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鄉鎮權力結構之分析--以K 鄉為例

本文寫作的目的除豐富對我國地方政治研究的內容外,亦含有彌補制度法弱點的目的
。故而全文使用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為經,派系理論為濟;以探索台灣鄉鎮權力的結
構和明瞭其如何在現有的制度下運作,為求理論與實際能相印證,本文特以一個職業
結構轉型的鄉鎮∼K 鄉為田野研究的場所,透視其權力結構的形成和派系權力的分配
。作者以人類學家參與研究法,長期的在K 鄉作實地調查,並以問卷方式做深度訪談
,期能深切體會K 鄉政治的運行,至於文獻資料主要參考中外學者探索社區權力結構
和派系的著作及學術性期刊的若干專文,並佐以民國七十一年一月至民國七十七年十
月為止所有關於各大報報導K 鄉的地方版新聞、政府出版的文件和檔案、及K 鄉鄉公
所相關的會議記錄。
本文共分五章、十三節約七萬字,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資料來
源等。第二章為社區權力結構的相關研究法,分為五節。第一節界定社區、權力、權
力結構等名詞的定義,第二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一∼職位研究法;第三節為社
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二∼聲望研究準;第四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三∼決策制定
研究法;第五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四∼台灣地方派系研究法。第三章為K 鄉的
權力結構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轉變中的K 鄉人文及生態環境;第二節為K 鄉權力人物
認定的方法;第三節為K 鄉權力的資源及權力的來源;第四節為K 鄉的權力結構。第
四章為K 鄉派系與權力的分配,又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派系的結合關係;第二節為派
系競技場之一∼農會;第三節為派系競技場之∼鄉公所與鄉民代表會;第四節為國民
黨區黨部的策略。第五章為結論,將本文研究內容作綜合性的摘要,並從其中發現台
灣鄉鎮權力結構研究的未來展望。
總言之,本文認為台灣鄉鎮政治是值得研究的領域,為免於研究結果流於空泛和抽象
,嘗試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以理論為本文分析的架構,透視研究對象∼K 鄉權力結構
及派系和權力的分配,期能抓住台灣鄉鎮政治核心之所在。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662
Creators蘇家聲, SU, JIA-SH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