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之關係

本研究旨在針對現今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之相關進行探討。本研究從正向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而樂觀就是以正向的結果預期來看待事情,讓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信心與活力。另外,國內學者為了打造創造力國度所推動的相關活動,都證明了創意氛圍已經在我們生活中逐漸擴散。因此我們企圖了解國內大學生樂觀的現況、性別差異與學業成績之關係,然後更進一步去探討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各變項之關聯,最後建構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之因果模式圖。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政治大學與中央大學210位大學生為對象進行預試,分析量表信度並進行探索式因素分析後,進行正式施測。正式施測以台灣地區公私立909位大學生為受試對象,其中男生428位,女生481位。調查工具包括:樂觀傾向量表、樂觀信念量表、樂觀影響力量表、情緒調節量表、調節焦點量表、創造力自我效能量表、創新行為量表。調查所得資料再以SEM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並根據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SEM結構方程式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後續資料的處理。

研究發現如下:
一、 大學生普遍來說都還算樂觀,而且面對問題情境時傾向使用重新評估與沉著冷靜來因應;在面對目標時也比較會採取追求成功的心態;此外,大學生普遍來說都還算具有創造力。
二、 大學生在樂觀增長信念、樂觀影響力方面,女生均顯著高於男生。
三、 樂觀影響力與學業成績呈現正相關;也就是個體越相信樂觀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其學業成績會越高。
四、 情緒調節中的重新評估、壓抑、沉著冷靜與樂觀傾向呈現正相關。
五、 調節焦點中的求成取向與樂觀傾向呈現正相關,而避敗取向與樂觀傾向則是負相關。
六、 樂觀傾向與創造力中的創新行為、創造力自我效能皆呈現正相關。
七、 最佳預測迴歸模式中,樂觀傾向的勇於面對挫折、情緒調節的沉著冷靜、調節焦點的求成取向、創造力自我效能、作業指標中的創意作業喜歡與創意作業表現對創新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力。
八、 因果模式中,情緒調節的重新評估、壓抑、沉著冷靜與調節焦點的求成取向對樂觀傾向為正向效果,而調節焦點的避敗取向對樂觀傾向則為負向效果;此外,樂觀傾向對創造力為正向效果。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實務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152017
Creators李澄賢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