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 / Audiences in consunption society: a case study on the fans of Pili-puppet drama

本研究欲探討現代消費社會中閱聽人呈現何種面貌?過去對消費社會底下大眾文化及閱聽人的論述大致可分為兩種觀點:一是法蘭克福學派悲觀的文化工業觀點,從生產端來檢視文化商品化對閱聽大眾的影響,二則是從近年消費社會理論從消費端來檢視閱聽人的施為。本文採取從消費端檢視閱聽人的微觀角度,對於文化工業提出的三大批判「商品化」、 「標準化」、「強制性」提出不同的看法:消費文本商品化,閱聽人仍有其主動詮釋、挪用的能動性。
當前台灣諸多的文化消費現象中,霹靂布袋戲應當算是最為人知,也最深具本土特色的表演文化。它源自於傳統布袋戲中的支派而深具傳統戲劇性格,卻又歷經型態與風格上的轉變。隨著生產面與媒介技術合流,從過去民俗文化轉變成大眾文化變為一種文化商品。因此本文首先介紹霹靂布袋戲風行的時代背景,從生產面角度探討與傳統布袋戲的差異。
其次,透過對戲迷的深度訪談,試圖理解霹靂迷如何藉由不同的消費方式,在消費端建構對霹靂布袋戲文本的想像與主體性。霹靂布袋戲迷的生活型態實與他們所接觸的文本、角色、媒介、周邊產品、組織活動密切相關。霹靂迷如何從欣賞與接收原文本之外,進行次文本的創造與生產,發掘他們在消費過程裡的創造力,並透過參與社群組織、活動,區辨出「我」與「他者」;從生活領域,顯示他們作為消費社會底下閱聽人的主動與能動性,已超越生產者所製造文本的範疇,而是融合迷自我生活世界所拓展出的異想世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91NCCU0952012
Creators宋丁儀, Sung, Ting-Y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