouse sel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and personal standard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adjusted.
3.Concept of gender role should be correctly established. Multiple roles played by modern females should be respected with traditional requirement imposed on women lifted.
4.It is advised that the society should convey proper marriage education and reassure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marriage to have a positive view on what is worth learning in marriage.
|
4 |
事業單位員工對勞務委外認知與態度之探討-以某電信公司為例賴茹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英國柴爾契政府於1979年開始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後,全世界便吹起一股民營化風潮,除民營化、BOT之外,勞務委外也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該事業單位面對面臨市場開放及民營化雙重衝擊,在加上新科技與新業務不斷推陳出新,新業者激烈競爭、人員老化、人力不足及業務量增加等現象外,面對成本上的競爭及微利的時代,在充滿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之下,事業單位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及確保永續經營的生存目標,必須擁有更加彈性的人力資源運用策略,「勞務委外」即為使用之方式之ㄧ,但面對這些未來人力的進駐,對事業單位內或外所產生之正負面影響亦不容小覷。
故本研究以事業單位內之正職員工之角度,對事業單位運用勞務委外之認知與態度做一基本了解,並深入探討正職員工對勞務委外之認知與態度間之相關與可能產生之影響,提出相關事項之假設,經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統計進行研究,最後得出分析結果與結論。
|
5 |
高中生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及其相關因素蔡淑娥, CAI, SHU-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本論文共一冊,約五萬字,分五章十九節。
二、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六:(一)探討高中男女生在電腦態度和電腦成就上的差異情
形。(二)探討過去的學習電腦經驗與現在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的關係; 並進一
步探討以數學成就和電腦態度來預測電腦成就的情形。(四)探討高中生家庭電腦設
備的情形,以了解電腦學習教材和設備對電腦態度和電腦成訧的影響。(五)探討父
母對學習電腦的態度與學生的電腦態度、電成就的關係。(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
建議,以為改進電腦教學及家庭教育的參考,並引起國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採用問卷研究法,收集高中生對電腦的態度和電腦成績等相關資料,君以分析
、統計和討論,並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
|
6 |
勞工求職態度與意願之探討:以青壯年勞工為例 / The Study on workers' job-serching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Workers aged from 25-44 years of old.劉格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整體失業問題自1994年開始明顯惡化,失業率由1993年的1.45%躍升至1996年的2.60%,近幾年,由於整體就業環境及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由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向高科技密集的資訊科技產業與金融服務業發展,且台灣加入WTO後,在資本流動更加自由化的同時,受到市場競爭壓力的影響,導致失業的問題更加嚴重。自2007年起,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許多的國家,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與國際經貿活動關係密切,故歐美國家景氣衰退直接衝擊台灣出口產業,受到此波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的失業問也隨之惡化。然而,失業問題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社會均造成嚴重之影響,如果失業者正是家庭主要經濟支柱,更將使家庭生計頓然失去著落,淪入貧窮階級的可能。況且,青壯年時期是一個人生命中最主要之黃金時期,且青壯年族群亦是我國最主要之勞動力來源,若在此時期遭遇失業將會對一個人產生相當大的衝擊。
綜上,瞭解青壯年勞工於求職時遇到的困難因素、求職態度與意願,將有助於青壯年勞工之勞動力發展。本研究係以青壯年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做為探討主題,希望藉由此瞭解青壯年勞工於求職時會遇到的困難因素有哪些,以及與求職態度和求職意願間之相關聯性。本文首先透過相關文獻資料探討與彙整作為研究依據,之後並設計相關之問卷,以發放問卷的方式調查我國青壯年求職勞工之求職態度與意願等情況。對於回收之問卷,除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外,也對於本次研究問卷之樣本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青壯年求職勞工於「求職時遇到的困難」因素施以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方式,分析瞭解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情形。另外,本研究再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方式分析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間之關聯、青壯年求職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以及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
經由研究結果分析,可以知道青壯年求職者認為是求職時遇到困難因素的前3名為「薪資福利制度不足」、「錄取率低」、「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而在求職態度的分析裡,青壯年求職者一樣遇到薪資福利制度不足、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錄取率低、工作環境不良等因素則會使他們感到擔心及害怕,也比較不會採取積極的態度。相同的,如果在求職時遇到上述原因(即薪資福利制度不足、工作時間長(或不固定)、錄取率低、工作環境不良等),則會比較沒有求職的意願。
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青壯年勞工與求職困難因素影響之分析裡,「性別」構面,僅「教育程度不足」及「婚姻狀況限制」兩項具有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年齡」構面,於「教育程度不足」、「年齡限制」、「性別限制」、「婚姻狀況限制」及「身體機能狀態欠佳」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婚姻狀況」構面,「年齡限制」、「婚姻狀況限制」及「工作地點偏遠(或偏僻)」3項具有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學歷」構面上,僅「教育程度不足」及「身體機能狀態欠佳」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目前工作情形」構面,分析14項求職會遇到的困難因素皆未達顯著差異。在「須養育人口數」構面中,「年齡限制」與「工作地點偏遠(或偏僻)」這兩項因素達顯著差異,其餘皆否。在「過往是否求職」構面上,僅在「錄取率低」選項達到顯著差異,其餘皆否。
