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大學生逆境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的樂觀、調節焦點、情緒調節、逆境經驗與恢復力、創造力之關係。以台灣地區公私立1033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450位,女生583位。研究工具包括逆境感受量表、逆境因應量表、逆境意義建構量表、樂觀傾向量表、調節焦點量表、情緒調節量表、自我恢復力量表、創新行為量表、創造力自我效能量表。研究中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之分析。

研究發現陳述如下:
一、大學生還算樂觀,同時具有求成與避敗的調節焦點,還算同意使用重新評估與沈著冷靜之策略以調節情緒,也有一點壓抑情緒的傾向,面臨逆境時還算符合徬徨無助、丟臉憤怒之感受,還算能用積極處理和調適轉移的策略因應逆境,也還算能從逆境中建構積極信念和領悟磨練之意義。
二、樂觀與逆境感受(N=1033, r=-.320)呈顯著負相關,而與逆境因應(N=1033, r=.558)、意義建構(N=1033, r=.572)呈顯著正相關。
三、調節焦點的求成取向與逆境因應(N=1033, r=.316)及意義建構(N=1033, r=.400)呈顯著正相關;避敗取向與逆境感受(N=1033, r=.266)、逆境因應中的消極處理(N=1033, r=.193)呈顯著正相關。
四、情緒調節的重新評估與逆境因應(N=1033, r=.339)、意義建構(N=1033, r=.407)呈顯著正相關;壓抑與逆境因應中的消極處理(N=1033, r=.118)呈顯著正相關;沉著冷靜與逆境感受(N=1033, r=-.168)呈顯著負相關,與逆境因應(N=1033, r=.430)及意義建構(N=1033, r=.428)呈顯著正相關。
五、逆境感受與恢復力(N=1033, r=-.255)、創新行為(N=1033, r=-.156)、創造力自我效能(N=1033, r=-.184)呈顯著負相關;逆境因應與恢復力(N=1033, r=.327)、創新行為(N=1033, r=.366)、創造力自我效能(N=1033, r=.362)呈顯著正相關;逆境意義建構與恢復力(N=1033, r=.338)、創新行為(N=1033, r=.314)、創造力自我效能(N=1033, r=.306)呈顯著正相關。
六、樂觀中的正向結果預期和勇於面對挫折、求成取向的調節焦點、沈著冷靜的情緒調節與調適轉移的逆境因應策略對恢復力有正向預測力,而避敗取向的調節焦點與徬徨無助的逆境感受對恢復力有負向預測力;勇於面對挫折、求成取向、沈著冷靜與積極處理的因應策略對創新行為有正向預測力,而避敗取向與徬徨無助對創新行為有負向預測力;正向結果預期、勇於面對挫折、求成取向、沈著冷靜與積極處理對創造力自我效能有正向預測力,而避敗取向與徬徨無助對創造力自我效能有負向預測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教學與輔導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20412
Creators蔡雅如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