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消費者對促銷活動態度之研究何志義, HE, ZHI-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消費者促銷活動的目的在於激起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動機。在許多產業中,促銷
活動佔行銷預算的極大部份,而且其比率仍持續成長。但一般從業者及研究人員往往
只重視對廣告及人員銷售的探討,卻忽略促銷活動的效果,而未妥善規劃。
本研究企圖探討消費者對促銷活動的偏好及態度,並分析其影響購買決策的效果,以
供做則依產品參與程度。本研究以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資料。分析中則依產品參
與程度、人口統計變數、生活型態及媒體接觸情形等變數來描述消費者對促銷活動態
度的差異。使用的統計方法有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卡方檢定及區別分析。結果得
知產品別及人口變數最能解釋促銷活動的適用層次。
|
12 |
青少女的月經態度及其有關因素之探討黃琪瑜, HUANG, J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分五章,分別論述研究動機、參考文獻、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與建議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女學生的月經態度,並嘗試了解可能影響女學生形成月
經態度的各種原因。受試按地區社經地位高低,以隨機抽取方式,選取台北市仁愛國
中、弘道中國、和平國中、華江女中、萬芳國中之國一國二女女生共五二○、以問卷
調查方式收集資料。主要獨變項包括:個人行經年數、生理經驗、母女溝通關係、生
理知識、自我概念、性別角色、社經地位等,依變項則為月經態度。所有變項經因素
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迴歸等統計分析後,所得之主要結
果如下:
ぇ受試之月經態度因素分析後,得到三個因素:干擾生活的事;成熟的象徵;不被期
待的事。
え已來月經與尚未來經的受試,在月經態度三個向度上的分數差異,雖未達到顯著水
準,但仍有若干可探尋的趨勢:已來月經者較認為月經是一件干擾日常生活的事件,
他們較希望自己最好沒有月經,雖然如此,他們仍較為肯定其對女性的成熟意義。
ぉ已來月經者的行經年數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行經年數越長者,越覺得月經干擾
了他們平常的生活,也越希望自己最好像男生一般沒有月經。但是行經年數越長者,
對月經的認,卻也越具有正面的評價。
お個人的生理經驗,亦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個人越經驗到月經所帶給其的生理不
舒服,對月經就越產生負向的評價,越覺得月經期間的行為受到干擾。
か母女之親的溝通好與否,確會影響子女對月經的態度;母女之間溝通越佳者,對月
經的態度越正向,他們較不認為月經干擾他們的生活,也越肯定月經在女性認知中的
正面意義。
が個人對生理知識了解的多少,似乎並不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但在對於月經的認知
評價中,生理知識瞭解越多者,越能給予其更高的正面評價,但相對地他們卻又更希
望己最好沒有月經。
き在自我概念中,吾人所探討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認同、自我滿意度及自我
行動,都會影響其對月經的態度。自我概念越佳,個人對月經所表的態度也越為良好
。
ぎ個人的性別角色,對總體的月經態度,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在對月經的認知評
價中,兩性化與女性化的受試,對其較具正向評價,而男性化與未與化的受試,萁對
月經的認知評價分數則較低。然而,兩性化的受試卻最希望自己沒有月經,而女性化
受試則最能接受「女性就應有月經」此一事實。
綜合上述幾點發現可知,這些國中女生對月經雖都抱持著高正面的認知評價,但在其
情感層面,內卻排斥此一事實的存在。因此,要如何使其的正面認知落實到情感層面
,使其有月經來潮期間身心同感舒適,則將是今後吾人所應努力探討的方向。
|
13 |
對被強姦者態度與歸因過程研究胡崇慈, HU, CHONG-CL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被強姦者態度與歸因過程研究一公正世界信念深討」主要是研究人們為何會形成
對被強姦著的偏見態度以及形成這種態度的歸因過程。研究分為二部分,第二部分以
人口統計變項,公正世界信念、女性角良刻板印象及內外控為研究變項,探討這些因
素對人們形成對被強姦者態度的影響。第二部分操弄了被強姦者的職業以及強姦是否
認職二個變項,以了解此二因素對人們將強姦事件歸因於被強姦者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不認識任何被強姦者、男性、年齡愈大、教育程度愈低、已婚、較具