接著,本研究也針對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間之關聯、青壯年求職勞工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以及青壯年求職勞工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間之關聯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求職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態度二個變數呈現顯著相關,求職態度與求職意願二個變數也呈現顯著相關,而求職遇到困難因素與求職意願二個變數亦呈現顯著相關。
最後,本研究再分別針對勞工求職遇到困難因素、求職態度以及求職意願三個部分來分別說明與提出幾點之建議。
|
7 |
教室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態度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性研究 /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teacher reading attitude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王令彥, Wang, Ling 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教室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態度與幼兒閱讀態度之關係,主要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公私幼稚園教師及該班五足歲幼兒。首先了解教室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態度及幼兒閱讀態度之現況,並進一步分析教師個人變項在教師閱讀態度及幼兒背景變項在幼兒閱讀態度得分上之差異情形;而後分別探討教室閱讀環境、教師閱讀態度與幼兒閱讀態度間的相關性,並分析教室閱讀環境及其構面與教師閱讀態度對幼兒閱讀態度之交互作用的情形。
研究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自編「幼稚園教室閱讀環境問卷」與改編「教師閱讀態度問卷」,並以Saracho所發展之「幼兒閱讀態度量表」做為研究工具,並利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資料。問卷回收後,使用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事後比較、Tamhane’s T2檢定法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壹、 幼稚園之幼兒有良好的閱讀態度,女童閱讀態度較男童閱讀態度來的正向。
貳、 幼稚園教師普遍較有正向的閱讀態度,有閱讀習慣的教師較沒有閱讀習慣的教師有正向的閱讀態度。
參、 教室閱讀環境普遍良好,構面中「閱讀互動」的得分最高。
肆、 教室閱讀環境及其構面「閱讀空間及資源」、「閱讀課程與活動」與幼兒閱讀態度負相關。推測可能原因在於教師知覺與幼兒感受上的落差,使得教師認為已經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但孩子本身沒有從中獲得協助或樂趣,因此產生教室閱讀環境良好,但幼兒閱讀態度卻不佳的情況。
伍、 教師閱讀態度與幼兒閱讀態度沒有相關。
陸、 「教師閱讀態度」與「閱讀空間及資源」對幼兒閱讀態度有交互作用,當教師的閱讀態度較負向,閱讀課程與活動越好時,幼兒閱讀態度會越負向。
研究針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並對幼稚園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議,期待能對幼兒閱讀態度在學校中的培養有所助益。 /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as to (1) understanding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teachers reading attitude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2)explore the data of teachers reading attitudes betwee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f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s;(3)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reading attitude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 (5)explore the total scores and sub-scores of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 teacher reading attitudes interaction.
A total of 72 teachers and 292 five-year-old young children from kindergarten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in Taipei. To accomplish purposes of this study, the methods adopted were a questionnaire and measured the scales by the constructs:“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Scale”, “The Teacher Reading Attitudes Scale”, and “The Preschool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 Sca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nbach α coefficient analysis, 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es, T-test, one way ANOVA, Scheffe posteriority, Tamhane’s T2 posteriority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wo way ANOVA through the use of SPSS12.0 for windows.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Young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had positive reading attitudes. Girls possess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than did boys.
2. The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 had positive reading attitudes. The teachers who had reading habits possess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than did those didn’t have reading habits.
3.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are good, an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reading interaction.
4. The kindergarten classroom reading environment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5. The teachers reading attitudes and young children reading attitudes wo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
6.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outcomes for reading curriculum and activities × teacher reading attitudes interaction.
