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清朝前期的滿洲政治文化與蒙古

「滿洲政治文化」,意指清朝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朝代,而以滿洲為主導的政治文化樣貌。蒙古做為清朝的主體民族之一,在「滿洲政治文化」的脈絡之下,「滿蒙一體」如何完成?如何表達?透過蒙古,亦突顯滿洲政治文化的特色。強調清朝、滿洲的「非漢」特徵,清朝滿洲所謂的「參漢酌金」,「金」除了指滿洲傳統,也反映了北亞傳統,由本文所探討的實際事例可知,在更多情況清朝是「參金酌蒙古」蒙古是滿洲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
除了緒論、結論,以及徵引書目之外,論文共分六章。首先討論清朝勢力形成過程中滿洲與蒙古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共同特徵,這些文化背景成為滿蒙一體的基礎,滿蒙關係對於清朝勢力興盛而構成入關的條件。本章所談的幾個角度,包括:滿蒙聯姻、薩滿信仰、藏傳佛教、八旗蒙古等,反映蒙古併入清朝的過程以及清朝在「一體」、「一家」的論述裡,共同文化背景是其中的核心因素。
其次討論纂修《蒙古王公表傳》的過程及意義。滿洲對蒙古史的認識與興趣起源甚早,官修國史雖是漢文化的重要傳統與正統象徵,而清朝也把蒙古史納入國史之內,是故以國史館大規模地纂修《蒙古王公表傳》,形成續纂制度,尤其譯成滿文本、蒙文本,實為官修國史的創舉。
「掇爾多密」是滿文的漢字音譯,意指奏蒙古樂,這個字彙源自蒙古,它的音樂內容也是源自蒙古,後來又成為滿洲的。透過「掇爾多密」一詞的考釋以及演奏、記譜形式的階段性變化,形成以滿洲為中心、四裔樂曲環繞的宴樂格局,而清宮裡各種非漢族音樂也與疆域的逐步擴大相呼應,產生別具時代特色的清朝禮樂文化。
在宗教方面,討論滿洲皇帝如何看待清朝藏傳佛教世界秩序,佛教之於滿洲統治蒙古、滿洲政治文化有何關係;滿洲皇帝的曼殊師利稱號,此光環有何政治文化意涵等。並討論十八世紀表現滿洲中心意識的「古印度中心」與「滿洲佛教」、「佛教同源論」等觀點。
最後討論清代「同文」的理念與作法,多種民族語文是滿洲政治文化相當顯著的一的特色,這一特色反映在翻譯工作上,發展不同民族語言文字的對譯與溝通,清朝稱之「同文」。滿文早先從蒙文脫胎改造而來,後來卻能反過來影響蒙文,以滿文音寫蒙古語文,並擴及其他語文,正反映了清朝多元民族帝國特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881535021
Creators林士鉉, Lin, Shih-Hsu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