公正世界信念、較具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及內控的受試者較不接受被強姦者。在被強姦
者從事較不受尊敬的職業以及不認識強姦者的情形下,人們會認為被強姦者應該負較
大的責任。
|
14 |
青少年消費學習態度與新產品採用過程之研究李麗卿, LI, L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六萬餘字,其內容共分為五章十四節。主旨在探討青少年對創新產
品之消費學習行為。
第一章敘述本文之研究動機及研究問題,包括青少年對消費息的搜集,產品屬性的評
估、和品牌偏好;以及青少年之性格角色與自我概念對消費學習行為是否有差異。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與建立觀念架構。內容共三節,包括:(一)國內外相關研究之報
告。(二)提出本文之觀念架構,亦即心理與人口變項透過社會中介機構(如家庭、
媒體及同儕等),而影響消費行為。(三)發展一系列假設,預測各項間之關係。
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內容敘述在台北市抽樣,以問卷方式進行,對象是十
三至十九歲女生。問卷內容是以一組產品(清潔保養品)詢問她們的消費行為,以及
接觸社會中介機構的情況。問卷共發出壹仟份,回收率幾近百分之百。國中生及高中
生(包括高職、專科等)各占一半的比率。
第四章詳細報告本研究的結果。內容共分二節,包括(一)研究結果,以及(二)這
些研究結果在行銷上的意義。
第五章為結論。並提出進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議。
|
15 |
我國大學生求助態度與求助行為之研究朱娟瑩, ZHU, JUAN-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約五萬餘字,共分五章十八節。
研究之目的乃在瞭解大學生的困擾、求助偏好對象、求助態度傾向,同時探討性別、
性別角色與求助態度,求助行為之關係。本研究之受試樣本為台灣地區八所私立大學
院校學生共計八八六人。研究與實際問卷調查方式進行,並以二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
析、區別分析、X□ 考驗、賀德齡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對數直線模式等統
計方法分別探討之。
|
16 |
大學生對國父思想教育之態度研究彭立中, PENG, LI-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承襲過去對「國父思想」教育成效的相關研究,結合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法,而以
發展合適的態度測量工具為目的,並藉著自編的國思度量表與改編的人格特質、政治
態度量表,經由事後回溯設計(ex post facto design)的單組或多組前測末對照,
企圖探討態度的形成、轉變,及態度與行為的關聯,以間接檢證「國父思想」教育的
成效。
本論文約八萬字,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問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探討相關的
理論及文獻,並提出研究的假設與方法。第二章考驗態度量表的建構效度,以因素分
析檢定。第三章探討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與態度的關聯性,以卡方、t考驗、雙
異數分析等檢定。第四章探索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以複迴歸及因徑分析
檢定。第五章比較受試學生前測末測態度之變異,以Z值檢定。第六章結論,摘述研
究發現並提出檢討建議。
|
17 |
父母教養態度與幼兒焦慮之相關研究江淑惠, JIANG, SH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壹冊,約四萬字,分為五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
焦慮之交互影,響,並探討社會地位及產序對幼兒焦慮之影響。
本研究以台北市縣十四所公私立托兒所及幼稚園大班的幼童與其父母為樣本,以﹁幼
兒焦慮量表﹂、﹁父母教養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蒐集資料,進行變異數分析。研究
結果希望能提供父母相關之建議。
本研究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章研究結果
分析,及第五討論與建議等五大部份。
|
18 |
我國執業會計師風險態度與情境因素、人格特質關係之研究陳滄河, CHEN, CANG-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對我國執業會計師執業風險及影響其風險態度之因素作一探討,以文獻探討
及實證方法進行研究,期望研究結果能對我國會計師業提供更多有關風險之資訊。