|
8 |
調節導向在比較性廣告的應用張翔任, Chang, Hsiang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今日企業經營,無法單單使用易衡量觀測的人口統計變數便可有效區隔顧客,必須再加上心理變數的使用,而調節焦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比較性廣告策略,他們企圖從為數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因此本研究結合調節焦點與比較性廣告,試圖了解消費者的調節焦點表現在一致性偏好的特質差異,並反應在閱覽比較性廣告後,對目標品牌態度和比較品牌態度的變化,同時觀察調節焦點的配適「正確感」體驗能否延伸至關鍵字搜尋意願。
本研究共分實驗一與實驗二,實驗一結果發現,預防焦點者有較高的一致性偏好,相對來說,促進焦點者有較低的一致性偏好,而表現在比較性廣告中的目標品牌態度和比較品牌態度的關係評價中,預防焦點者呈現負相關性,而促進焦點者呈現無相關性;而當促進焦點者閱覽比較性廣告之比較品牌為虛擬的新品牌時,於正、負框架的比較性廣告中,對比較品牌態度無差異,但在面對比較品牌為市場知名品牌時,促進焦點者在正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相對負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有較高的比較品牌態度;當預防焦點者閱覽比較性廣告之比較品牌為虛擬的新品牌時,於負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相對正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不見得有顯著最低的比較品牌態度,但在面對比較品牌為市場知名品牌時,預防焦點者於正、負框架的比較性廣告中,對比較品牌態度並無差異。實驗二結果發現,當促進焦點者閱覽正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且使用促進焦點訴求時,有最好的目標品牌態度,但預防焦點者閱覽負向框架的比較性廣告,且使用預防焦點訴求時,未有最低的比較品牌態度,且促進焦點者在達成調節配適時,未能有最高的關鍵字搜尋意願。
|
9 |
馬來西亞人民聯盟崛起之研究 / The Rise of the Malaysian People Alliance Research張可盈, Chong, Ker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背負著馬來西亞改朝換代希望的反對政黨聯盟——人民聯盟於2008年首次共同參與選舉,便一舉贏得在國會過半的議席,並奪得五個州屬的執政權;緊接著在2013年的全國大選,更是獲得超過全國過半的得票數。這不禁讓人好奇:三個政黨性質和人員組成不同的反對政黨,何以能夠一連的突擊歷史悠久的國民陣線?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本文欲檢視聯盟內政黨、菁英以及選民三者之間的互動,並對三者進行探討分析,試圖了解聯盟內政黨菁英之間以及政黨與選民之間的互動,以便能找出近年來反對政黨聯盟在馬國的政治和社會等各層面的影響因素。
在經過深度訪談分析以及一些量化資料的佐證後,本文發現:聯盟是否能夠長久發展,三者之間的緊密互動均起著關鍵性的影響。在進行分析的同時,本文將三者分別以橫貫面和縱觀面的面向進行剖析:在橫貫面上以聯盟內菁英之間的互動作為問題思考;縱觀面上則以聯盟內政黨與選民之間的互動作為問題思考。最後,透過訪談資料整理,本文歸納出三者在橫貫面和縱觀面的面向上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在橫貫面以種族與宗教因素、聯盟內部的選區協調以及公正黨安華在聯盟內的角色作為分析的主要因素;而在縱觀面上以淨選盟社會運動的崛起以及網際網路的串聯為主要的研究因素,希望藉由此項研究分析能夠更為釐清反對政黨聯盟從90年代開始至今的發展過程,讓讀者更為了解馬國反對政黨聯盟的歷史與發展。最後,本文以選民態度與行為轉變分析馬國未來的政黨政治。
|
10 |
影響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之因素探討董華欣, DONG, HUA-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Fishbein和Ajzen (1975,1980)的理性行為論為依據。此模式認為一個人
是否會採行某一特定行為乃決定於其行為意向,而行為意向則同時受到態度(包括情
感性與認知性)與常模(包括主觀與認知性)的影響。本研究之目的除了驗證理性行
為論應用至預測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之適切性外,並探討大學生之求助意願
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十二所公立大學院校二、三、四年級學生為受試對象,實得有效樣
本為1386人,其中男生638 名,女生748 名。研究工具為「鄭氏憂鬱量表」,自編之
「求助意願量表」,包含「認知性態度」、「情感性態度」、「認知性常模」、「主
觀常模」和「行為傾向」,以及受試的性別、有無求助過專業心理輔導的經驗、求助
時間、求助次數、求助時數,及對諮商結果的評價等基本資料。
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常模、認
知性態度、情感性態度、有無求助經驗及性別,其解釋力佔總變異量的41.6% 。對有
求助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影響其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態度、認
知性常模及對諮商結果的評價,其解釋力佔總變異量的45.5% 。對無求助經驗者而言
,影響其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態度、認知性常模、及主觀常模
,其解釋力佔總變異量的21% 。
其次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的意願相當低。受試中有求助過專業心理輔
導的經驗者佔20.6% ,而其中對諮商結果的評價為「有效」的佔67.3% ,且求助意願
較高。
根據本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輔導機構應加強宣導,建立一般人對心理輔導的正確觀
念外,並加強與學生老師、親人、同學及朋友聯繫,提供大學生更多傳遞輔導訊息的
管道,對學校輔導工作之推展將有所助益。
|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