全篇論文,約六萬字,共分六章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探討,說明風險的定義並分析影響風險態度的因素及處理風險的
方法 。
第三章 說明風險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之影響,以及審計實務之攸關風險。
第四章 研究方法,說明研究對象、施測過程、測量工具及分析方法。
第五章 結果與分析,就實證資料分析我國會計師的風險態度是否合理,及其影響之
因素為何﹖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9 |
我國大學生性知識. 態度. 行為之調查研究楊煥烘, Yang, Huan-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計有六萬餘言,分為五章敘寫,共為一冊,茲將內容簡述如下:
作者認為我國自古以來,即受禮教之約束,對於性的問題一向均以鄙夷視之,使得
性的問題從年幼即瞢懂行之,以致於老,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又由於西風東
漸之影響,報章、雜誌、圖片、廣播電視等之媒介,性之問題漸趨嚴重,但是否如
同社會所傳聞的那樣嚴重?國內又乏客觀之研究資料統計,做現況之描述,而大學
生之行為舉止又向為人所注意,所以筆者以我國大學三、四年級男女學生為對象,
以問卷調查之方法,探求其性知識、態度、行為之現況,並研究院別、年級、性別
、居住所在、雙親教育程度、職業之不同對性知識、態度、行為是否有所影響,結
果發現我國大學三、四年級學生之性知識程度偏低,態度漸趨開放,行為尚稱保守
,而院別、性別、年級、雙親教育程度之不同,對性知識、態度、行為會產生不同
之差異。
本篇論文目次如下:
第一章 諸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問題敘述
第三節 研究假設
第四節 名詞詮釋
第二章 有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知識
第二節 性態度
第三節 性行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問卷
第三節 實施程序
第四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性知識
第二節 性態度
第三節 性行為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2810798
|
20 |
女性心理年齡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化妝保養品之品牌態度為例溫曉盼, Wen,Hsiao-P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心理年齡 (Cognitive Age),指的是個人心理內在所認知的自我年齡,研究指出,真實年齡與心理年齡兩者間存在差異,一個人的心理年齡也許會比真實年齡年長或年輕。據此,本文之研究目的有二,一方面探討影響造成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產生差異的變數,另一方面則探討心理年齡與品牌態度間的關係。
經過研究分析,初步發現對女性來說,心理年齡確實不同於真實年齡,且受測的410位女性,有六成四的女性的心理年齡比真實年齡小,可看出答卷女性中有較明顯的心理年齡年輕化傾向。此外,除了「22歲以下」的女性平均心理年齡高於真實年齡之外,其他女性平均心理年齡都低於真實年齡,且隨著年齡層的提高,心理年齡與真實年齡的差距越大,顯示心理年齡年輕化傾向更大。
假設驗證方面,首先就影響心理年齡傾向的因素來說,在人口變項方面,本研究發現,收入高低在心理年齡的傾向上有差異,收入高者比低者在心理年齡上有年輕化傾向。而婚姻狀態在心理年齡的傾向上也有顯著差異,但與原先假設相反,已婚者反而比未婚者在心理年齡上有年輕化傾向,本研究推論可能受到其他共變項(如收入、教育程度等)的影響。至於教育程度高低在心理年齡的傾向上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認為,更仔細的進行教育程度分組,是未來研究可修正的方向。至於心理變項,本研究發現,社會比較程度高低在心理年齡傾向上有差異,社會比較程度高者比低者在心理年齡上有年輕化傾向。至於公眾自我意識高低在心理年齡的傾向上則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從平均值來看,公眾自我意識高者比低者在心理年齡上有年輕化傾向。
至於心理年齡與品牌態度的影響,研究發現,對於品牌年齡較低的品牌
群來說,心理年齡與品牌年齡之差距比真實年齡與品牌年齡之差距,更能有效預測品牌態度,顯示除了真實年齡之外,心理年齡對品牌態度有一定的影響力,值得注意。另一方面,對於品牌年齡低的品牌而言,心理年齡與品牌年齡之差距越小,品牌態度越好;至於品牌年齡較高的品牌,心理年齡與品牌年齡之差距越大,品牌態度反而越好。
|
Page generated in 0.01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